RCEP逆风启航:对东亚经济秩序的未来有何意义

财经 政治外交

由中、日、韩及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ASEAN)等共15个国家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生效。在中美对立引发人们关注保障经济安全重要性的背景下,RCEP启航的条件并不利,但对于维护东亚经济秩序的影响绝不容小觑。

2022年1月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2012年11月,东南亚国家联盟(下称“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共16个国家宣布启动RCEP谈判,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最初的目标是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谈判,但谈判进展得并不顺利,2019年11月之后还遭遇了波折,印度宣布退出。最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11月,除印度之外的15个国家签署了RCEP。而后,中国、日本、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核准了RCEP,生效条件得以满足,RCEP正式生效。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已经核准。

联结中、日、韩,联结亚洲

首先,RCEP最值得关注的是其规模之大。即便印度退出,相比全面、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RCEP仍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缔约方人口合计为22.7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为25.8万亿美元,也接近全球的30%。根据2021年3月日本政府的估算,RCEP对日本GDP的拉动效果约为2.7%(*1)

其次,这一框架试图以东盟为中心实现经济一体化。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东盟已经和其主要的域外国家分别签订了双边自贸协定。其中,日本不仅与东盟缔结了自贸协定,还与东盟各国分别签订了自贸协定。基于这样的局面,RCEP被重新定位为旨在实现东亚整个区域一体化的框架。在谈判过程中,东盟一直担负着主席国的作用,强调“以东盟为中心”。

再者,RCEP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缔结的首个自贸协定,这一点也很重要。根据经济学家Peter A. Petri和Michael G. Plummer在2020年6月发表的估算结果,中、日、韩将是从RCEP中受益最大的国家(*2)

RCEP预计将促进整个区域的贸易与投资。自贸协定能否通过废除关税等方式改善市场准入现状,是各国政府及各类产业关注的焦点。就这一点来说,RCEP取得了巨大成果。不止于此,该协定共20章,涵盖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的通行规则。东亚地区国家数量多,各国规模和经济水平各不相同,制定上述通行规则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在该地区基于规则维护并加强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在该秩序下深化并扩大为地区带来繁荣的供应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扩大并深化了跨境供应链,推动了东亚各国的发展。前述Peter A. Petri和Michael G. Plummer的估算结果也表明,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将扩大,供应链将进一步深化。对于东盟大部分国家来说,能否将本国经济嵌入跨境供应链关乎自身发展,非常重要。为此需要吸引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大量投资,降低制度壁垒以便本国企业能在跨国生产协作中承接部分分工。而RCEP恰恰实现了这一目的,它能够改善各国之间各种商品的市场准入现状,并涵盖了包括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各种规则。

关于电子商务,RCEP规定“一缔约方不得阻止涵盖的人为进行商业行为而通过电子方式跨境传输信息”(数据自由流动)、“缔约方不得将要求涵盖的人使用该缔约方领土内的计算设施或者将设施置于该缔约方领土之内,作为在该缔约方领土内进行商业行为的条件”(禁止要求数据本地化)。虽然RCEP并未提及TPP关于禁止要求转移或获得源代码的规定,而且从“实现合法的公共政策目标”“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等角度加入了例外条款,但能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巨型自贸协定中纳入电子商务规则,意义已然重大。

中美对立给RCEP蒙上阴影

如前所述,在RCEP谈判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认为RCEP将形成由中国主导的经济圈等观点。TPP曾被认为是“美国主导”的,于是二者时常被拿来比较,被当做中美竞争的象征。即使美国退出了TPP,仍有观点认为RCEP是中国在东亚扩大经济影响力的工具。暂且不论谈判本身是否由中国主导,如果RCEP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将能促进东亚地区的贸易与投资,扩大并深化东亚地区的供应链,而中国经济在其中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如果仅从经济角度来看,或许也未尝不可。

然而,RCEP所处的大环境并非顺风顺水。最大的问题是政治正越来越广地介入经济活动。由于中美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保障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中美双方陆续出台了加强贸易与投资限制的措施,在涉及尖端技术和重要物资的供应链上还出现了圈地动向。同时,美国以中国香港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存在人权问题为由,开始限制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也正式开始讨论保障经济安全的问题。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确是有风险的,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但基于保障经济安全的考虑推出各种政策,意味着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管控,这与RCEP的目标方向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贫富差距、人权、环境……全球化面临诸多矛盾

更为本质的问题是,基于规则维护并加强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才是正道——这个大前提本身正在崩塌。21世纪头十年各国提出各种广域经济圈的构想,21世纪10年代推进TPP、RCEP等谈判,其背后存在着一种模式,即在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下通过促进全球化来实现发展。然而,提出这种模式并一度主导TPP的美国,2017年1月在特朗普上台后便退出了TPP,表露出鲜明的保护主义色彩。由此,RCEP一下子背负起人们对建立相应框架的期待,以维护并加强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事实上,RCEP的规则的确是在美国退出TPP之后,在人们期待RCEP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匆忙制定的。

然而,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目前处于更严重的危机之中。除了上述中美竞争激化的因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导致人员跨国流动严重受阻,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速。从各国的抗疫政策和人们的心态,可以看出本国中心主义和排外民族主义色彩渐浓。

再者,在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下发展起来的全球化,其本身的矛盾也暴露出来了。随着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这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出现了狭隘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此外,全球化对环境和劳动者人权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很大的担忧。

RCEP对维护经济秩序框架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形势下启航的RCEP秉持着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才是正道的理念,似乎与时代背道而驰。但是,逆风而行,作为基于规则维护地区经济秩序的框架,RCEP的作用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按照保障经济安全的逻辑,平衡供应链,规避风险,或许是有必要的,但我们要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封闭贸易圈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当然,面对自由、开放的经济秩序及在其之下形成的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采取应对措施。RCEP今后将通过RCEP联合委员会等协商适当修订协定内容等,包括出于纠正或改善自由经济秩序所致负面影响的目的,纳入相应的规则,比如与环境和劳动等相关的规定,以提升协定本身的质量。

标题图片: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上海布设了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常设展厅“JAPAN MALL”(2021年11月,新华社/共同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外务省、财政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生《RCEP协定经济效果分析》2021年3月19日

(*2) ^ Peter A. Petri and Michael G. Plummer, “East Asia Decoup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War, Covid-19, and East Asia’s New Trade Bloc”, Working Paper 20-9,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une 2020.

TPP ASEAN 全球化 东南亚国家联盟 贫富差距 RCEP 电子商务 供应链 中日韩 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