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性自杀:为什么会出现无差别大量杀人的连环事件?

社会 健康与医疗

近年来,自杀时拉上陌生人一起死的“扩大性自杀”事件急剧增多。这些人为什么想要拖着他人一同去死呢?本文作者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解读这种触发疯狂行为的“心理机制”。

近年来,被认为属于“扩大性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看上去成了接二连三的连环事件。那么,扩大性自杀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精神医学用语,指的是那些认为“自己已经没救了”,对人生感到绝望,产生了自杀念头的人,出于“不想一个人去死”“自杀很可怕”等理由,强行拉上其他人一起死的行为。上世纪90年代,英语和法语圈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当时只是用来指代这种现象,而非疾病名或者诊断结果。199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两名男子闯入当地的哥伦拜恩高中,用枪扫射学生后自杀,有关方面在分析背景原因时用到了这个概念,普通民众也由此了解到了这个词语。

扩大性自杀的连环

在日本国内,人们大约是在2001年6月发生的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校园惨案(死亡8人)这个时候开始了解到这个概念的。制造了这起事件的男子(当时37岁)在被捕后供述称“曾经自杀过多次,始终未能如愿。已经厌倦了一切。希望被抓起来判处死刑”,可见其一直抱有自杀的念头。实际上,据说就在犯下此次血案的大约一周前,他还“用两条领带打结后挂在自家门上试图上吊”,但最终还是自杀未遂。

2001年6月8日,一名男子持刀闯入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相继刺伤多名学生和老师,造成8名学生死亡,2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学校大门前聚集了大量媒体记者(时事社)
2001年6月8日,一名男子持刀闯入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相继刺伤多名学生和老师,造成8名学生死亡,2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学校大门前聚集了大量媒体记者(时事社)

2008年6月在秋叶原制造了一起无差别杀伤事件(死亡7人)的男子(当时25岁)似乎也是因为孤立无援的情绪日积月累,进而产生了“想自杀”的念头。2006年8月,他想驾驶自己的爱车死在老家青森县的一条机动车辅路上,于是擅离职守驾车奔向青森。途中,他给青森的朋友群发了短信说“我要开车撞卡车自杀”,还给母亲打电话说“很快我要自杀了”。可是,到了之前设想的目的地后,或许是因为喝醉了,车子撞到了石头桩子,无法动弹。后来,他告诉打来电话的朋友说“自杀失败了”。

在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中用于行凶的卡车(2008年6月8日,时事社)
在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中用于行凶的卡车(2008年6月8日,时事社)

此次事件很可能是由2008年3月茨城县土浦市发生的无差别杀伤事件(死亡2人)触发的。制造了土浦喋血事件的男子(当时24岁)的犯罪动机是“觉得只要杀几个人,就会被判处死刑”。他供述称“感觉不到生存的意义,内心很空虚”。于是,他开始考虑自杀,但“可能只会造成痛苦,并不一定会死”,最终他选择了犯下血案,求得死刑的办法,“因为这是能让别人杀死自己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因此,尽管可以认为他是“为求死而杀人”,但这无非也是扩大性自杀的一种类型。

同年10月,一男子(当时60岁)在大阪一家录像厅包厢制造了一起纵火杀人事件(死亡16人),被捕后也供述称“不想活了,于是放了一把火”,这应该算是典型的扩大性自杀。

“成绩不好”和“母亲离世”成为诱因

进入令和时代以来,扩大性自杀的频率进一步增多。首先是2019年5月的川崎校园巴士学生杀伤事件(死亡2人),一名男子(当时51岁)捅伤多名儿童和学生家长后自杀。

扩大性自杀的连环效应,在2021年以后变得更加突出。当年10月,一名男子(当时25岁)在东京京王线一列行驶的列车中持刀纵火行凶,导致十余人受伤。似乎他在犯案前生活窘迫,据说在被捕后供述称“就想随便杀几个人,让自己被判死刑”。

发生凶案后,大量乘客从列车窗口逃生(2021年10月31日,东京都调布市,路透社)
发生凶案后,大量乘客从列车窗口逃生(2021年10月31日,东京都调布市,路透社)

同年12月,大阪市一间心理诊所发生火灾。一名曾在该诊所接受治疗的61岁男子泼洒汽油并点火,造成25人死亡。诊所内的监控视频显示,该男子冲进大火中,挡住了慌乱奔逃的患者,自己也因为严重烧伤而不治身亡,可以说是典型的扩大性自杀。

路人抬头凝视发生了纵火事件的心理诊所入住大楼(2021年12月18日,时事社)
路人抬头凝视发生了纵火事件的心理诊所入住大楼(2021年12月18日,时事社)

今年年初的1月,一名高二学生在东京大学校门前的人行道上持刀砍伤了两名准备参加大学入学统考的考生和一名70多岁的老年男性。同月,埼玉县也发生了一起凶案,一名66岁的男子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死后,把母亲生前的主治医生叫到家中,用散弹枪挟持并最终将其杀害。

刑侦人员在发生伤人事件的东京大学校门前勘查现场(2022年1月15日,路透社)
刑侦人员在发生伤人事件的东京大学校门前勘查现场(2022年1月15日,路透社)

无论是被逮捕的少年还是66岁的男子,似乎都表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产生自杀念头,然后就开始行凶。据分析,在东大校门口伤人的少年的行凶动机主要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而66岁男子主要是受到了母亲离世的刺激。

日本孤立无援的人多于其他国家

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行凶者都对自己不顺的人生感到绝望,抱有自杀念头。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长期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以及在社会上孤立无援。另外,还有一些人似乎是在面对失业、分手和经济损失等失落经历的时候,钻牛角尖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完了”,最后策划实施了扩大性自杀。

那么,为什么要搞扩大性自杀,拉着别人同归于尽,而不是一个人自杀呢?其实,自杀念头基本上都是由针对他人的攻击冲动反转演变而来的。虽然对某些人抱有愤怒或怨恨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表露这些情绪,或者即使表露出去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内心充满了无奈,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就会把掉转矛头对准自己。经常有自杀者会在遗书中提到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名字,基于这样的事实,或许大家也就能够理解他们萌生自杀念头的原因了吧。

反过来,产生自杀念头后,也很容易发生矛头再次反转对准他人的情况。一旦如此,那就会做出扩大性自杀的疯狂举动。

那么,选择单独自杀还是扩大性自杀的分水岭到底在哪里呢?这完全取决于复仇念想的强烈程度。这种念想越强烈,就越容易积累“不想只是自己一个人不幸地死去”“绝对不能忍受独自死去”之类的情绪,“尽可能地实施报复”的想法也会相应强化。最终,就会策划实施拉人殉葬的扩大性自杀行为。

根源在于一切归咎于人的思维方式

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感觉越强烈,越是孤立无援的人,越容易产生复仇念想。一旦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人生不顺,全都是“别人的错”“社会的错”,那么这种试图将一切归咎于人,推卸责任的倾向又会加剧复仇的念想。

讽刺的是,这种委罪于人的倾向正是从人们开始强调自我责任的本世纪初逐渐加剧的。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责任全在自己”这种思维方式对任何人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力没有那么高,或者是无法做到特别努力的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人生之所以不顺,既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也不是因为努力不够。可是,眼前的现实却很残酷,于是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最后必然只能将问题原因归咎于外界。

这种倾向正在当今的日本社会不断蔓延。以政治家和企业高层为代表,很多人都会把各种不顺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环境,转嫁责任。虽然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好是人之本性,但越来越多人只会一味地转嫁责任,恐怕正是扩大性自杀现象频发的深层原因。

当然,为了避免正经历某种失落的人钻进“自己已经完了”的死胡同,必须充实完善援助保障措施。扩充咨询窗口,让那些产生了自杀念头的人可以顺畅地倾诉苦恼,这或许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防止自杀的对策也可以防范扩大性自杀。

不过,深层原因在于一切归咎于他人和环境这样一种转嫁责任的倾向,即使说现在的日本社会是“一亿人全部转嫁责任的社会”也毫不为过。这甚至可谓是在整个社会蔓延的“病态”现象,如果不对症下药,恐怕拖累大量无辜者的扩大性自杀悲剧今后还会不断重演。

标题图片:大阪心理诊所火灾事件发生一周后,许多民众在案发现场周围双手合十为死难者默哀(2021年12月24日下午,大阪市北区,时事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自杀 秋叶原 孤独 孤立 复仇 杀人 自杀事件 日本社会 绝望 成绩不好 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