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省的野心与执政党的内部矛盾,因大幅加码国防费“特需”而扩大

政治外交

2022年9月5日,财务省发布数据称,2023年度预算的概算要求总额为110.0484万亿日元。扣除国债费用和地方交付税交付金后的一般财政支出为65.9939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防卫费。未标注金额上限的“事项要求”费用激增,防卫省的概算要求金额变得缺乏透明性。本文将针对防卫省规模空前的概算要求展开分析探讨。

“事项要求”激增的背景原因

2023年度的防卫费概算要求光是已确定部分,就高达5.5947万亿日元。这个数字达到了历史新高,鉴于战争形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防卫省提出了七项加强防卫力量的措施。比如,旨在应对中国“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防卫战略的“Stand off防卫能力(从敌方射程圈外进行攻击——译注)”、旨在消除飞机和导弹等多种空中威胁的“综合导弹防卫能力”、有效性在俄乌冲突中得到证明的军用无人机等“无人装备防卫能力”,等等。

与往年概算要求的一大区别在于,此次有大量项目是没有标注金额上限的“事项要求”。近100项未确定的事项要求被算作已确定部分,甚至有传闻称最终的如意算盘是“争取达到6.5万亿日元左右”(政府高官言论)。

围绕漫天要价后的实际预算,今后到年末这段时间内,防卫省将与财务省和执政党展开多轮激烈谈判。岸田首相提出“5年内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的方针,明确表示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码”防卫费,这相当于给防卫省撑了腰。面对这种防卫费的“特需”,防卫省、国防相关议员、国防军工产业等各方面的种种盘算错综复杂。除了一些让人感觉无视“性价比”的过分要求外,针对部分防卫装备,据说国防相关议员和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支持者也是各持己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防卫问题专家们担心的是,且不说金额的多少,关键是预算谈判过程中能否给出明确的判断。

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在防卫省内就2023年度预算概算要求发表讲话(2022年8月31日,时事社)
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在防卫省内就2023年度预算概算要求发表讲话(2022年8月31日,时事社)

可能成为争议焦点的两个项目

让我们来看看争议较大的两个项目。一是作为Stand off防卫能力关键要素的“12式地对舰导弹(SSM)”升级版。二是作为综合导弹防卫能力关键要素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它们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2式SSM升级版可以将目前国产巡航导弹近200公里的射程提升5倍以上,即射程超过1000公里,除了陆上发射外,还可以通过舰艇或战斗机发射。假如射程提升至1000公里,那么某些发射地点的射程范围将覆盖中国沿海地区和朝鲜内陆地区。或许这是为了缩小与中国的导弹实力差距,但如果根本不知道两国到底存在多大差距,那就无法确定正确的讨论方向。

美国国防部2021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大约1900枚弹道导弹,大约300枚巡航导弹,合计拥有超过2000枚陆基中程导弹(射程500到5500公里)。这些导弹是阻拦美军等势力进入第一岛链内侧的A2/AD战略的关键利器,其中不少还可以搭载核弹头。顺便提一句,美国和日本没有这种导弹。一旦发生导弹交锋,日本将处于绝对劣势。

通常来说,射程的提升需要跨越很高的技术门槛。导弹的可靠性是基于探测攻击目标,引导进行精准打击的目标锁定能力来评判的。12式的上一代SSM(88式地对舰导弹),仅凭自身携带的探测判定雷达无法探测到在海平线另一边航行的敌方舰艇。按照陆上自卫队官员的说法,“单独使用的极限距离为距海岸40到50公里”,为了克服其弱点,海上自卫队的巡逻机会靠近攻击目标收集对方位置信息,通过卫星通信手段将数据传达给导弹发射部队。

12式导弹进行了改良,可以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随时更新目标信息进行引导,但要想具备准确命中1000公里外内陆地区攻击目标的能力,尚有待今后的技术开发。顺便提一句,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本体上配有被称作“数字景象匹配装置”的电子光学传感器,具有主动识别、探测目标的能力。美军强大的太空基础设施体系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日本并没有这种力量。就算日本的国防军工产业火力全开,恐怕也很难达到战斧导弹的能力水平。

防卫省到底打算如何精准命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呢?巡逻机或预警机不能入侵敌对国的空域。如果只是放飞出去,就会产生碰撞非军事目标的风险。在野党和部分媒体抨击相关技术开发活动是在谋求“违反宪法的敌方基地攻击能力”,但实际上,即使作为针对中国和朝鲜的威慑力量都让人感到心里有些不踏实。

不断膨胀的建造费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建造这种舰艇,说穿了就是放弃引入陆基宙斯盾导弹拦截系统之后的替代方案。据称,该舰艇将承担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任务,目的是拦截朝鲜发射的导弹。2020年已经召开内阁会议敲定要建造两艘。按照已经公布的设想,标准排水量约为2万吨,全长不超过210米,宽度不超40米。和海上自卫队最新的摩耶级驱逐舰相比,排水量达到2倍以上,全长也多了40米。

此前日本已经和美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购买用于陆基宙斯盾的“SPY7”大型雷达,放弃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后,苦于如何使用“SPY7”,想到可用于舰载,于是计划开始发生了变化。除了“雷达耗电量极大”(海上自卫队官员言论)外,由于需要长时间部署在日本海负责导弹预警,必须为船员提供宽敞的居住空间,所以船体变得更加庞大了。

起初给它的定位是专门用于拦截朝鲜导弹的海上平台,后来逐渐胃口变大,开始期待为其搭载12式SSM升级版,甚至应对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于是,建造费用不断膨胀,不禁让人担心最终恐怕会超过引入陆基宙斯盾的费用(约4000亿日元)。

围绕SPY7舰的对立格局

比成本更致命的问题是,最终能否确保与美国海军系统的兼容性。SPY7原本是为了防范将来的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攻击美国本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基于部署在阿拉斯加州的远程识别雷达(LRDR)的新一代技术研发而成,并没有设想过舰载用途。另一方面,美国海军目前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将把用作宙斯盾舰防空雷达的美国雷神公司的SPY1依次更换为该公司研发的新款SPY6。

除了宙斯盾舰外,美国海军还计划在航空母舰和登陆舰上搭载SPY6。他们设想的是,由此建立起协同交战能力(CEC)系统,通过多艘舰艇和多架飞机组成的网络共享敌方导弹等位置信息,准确击毁目标。海上自卫队拥有的8艘宙斯盾舰也确定了将来会搭载SPY6,只有搭载了SPY7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会变成不同规格的舰艇。

按雷神公司的说法,目前尚无计划实现与SPY7的直接连接。日本独创建造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到底能不能和美国海军系统进行连接?深谙该问题的军事专家表示,“只能由日本政府出面与洛克希德公司及美军当局进行交涉,改造系统以实现相互连接”。为此付出的庞大研发经费,想必自然需要日方负担。

进而言之,如何护卫缺乏自卫功能的SPY7舰这样一个实际运用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自卫队的初衷应该是通过部署陆基宙斯盾,将宙斯盾舰这样的宝贵资源从停驻日本海监控导弹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西南诸岛的防卫工作。而如果还得为其护航,那就变得本末倒置了。

实际上,一部分自民党籍的国防相关议员和海上自卫队的退役士兵都很清楚这些事情。尽管意见有些分歧,但总体上对SPY7舰评价不高,甚至有人揶揄其光有庞大体型,是“令和时代的大和号战列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型战舰——译注)。就连防卫省内部也有人私下自暴自弃地嘀咕“变成预算谈判筹码的概率很大”(该省官员言论)。另一方面,支持SPY7舰的是部分前安倍派议员,他们继承了安倍前首相的思想,与“反对派”之间的对立状态仍在持续。

虽然明年的概算要求还有其他问题,但至少这两个大型项目有必要尽快展开严格的论证分析。首先需要做到的或许是充分公开数据和信息,便于国会乃至民众可以做出判断。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将“令和大扩军”诟病为无法挽回的严重失败,希望有关方面能够英明地反复讨论,做出最佳选择。

标题图片:日美两国在陆上自卫队奄美驻地(鹿儿岛)举行联合对舰训练,参训的陆上自卫队使用了12式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2022年8月31日,时事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财务省 防卫费 军事费 预算概算要求 一般财政支出 A2/AD 战斧 太空基础设施 宙斯盾 SP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