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10年,“待机儿童”减至2万人以下,城市依然存在托儿所及保育员不足问题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汇总资料,截至2018年4月1日,无法进入正规托儿所的“待机儿童”人数时隔4年终于有所下降,较上年同期减少6186人,降至1.9895万人。这也是2008年以来“待机儿童”人数时隔10年终于降至2万人以下。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儿童托管机构规模的扩大发挥了一定作用,譬如在职场内为员工增设保育设施的企业增多,幼儿园与托儿所一体化运营的“幼托协作型”设施的额定人数增加等等。
日本政府认为“女性的活跃程度掌握着经济复兴的关键”,于2013年制定了“加速解决待机儿童问题的计划”,通过各地方政府设置托儿所、灵活运用企业型托儿所制度等措施,扩大儿童托管机构的规模,计划在2017年底实现“零待机儿童”的目标。
然而,“女性活跃的社会”也催生出新的保育需求,需要入托的幼儿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区域地价高昂,难以保障新建托儿所的建筑用地。解决“待机儿童”问题的工作未能如愿进展,为此日本政府在2017年夏季提出,将目标达成的时间推迟3年,延至2020年底。
那么,2018年春,“待机儿童”人数时隔4年转为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能顺利实现“零待机儿童”的目标吗?
首相安倍晋三在2017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公开承诺,自2019年10月起实施保育免费制度,这一制度将很有可能挖掘出社会的潜在需求,从而增加“待机儿童”的人数。
日本有七成“待机儿童”集中在首都圈(*1)及关西圈(*2)等城市区域。随着大规模高级公寓的开发,特定区域内突发的新型需求不断增多,政府将面临许多无法灵活应对的情况。而且保育员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从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2016年薪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来看,日本保育员的平均月收入为22.33万日元,比所有职业的平均月收入低10万日元以上。尽管日本政府提出要改善工作待遇,但现状仍远不能令人满意。
看似近在咫尺,却道阻且长。日本要实现“零待机儿童”的目标,并非易事。
标题图片: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