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库

晚婚晚育影响下的日本少子化现状

社会

日本女性头胎生育年龄在2011年超过了30岁,之后这个年龄不断缓慢上升。35岁以后,乃至40岁出头才生育头胎也已变得不再稀奇,而晚育不可避免地会对二胎、三胎的生育产生影响,从而使少子化倾向进一步增强。

“24以前最理想,25有点险,过了25就卖不出去了。”——虽然这句话在现在看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约30年前,日本女性曾被比作圣诞蛋糕,整个社会都在催促女性早点结婚。 

自从1985年《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实施以来,女性进入社会工作,人生选择和价值观都变得更加多样化。根据人口动态统计显示,1985年日本人平均初婚年龄为男性28.2岁,女性25.5岁,但到了2017年,则变成了男性31.1岁,女性29.4岁。晚婚现象正在加剧。有人指出,虽然“圣诞蛋糕的诅咒”已经破除,但这个诅咒的解除却成了少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着初婚年龄的不断上升,生育头胎时母亲的平均年龄也在上升。2017年,这个数据为30.7岁,比1975年增加了5岁,比1985年增加了4岁。据称,生育头胎的年龄将影响女性是否会生育二胎或三胎。 

2017年,日本结婚人数为606866对,结婚率(每千人中的结婚对数)为4.9,这两个数据都刷新了历史最低记录。再加上晚婚晚育的原因,当下的少子化问题根本无法得到缓解。 

因为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工作一代”的人数不断减少,而“需要被抚养的人”却在不断增加,这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这一代劳动者的负担。人口减少还使劳动力不足和市场规模缩小变成了现实问题。虽然政府通过解决“待托儿童”问题(指存在大量排队等待幼儿园入托空位的幼童——译注)等方式来加强对育儿的支援,但能够拿出具有速效性的对策却非易事。

虽然女性正不断地走上社会,步入职场,但工作育儿两不误的社会环境在日本尚未形成,再加上对于社会和家庭中男女分工不同的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这些都对晚婚晚育造成了影响。

标题图片:PIXTA

女性 少子化 老龄化 人口 晚婚化 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