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荷寿司:传统国民快餐,形状因地而异
饮食 旅游 文化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东西有别:形状馅料各不同
油豆腐用酱油和砂糖煮得甜咸适中,然后在里面塞满寿司用醋饭做成的“稻荷寿司”,是日式快餐的典型代表之一,信手拈来,即可食用。
但你是否知道,在日本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稻荷寿司的外形有所不同?
东部地区的稻荷寿司,是将长方形油豆腐从长边的中央一切为二,形成円筒状;而西部则是沿对角线斜切成三角形。此外,稻荷寿司的馅料也是东西有别,东部以简单的寿司用醋饭为主,而西部则盛行在醋饭中加入胡萝卜、牛蒡、莲藕等,做成什锦饭。
这种东西差异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虽然円筒型与三角型在地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就像“西圆东方”的年糕一样,岐阜县和石川县之间的地区似乎是两种形状的分水岭。
油豆腐是狐狸的最爱?
江户时代后期,全面地描述了东西地区文化差异的私家版百科全书《守贞漫稿》(1837-1853年)中,就有关于稻荷寿司的详尽内容(卷六《鮨卖》)。
天保末年,江户地区将油豆腐一端剖开制成袋状,里面装入木耳和葫芦干碎的拌饭,然后当做寿司走街串巷地叫卖。
由此可见,当时的江户也是在油豆腐中填入什锦饭,基本的作法近200年来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小摊的灯笼上绘有鸟居图案,并以“稲荷鮨”或“篠田鮨”的名字出售。由于传说故事中,狐狸爱吃油豆腐,因此就有了这种由来于狐狸的寿司名。
“稻荷即稻成”,原本是稻作与农业之神,而狐狸会驱除为田地农作物带来危害的麻雀和老鼠,因此被视为稻荷神的使者。即使后来稻荷神被奉为买卖兴隆之神,稻荷与狐狸之间的这种关系依然延续了下来。因此,现今各地的稻荷神社里供奉的不是“狛犬(形似狮子和犬的日本的幻想生物——译注)”,而是“狛狐”。
在大阪府和泉市的信太森葛叶稻荷神社,流传着白狐“葛叶”化身为人并与人类结合的传说。在生下孩子后,葛叶因狐狸身份暴露而不得不含泪返回信太森。这个悲情的故事也被改编成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和文乐的剧目。东京日本桥人形町的老字号稻荷寿司店“志乃田寿司”,正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取名为“志乃田”的。
不过,虽然狐狸是杂食动物,但它们是否真的喜欢吃油豆腐,还令人怀疑。
一枚硬币就能填饱肚子?
关于物美价廉的稻荷寿司,《守贞漫稿》中的描述颇为尖刻:
“这是最廉价的寿司,只卖给两国附近的乡下人。”
至于当时的价格,与《守贞漫稿》同时代的《近世商贾尽狂歌合》(1852年)中有如下记载。
砧板上放着一把菜刀和稻荷寿司,小贩叫卖声着“一整根16文,半根8文,一个4文。”当时似乎是将细长的稻荷寿司切块出售的。4文相当于现在的100日元左右。这感觉或许就像当代人在便利店买个饭团充饥那种感觉吧。
幽默的命名?助六寿司
在剧场、演出场所等出售的稻荷寿司和海苔卷的套餐,被称作“助六寿司”。这个名字起源于歌舞伎的人气剧目《助六由缘江户樱》。故事讲述了江户最受追捧的男子助六与吉原红极一时的花魁扬卷相恋,并与横刀夺爱的大富豪意休发生激烈冲突的故事。取“扬(指稻荷寿司用的油豆腐,日语写‘油扬’)”与“卷(指海苔卷)”二字为美食命名,不愧是诙谐幽默的江户人特有的感。
稻荷寿司也想“上镜”!
近年来,突破传统的圆筒型与三角型外观的新派稻荷寿司悄然登场。它被称为“开口稻荷寿司”,特点是不给油豆腐封口,特意在米饭上摆放色彩缤纷的配料及奢华食材,以打造华丽的视觉效果。
稻荷寿司一直以便捷美味和物美价廉著称,但它的低调形象却难以博人眼球。如今的这场“颜值革命”,是否可赢得年轻一代和海外游客的青睐呢?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