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阶

从众心理的纠结

社会 日本进阶 日本入门

“众人一起过马路,无所畏惧。”这句话在日语中常用。言外之意就是管他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大家一起过就没有问题!典型地反映出日本人横向看齐、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日本人的从众心理严重,这不仅是外国人的看法,日本人自己也认同,甚至认为这样挺不错。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别人排队自己也去排,别人买自己也买”这种一哄而上的赶时髦现象。而没有人做的事情,大部分人不想去冒险。

确实,在日本住时间长了发现,生活中许多事情随大流有很多好处,可以办得很顺利。随大流不一定就是失去自我,反倒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因为从吃东西到丢垃圾,生活中条条框框规定得非常详细,几乎所有商品都有精确的指示,而按照指示去做往往可以得到最佳的结果。比如方便面,日本出售的所有方便面上都有详细具体的冲泡方法。热水注入多少,盖上盖子焖几分钟等等。你可以根据喜好,想吃软的泡的时间长点儿,想吃硬的泡的时间短点儿。但厂家的推荐毕竟是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得出的最佳口感,按照包装上的指示来操作,肯定不会出错。很多事儿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弥补起来很麻烦。比如,我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正好需要在学校组织例行体检的那天请假,于是没能赶上统一体检。其实体检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身高、体重、是否肥胖和牙齿状况,一个人用不了10分钟就完事了。我想着周围这么多医院和诊所,去补一下就好了。但实际上,哪家医院和诊所都不接待。结果,左一家右一家花了不少钱和时间才总算是补上了。之后,我特别小心,这种集体活动的事情绝对不能缺席错过。自然,这些大家具备的资料数据也绝不能缺少。因为如果缺了哪一项,会给之后的升学、转学等等带来一堆麻烦。在日本,规定好的事情,有先例的事情,闭着眼睛也能办得顺顺当当。可要想开个头儿,或采取和大家不一样的作法时,那就会四处碰壁。自然而然地,人们习惯了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按照要求、按照手册指南、按照说明书去做,那肯定是最省事最效率高的。这种现象又反过来敦促了说明书和条例的进一步周密和普及。有一次,我走进一家中餐饭馆,发现餐桌上立着一个小牌牌,上面居然详细地写着吃包子的方法!

除了系统上的细分和完善让人们不需要对很多事情一一思考和挑战以外,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也把人们的心态一次次拉平。这个小小的岛国上,地震、火山、台风接连不断,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一股大浪一阵大风可能瞬间夺走所有身外之物,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必须共同面对困难共度难关。虽然今天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之一,但就在几十年前,它还着实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岛国,资源匮乏,物质的贫瘠让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别无他法,只能忍耐。至今很多小学校依然教育孩子们要“忍耐”。比如,再冷的天气也要穿短袖短裤上学,一冬天坚持下来的孩子会得到奖励。学校教育的普及拉平了人们的起跑线,培养出了齐步走的习惯,在共同致富的旅途中,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要求人们朝向同一个目标。公司变成学校的延长,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制度保证了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我曾经问过一名非常出色的推销员:“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不想自己独立门户?”他的回答很简单:“大树底下好乘凉。我没有必要去承担风险。”经济的一路增长带来的安逸生活使人们满足于现状,把公司或集体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了“一亿国民均中产”的现象和意识。日本人把国家层面上的“新干线技术世界第一”、“出过几十位诺奖获得者”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尺。然而,随着泡沫破灭,经济萧条,大公司也出现了倒闭,公司机构纷纷裁员,企业之间的连带关系出现裂痕,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开始瓦解。加上外资的进入,让原有的日本式体制不得不发生改变。这一改变造成很多人难以跟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感到突然间丧失了保护伞,受到挫折,心理开始出现不平衡。而“忍耐”的教育让人们系紧裤腰带寻找同类。贫困层、富裕层、人生赢家和输家等也是媒体好用的词汇,似乎在诱导人们对号入座,重新寻找到自己的地位标志。

日本人表面上随大流,但并不是消极的惰性附和,而是害怕落后于别人,暗中拼命努力,形成了“失败了怕人笑话,成功了怕人嫉妒”的强烈竞争意识和精神压力。比如,大街上到处是各种成人学习班,教育成为赚钱的机构。这促使日本的成人教育、终生教育非常活跃。人们精心地一层层把自己包装起来,并且暗暗希望大家都用同样的包装最好。内心不同却追求表面一致形成了日本独特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制服和徽章。现在带公司徽章的人已经少见,但曾一度是人们对自己所属公司的骄傲。

在日本,所有的孩子从小就习惯穿制服。从小学到中学,换制服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不少学生在升学选择学校的时候,把校服作为选校条件之一。此外,与制服一样伴随孩子们长大的是各种辅导班。为了考上条件好一些的学校,有的孩子从2、3岁就开始上辅导班。甚至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面试对策辅导班。随着经济变萧条,毕业生找工作逐渐变得困难起来,反倒让面试对策辅导班越办越旺。在同样的对策指导下,找工作的大学生们穿上了同样的装束,挎着同样的黑皮包。本在大学自由的空气里追求时尚而把头发染黄的男、女同学为了面试急忙把头发再染黑。女同学把长发扎在脑后一丝不乱,四处奔忙应试。商家也趁机设置专柜,从大型商城超市到专卖店,提供“面试套装”。于是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无差别群体,让随大流达到了极点。衣装包裹了身体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有调查数据显示81%的学生在面试中因为迎合企业的口吻回答问题而没有真正展现自我。

今年,潘婷公司大胆地推出了“令和新时代找工作,让你的发型更加自由!”的标语,并赢得其他139家企业的赞同,倡导女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发型展现自己的个性。潘婷的广告在街头和电视上非常引入注目,向遮掩特色的统一包装发起挑战,希望通过装束的自由解脱人们心灵的束缚。

从众不一定是坏事,从众心理也不是简单可以改变的。但国际化和多样化的今天,要求我们接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性取向、不同的肤色和面孔。愿每一个新的挑战都有所成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标题图片:PIXTA

国际化 制服 从众心理 面试套装 潘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