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阶

北海道的隧道人

政治外交 日本进阶

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旅行,希望您乘坐北海道新干线穿过青函隧道,亲眼看一看隧道人昔日的战场,见证他们在海底用壮烈的拼搏完成的杰作。毕竟,这条隧道象征着人类又一次战胜了大自然。

14年前的2008年年底,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在中国上映,一时好评如潮。在这部电影中,葛优和舒淇饰演的角色在日本的北海道陷入爱河。恰好从影片上映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的7月,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人发放个人旅游签证。由此,中国悄然兴起了一股去北海道旅行的热潮。

北海道的首府位于札幌。从札幌出发,向东是带广、钏路,向西是小樽,向南是室兰、函馆,往北则是旭川和稚内。对于一个非常了解北海道的中国朋友来说,以上这些地方至少都去过一次吧。

但是,这次我想说的是位于北海道最南端的松前郡福岛町。由于电车早已废弃,人们只能从函馆出发,乘坐公共汽车沿着海岸线前往那里,全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前几天我去的时候,那里终于开通了一条小型高速公路,交通稍微方便了一些。

北海道原本是阿伊努族人的居住地。上文提到的那些北海道地名,大多源自阿伊努语。比如“札幌”在阿伊努语中是“干渴的大河(即“丰平川”)”的意思。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以“殖产兴业”为目标的日本迅速占领了北海道(旧称虾夷地)。很多日本人打着“北海道开拓团”的旗号从本州迁到了这里。

1908年,位于本州北端的青森和位于北海道南部沿海地区的函馆之间通航。航线途径津轻海峡,全程113公里,单程用时4小时左右。这就是“青函联络船”,在鼎盛时期每年可以运送近500万名乘客。

但在1954年9月26日,在这条航线上发生一起被称为“日本泰坦尼克号事故”的洞爷丸事故——受突发大型台风的袭击,洞爷丸等5艘船只沉没,1430人葬身大海。在世界海难事故中,洞爷丸事故是紧随泰坦尼克号事故之后的第二大惨案。

事故发生后,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日本政府决定了在本州和北海道之间建造海底隧道的宏伟计划“青函隧道计划”——在津轻海峡海底100米处挖一条长约23公里的“日本最长隧道”。然后在隧道里修铁路。

1964年,也就是东京第一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那一年,日本铁道建设公团正式成立,并在北海道的函馆设立了“函馆隧道调查事务所”。第二年4月,青函隧道调查斜坑的动工仪式在北海道举行。青函隧道北海道一侧的起点是位于北海道最南端的福岛町。这座城镇里有吉冈渔港,大多数居民都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

这次我前往福岛町,主要是为了采访被称为“Tunnelman(隧道人)”的青函隧道挖掘者中唯一健在的角谷敏雄先生。现年86岁的角谷先生先是苦笑着说了一句:“现在知道当时情况的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然后就开始回忆起了自己的前半生。“中学毕业之后,我就跟着捕鱼的父亲上了船。随着远洋捕鱼时代的到来,近海港区域的鱿鱼和海鲈鱼的数量锐减,我们每天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就在这个不景气的时候,青函隧道工程正式启动,并开始大规模招募‘隧道人’。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下定决心,走下了渔船,走进了‘隧道人’的面试大厅。1965年新年伊始,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隧道人。只不过,当时的日薪只有700日元。

我的工作在隧道的最前端用炸药做岩体爆破。施工方采用的是24小时三班倒的制度,不分昼夜地向前挖掘隧道。由于工作强度远远超乎想象,最初到岗的100多名工友陆续递交了辞呈。

与此同时,函馆当地的居民发起了强烈的抗议活动,他们认为隧道一旦建成,青函联络船就会成为废船,数千人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所以,隧道人也成了他们眼中的‘罪犯’。

如此一来,我也开始考虑要不要辞职的问题。但是,一位我非常信任的现场监督劝我说:‘涌水是隧道挖掘最大的敌人。所以,每天与水为伴的渔民总有一天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于是,我打消了辞职的念头,留了下来。

在隧道挖掘现场,每两周就会有人受伤,死亡人数更是高达34人。那位我非常信任的现场监督也在1969年年底被泥水冲走,享年42岁。事后,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暗自下定决心 ,无论如何都要打通隧道,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我当上了班长,管理20多名部下。同年,两个和我关系很不错的工友被挖掘机夹在中间,丢掉了生命。”

1972年3月,海底隧道的总坑工程启动。但是,由于海底土壤土质较差以及涌水频发,原定“10年竣工”的目标迟迟没能完成。到了1974年,北海道方面的挖掘长度仅仅向前推进了112米,而整个隧道未挖掘的长度多达10公里以上。对此,角谷先生继续说道:

“我永远不会忘记1976年的5月5日。那天,支撑隧道顶部等多处的加固支架出现了变形。虽然我们马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但很快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涌水。隧道内,原本有用每个40公斤沙袋垒成的三个防水堤,然而也没能抵挡住大水的侵袭。我在隧道里待了90个小时,想死的心都有。我一边和工友们用水泵抽水,一边想起死去的现场监督,在心里默默向他祈祷‘请一定要保护这条隧道’。

结果,正如现场监督生前预言的那样,我们这些‘昔日渔民’真的发挥了作用。比如,我可以在冰冷的水里游泳,也会用圆木做成筏子。就这样,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奇迹般地控制住了涌水,战胜了大自然。”

1983年1月27日,在全体隧道人的辛苦努力之下,青函隧道终于得以贯通。在贯通仪式上,北海道一侧的隧道和青森一侧的隧道之间只剩下“最后1米”岩土。在近300名媒体人的注视之下,角谷等人在岩土上放置了4公斤炸药。

起爆装置放在了距离现场830公里以外的东京首相官邸。两个月前刚刚就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亲自担任“爆破员”。

“起爆!”中曾根康弘按下了手中的按钮。伴随着爆炸的声音,隧道之间的最后1米岩土被炸穿。现场的北海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和青森方面的工作人员一边喊着“万岁”,一边握手、拥抱,尽情享受“隧道贯通”的喜悦。

最后,角谷先生回忆说:“作为最后一次爆破的负责人,我把耳朵贴在了岩壁上,全身心地感受炸药所带来的震颤。爆破结束后,我把右手按在了胸前的口袋上。口袋里放着三个工友的遗照。我告诉他们“我们终于做到了!”

再后来,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铁路竣工,青函联络船于1988年停用。作为当初建设目的的“北海道新干线”也在30多年后的2016年正式开通。

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旅行,希望您乘坐北海道新干线穿过青函隧道,亲眼看一看隧道人昔日的战场,见证他们在海底用壮烈的拼搏完成的杰作。毕竟,这条隧道象征着人类又一次战胜了大自然。

撰文: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 近藤大介
标题图片:PIXTA
转载自经济观察网

北海道 青森 新干线 非诚勿扰 旅行 海底隧道 隧道 青函隧道 杰作 个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