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阶

日本人怎么看外国上司

社会 日本进阶 日本入门

如果上司是一个老外,新老一代日本人的心中感受似乎有很大不同。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作者的体验和分析。

一天,和几个工作上有往来的人一起吃饭。几杯酒过后,一位年过七旬的日本妇人满面骄傲地讲起她的孙子,说是如何如何地优秀,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并且还越说越激动,但终于还是流露出她对孙子的不满之情,愤愤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简直一点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没有。竟然去夸赞他的外国上司聪明能干、袒护部下什么的。当时我就生气地问他:“你难道就一点儿都不觉得受气?这里是日本,你怎么甘心受一个外国人的领导呢?傻小子。”说到这里,她大概是突然感觉到了在座的几个外国人的目光吧,赶紧补充一句说“---对不起啦,我没有说你们的意思。”似乎是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过分,赶忙转换了话题。

这位老太太的心理,可以说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老一代日本人经过艰苦奋斗,振兴了日本经济,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当时日本的公司通行的做法是论资排辈,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这种旧式的日本独特的经营手法,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那辈人的血液中。下级对上级,就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地位。老太太担心她的孙子会受气,希望她孙子能够出人头地,坐上领导的位子。同时,在有意无意间也流露出心底里一种酸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曾经从其他日本人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日本人辛辛苦苦获得的好生活,为什么要让从贫穷落后的邻国来的人更加享受呢”。这样的心里和想法在老一代日本人当中不是少数。因为大家都穷过,努力过,确实富庶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当他们突然发现被外国人“沾光”,甚至于比自己生活过得还好的时候,心里不免感到不平衡。

其实1989年进入平成时代之后,特别是最近这十几年来,日本发生了急剧变化。1999年日产汽车并入雷诺旗下后董事会开始使用英文,公司内部正式文件并用英文和日文。之后2012年优衣库和乐天公司分别宣布,公司内部公用语言为英语。2014年著名医药公司武田药品工业启用法国人当CEO,2015年本田汽车宣布以2020年为目标,将英语作为公司的半官方语言。选择英语作为公司的公用语,其用意不仅在于打开全球市场,获得全球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广招全世界人才,不断壮大公司力量。外国人位居管理层的公司也变得越来越多。根据经济产业省2018年的调查报告,日本市场依然被看好,魅力巨大,外资企业数量还在逐年增加,登记办理外国人居留的人数也从2012年的203万增加到2018年6月底的263万。而且,2017年日本内阁通过了《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如今在街头巷尾听到中文、韩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语已不足为奇,更不要说是英语了,各方面的国际化势不可挡。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自然而然地适应了与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交流,但老一代似乎还难以简单地接受那么多的老外进入日本人的普通生活这种现实。

外国人在日本公司里当领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在日本凡事都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一律手册化。日本人从幼儿园、小学校就开始培养凡事按照计划和事先的规定办理。比如小学生的春游,从集合地点、时间到携带的每一样物品、路径,几点在哪里吃饭,几点在哪里照相等等,全程安排都详细地写在手册上,人手一册,照本实施。因此,进公司上班后也习惯办事一切都按照手册进行。有了手册,往往事情会处理得有板有眼,一旦碰到没有手册的时候,就经常会发生甚至是很低级的差错。这种情况无疑会让习惯了随机应变的老外们四处碰壁,搞得焦头烂额。 

在日本生活工作与在欧美国家相比,有一定的挑战性。而难以融入日本社会的要素之一是语言思维方式上的障碍。日语本身助词、敬语等独特的用法比较繁杂。又与英语、法语和中文等不同,日语只在日本使用。由于日本长期以来义务教育的普及,最低文化水平和标准话的普及程度极高。稍微有些口音或说得不地道便不被人接受。而且,日语的思维逻辑也独具特色,很多东西不能说透,要留有空间,比如很少使用主语,而是通过动词变化表现出说话人间的彼此关系,表述当中要留出一个叫做“阿吽”的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要有默契。而怎样默契才好,是非母语的人非常难以把握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从小学日语,刚到日本的时候日语也已经学了十多年,因此基本上和日本人交流起来没有问题。可就是在这个“默契”上吃了不少的苦头。比如一次,有个朋友对我说:“你等等,我去去就来。”我不加思索地就问“你去哪儿呀?”这在中文的思维里是正常的。而日语中对“去去就来。”是不能够追究的,属于一种需要默契的说法。这是比如去厕所呀,办些不值得一提或不好意思向对方讲明的私事时,常用的说法,这里就需要说者和听者之间有一种默契。

说到日本人如何看待与外国人的交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同样是“老外”,日本人对于肤色相貌不同的欧美等国家的人,和对相貌特征相仿的亚洲国家的人,态度显然是有所不同的。大概是因为同为亚洲人,相貌相仿,再加上佛教、儒家思想和自古以来的交往,让日本人有亲近感或安心感,所以比较容易深层接触。正因为此,也容易因小事发生冲突。记得刚到日本的时候,一次与一个日本朋友一家去郊游。晚上回来大家都很累。我好心给大家泡茶却没有太在意,泡的是绿茶却随手拿了几个带把儿的茶杯。当时那家的老奶奶很不客气地冲我说:“你怎么会把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错呢。绿茶要用没有手把儿的茶杯。”当我日后把这个肚子里的委屈说给一位英国朋友听的时候,她却对我说:“真羡慕你,这说明你的朋友一家把你当成自己人看待呢。我就一直感到很难融入日本家庭。人们总是对我过于客气迁就,就连会用筷子也被夸奖说你真了不起。”如此想来,对她这样一个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年的英国人,被称赞会用筷子确实是太委屈了。另外,当我们俩一起上街买东西的时候,即便是她买东西她付钱,大多数情况下店员也会看着我确认一下东西是否没有买错,然后向我道谢,让这位英国朋友很是尴尬。其实这些事情都可以证明,日本人对亚洲国家的人要求可能苛刻一些,但没有当作外人,处好了可以成为贴心朋友;而对欧美来的那些模样完全不同的外国人,常常是表现出敬畏却很难交心,往往把他们当作“外人”。

日本原本是没有移民政策的,但随着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政府不得不做出接收更多外国劳动力的决定,去年年底通过了《修订出入境管理法》,以扩大接收外国人。今后,来日本工作的“老外”将不断增加。日本人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怎样和睦相处,共同安居乐业?又怎样超越不同文化背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这些除了依靠法律政策规定外,更重要的大概是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理解和包容,需要靠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磨合。

标题图片:PIXTA

国际化 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