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伟人传

伊能忠敬:测绘精准日本地图的第一人

历史 文化

江户时代,伊能忠敬花费17年时间测量了从虾夷地(即日本北方原住民族群阿伊努人的居住地——译注)到九州的广大区域,并指挥团队绘制日本全国地图。测绘工作是在他55岁隐居后开始的,一直持续到71岁,而他在73岁时撒手人寰,未能亲眼见证地图的完成。

发挥商业才能,打下殷实家底

伊能忠敬(1745-1818年)是日本历史上首个对全国土地进行了系统性科学测量,并指挥了日本全国地图绘制的人。

“伊能大图(36000分之1)第100号富士山图”。由214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明治初期内务省按照伊能家向明治政府呈上的“大日本沿海土地全图”备用图临摹而成(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伊能大图(36000分之1)第100号富士山图”。由214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明治初期内务省按照伊能家向明治政府呈上的“大日本沿海土地全图”备用图临摹而成(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忠敬出生在九十九里滨(现在的千叶县九十九里町小关)的小关家,这个地方濒临太平洋,距离当时日本首都江户近70公里远,家里是有名的船东,户主世代担任当地的里正(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的官职)职务。父亲是上门女婿,入赘附近村子里的一户门当户对的家庭,忠敬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也因此结束了那段婚姻关系,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神保家。忠敬一开始留在了小关家,10岁被神保家接走。据说他从小好学,跟着老师学习了观星和算术等知识。17岁时,他入赘到了近邻佐原村(现在的千叶县香取市)的伊能家。那个村子是盛极一时的物资集散地,伊能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商,家业涉及酿酒、木炭、金融等。据说他在伊能家极尽商业才能,到49岁隐居之时,家产已经达到了三万两(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约为30-60亿日元)。

忠敬为家业殚精竭虑,却也不曾对学问失去热情,忙中偷闲学习天文学等知识。他还出任佐原村的里正,参与管理村务,饥荒时期捐出赈灾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领主赋予了他可以称名和佩刀的权力。当时他绘制的利根川地图留存至今,让人联想起他后来的地图绘制大业,也可以了解到他曾参与了治水防洪活动。

隐居后开始实地测量虾夷地

49岁时,忠敬将户主权交给儿子,离开江户在深川建起隐居之所,开始了隐居生活。他拜入幕府“天文方”(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天文台长)高桥至时的门下,开始正式学习天文学知识。至时是当时日本天文学界的第一人,还精通西方天文学,还参与了日本历法的修改。忠敬在宅院里修建了专业的天文观测设施,在向至时学习的同时,没日没夜地从事恒星高度角测量等天文观测活动。

在学习天文学的过程中,他开始琢磨去测量地球的大小,为了求得子午线1度的长度,他用“导线测量法”测量了自家与“天文方”官署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然后换算成子午线1度的长度,上报给师父至时。但至时根本不以为然,认为从这么短的距离测出的结果误差过大,没有价值,至少要去虾夷地(北海道)测出到江户之间的距离。于是,忠敬自告奋勇开始了赴虾夷地的首次测量活动。

当时,在幕藩体制下,没有幕府许可,不能前往虾夷地。由于俄罗斯等国家的船只开始在虾夷地出没,给幕府造成了危机感。于是,以绘制地图以探明虾夷地地形为由,至时求得幕府高层的许可,获准开展测量工作。忠敬每天可以领到7文5分白银(相当于1万日元左右),这可谓是幕府的资助事业。其他所需经费,则由忠敬自己负担。

1800年实施的虾夷地测量结束后,他向幕府提交了一份地图,并获得了肯定,因此他获得同意继续开展测量活动,于第二年前往东北地区东海岸实施了第二次测量工作。基于之前的测量,他算出子午线1度长28.2里(110.75公里)。这个结果与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书《拉朗德历书》(Astronomia of Sterrekunde)中的数值基本一致,据说师徒二人为此高兴得拉着手狂喜了一番。

耗费17年时间完成全国测量

1802年和1803年,他分别进行了第三次(东北地区日本海沿岸)和第四次测量(中部太平洋沿岸到日本海沿岸)以及东日本测量,绘制完成了东日本地区地图。他把地图铺展在江户城的大厅里,将军德川家齐也亲临检阅。结果,他的工作受到了高度评价,被幕府提拔为幕臣,奉命开展西日本的测绘工作,而且第五次以后的测量成为了幕府的直辖工作,经费也完全由幕府下拨。

忠敬原本打算在三年之内完成西日本地区的测量工作。但西日本海岸线复杂,而且此前以忠敬门徒为核心的测量团队里又加入了政府天文台的测量技术官员,领导这样一个团队也很不容易,最终花费十年时间,相继完成了1805年到1806年的第五次测量(近畿和中国地区)、1808到1809年的第六次测量(四国地区)、1809到1811年的第七次测量(九州地区)和1811年到1814年的第八次测量(九州地区)。之后,又在1815年和1816年分别实施了第九(伊豆七岛、忠敬因年事已高并未参与)和第十次测量(江户市中)测量,前后共计耗费17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测量工作。

“御手洗测量之图”。图上描绘的是1806年伊能忠敬一行测量大崎下岛的港口城市御手洗(广岛县吴市)的情景(图像提供:吴市)
“御手洗测量之图”。图上描绘的是1806年伊能忠敬一行测量大崎下岛的港口城市御手洗(广岛县吴市)的情景(图像提供:吴市)

“官板实测日本地图 畿内 东海 东山 北陆”。包括桦太(库页岛南部)在内,由四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幕府末期,江户幕府依据《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的小图编辑出版的,1870年由开成学校发行(国土地理院藏)
“官板实测日本地图 畿内 东海 东山 北陆”。包括桦太(库页岛南部)在内,由四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幕府末期,江户幕府依据《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的小图编辑出版的,1870年由开成学校发行(国土地理院藏)

忠敬的实测方法,除了“导线法”外,还使用了“交会法”,通过从各地观测山、岛的方位角,求得其位置所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定经纬度,他进行了天文观测。为了确定纬度,他测算了恒星的高度角,求出了高精度的数值。针对经度,他利用名为“垂摇球仪”的摆钟对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进行测算,试图通过比较各地的数据来求得结果。但由于当时没有可以随身携带的钟表,无法让各地的数据同步,再加上天气条件不好,最终未能成功。因此,《伊能图》在经度方向上的精确度不高。

忠敬患疟疾和哮喘多年,在开展全国测量工作期间也出现过因发病而不得不疗养的情况。同时,在幕府直辖测量工作以前,和地方官员打交道也让忠敬费劲苦心。幕府接管之后,各藩的态度也开始积极配合,给予了很多帮助。可以说,如果没有至时和接任了天文台工作的至时之子景保、没有幕府的支持与各藩的配合,忠敬的全国测量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的完成

1814年,结束第八次测量工作后,忠敬搬了家,将住处作为“地图御用所”,以旺盛的精力从事地图绘制工作。遗憾的是,1818年他未能亲眼见证地图的完成就离开了人世。后来,他的门徒和天文方下役继续绘制地图,最终于1821年完成,向幕府提交了由大图(比例尺为1:36000)、中图(比例尺为1:216000)和小图(比例尺为1:432000)组成的“大日本沿海土地全图”。

“伊能中图(1:216000) 关东之图”。由八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明治初期陆军参谋部按照伊能家向明治政府呈上的《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备用图临摹而成(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伊能中图(1:216000) 关东之图”。由八张图构成全国地图。这是明治初期陆军参谋部按照伊能家向明治政府呈上的《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备用图临摹而成(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伊能图)一直被珍藏在幕府的书库内,从未公开过,不过明治时期以后,它被派上了各种用途。《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的正本在明治初期因皇居失火已经烧毁,好在伊能家向政府提交的备用图,内务省、陆军和海军都进行了临摹,在制作了地形图和海图等国家地图时派上了用场。尽管备用图也在关东大地震中烧毁,但当时进献给大名的副本留存至今,其中多份已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在现代这个老龄化社会,伊能忠敬作为“人生梅开二度”的典范而受到尊敬。在他身上,具备了从事实测工作所必需的坚韧、踏实和合理主义精神,并且拥有优秀的团队领导能力。而另一方面,他似乎也有严厉的一面,痛恶歪门邪道,甚至和亲生子女断绝关系,还会把弟子逐出师门。

1883年,在明治元勋佐野常民和榎本武扬等人的努力推动下,伊能忠敬被追封为“正四位”官阶。佐野常民还是佐贺藩士的时候,曾在长崎的讲习所使用过伊能地图,印象深刻;榎本武扬之父箱田良助是忠敬的弟子,曾是伊能测量队的一员。

2001年和2018年,分别是“伊能测量200年”和“忠敬去世200年”,各地举办了演讲会、伊能图展览会,上演和上映了以忠敬为主题的话剧和电影,还修建了纪念碑和铜像等;也有一些地方组织了寻访伊能测量活动足迹的徒步走等,总之,近年来各种纪念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标题图片:伊能忠敬肖像画(伊能忠敬纪念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