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伟人传

一休宗纯:动画片的原型竟是一代狂僧

文化 历史

一休因电视动画片而名扬海外,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和尚形象已深入人心,然而其历史原型却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高僧,他对当时徒有空壳的佛教界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一休宗纯(1394~1481年)是临济宗大德寺派的禅僧。可能说“一休哥”大家会更熟悉一些。“屏风里的老虎”“不许过桥”等故事妇孺皆知,他大概是日本最有名的和尚之一了吧。一休凭借自己的灵机一动解决了很多难题,从江户时代起“一休的故事”就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现在50岁前后的很多日本人都是看着东映动画制作的电视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长大的,这部动画片1975年10月到1982年6月在日本播放,一共播出了296集。在寺院里修行的小和尚一休哥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时用手指在头上画圈圈打坐的样子,敲击木鱼的“砰砰”声效,想出点子时铃铛法器“叮”的一声响,这些表现形式都是这部动画片独创的。一休哥凭借自己的机智让将军大人都哑口无言,是个行动自由无拘无束的小机灵鬼,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时时想念母亲大人的小男孩,这样的反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动画片几经重播,一休哥得到了不同年龄层粉丝的喜爱。动画片在中国大陆播出后,瞬间就吸引了中国小朋友们的兴趣。听说很多小孩子听了电视里传出的日语歌之后都努力学唱。据说在泰国和伊朗等国家也有很高的人气。这部动画作品对现在人们心目中一休的形象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酬恩庵里的少年一休塑像。电视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表现的大概就是这个年龄的一休(PIXTA)
酬恩庵里的少年一休塑像。电视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表现的大概就是这个年龄的一休(PIXTA)

拒绝接受颁发给开悟禅僧的证书

动画片里的一休哥就这样抓住了日中两国孩子们的心,然而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休却与动画里的形象大不一样。一休享年88岁,这在15世纪算是超级长寿的人物了。虽然不能将他的一生做一个完整的回顾,但我还是想介绍一些小故事,以此来探索一休宗纯这个人物的真实面貌。

南北朝的内乱结束没多久,1394年正月初一,一名南朝一族的女性在京城的一户寻常人家诞下了一名男婴。这个男婴是当时的天皇后小松天皇的皇子,起名为千菊丸,也就是后来的一休。完成了南北朝统一大业的足利义满一直重视北朝,一休的母亲却是南朝一脉的女性,因为怕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年仅6岁的一休被带离了母亲身边,在禅寺安国寺里当了一名小和尚,过上了远离世俗的日子。动画片演绎的就是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

此后他不断修行,同时展现出优秀的汉诗文才能。但他也有近乎洁癖的刚直不阿的一面,例如他听到僧人们相互攀比家世,就会愤怒地捂着耳朵离开。17岁拜入西金寺谦翁宗为门下,谦翁为其命名“宗纯”。随着以清贫为宗旨的山林禅修的不断精进,一休对人对事的态度也愈发一丝不苟。

一休21岁时,谦翁圆寂。一时失去了目标的一休,准备投身琵琶湖了断此生。幸而被母亲的使者阻止,后拜入近江坚田祥瑞庵的华叟宗昙门下,得华叟赐名“一休”。有一天,修行中的一休在拂过琵琶湖面的清风中听到了清晨乌鸦的啼叫,终于开悟了。

开悟后,一休也从未怠慢过修行。给开悟禅僧发放的证书“印可”,他也拒绝接受。师傅华叟腰疼卧床,其他弟子伺候大小便时都使用竹片,一休却不嫌师傅的污秽之物,都是直接用手处理。虽然此人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但华叟还是让他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尊敬爱戴的师傅华叟圆寂后,一休离开了坚田,开始游历各地。

携朱红色大太刀来堺

在其他地区都陷入天灾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堺城却因国内外贸易而繁华一时,当时最珍贵的文物从海外涌入。一休似乎也很中意这里,多次来到堺城。一休曾携带着长长的朱红色太刀,在路人惊异的目光中,阔步于堺地繁华的街头。禅僧带着这样的东西到街上行走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惹得别人怀疑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当然,路人们也会去询问他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意。一休回答道:“这是木剑,杀不了人。而世间横行霸道的僧侣就跟我手上这把木剑一样,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没用的废物。”在一休的画像上,他身旁都配有一把朱红色的太刀,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在讽刺当时的僧侣的同时,一休的矛头也指向了那些盲目崇拜僧侣的百姓:“人人都笑我疯癫,但其实各位的所作所为也跟我一样疯嘛。”

身旁立着朱红色大太刀的一休宗纯画像(酬恩庵收藏)
身旁立着朱红色大太刀的一休宗纯画像(酬恩庵收藏)

堺是当时日本国内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同为华叟门下的师兄,养叟宗颐在这里开始布教。养叟以华叟的印可为招牌,将以往僧侣们忽视的商人阶层也纳入教化的对象,向他们积极传教。他们身份低微,也没什么文化,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将佛法传播给他们,养叟就不得不降低教化的水平。这对于一丝不苟的一休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即便是师兄,也是把砍不了东西的“假刀”。这体现了一休高深的学识以及对于禅学虔诚的态度。一休与师兄背道而驰的奇特行为,反而折服了堺地众人,况且他还是后小松天皇的皇子。于是,众多富商纷纷投到他门下。最近的研究表明,他的弟子中有人登上了遣明船,也有明朝翻译和日本女性的后代,其本人也成为翻译。

厌恶权威和名声,具有反抗精神的一生

一休的愤怒转向了禅僧趋之若鹜的印可状——开悟的证明。在一休看来,印可状一无是处,甚至有百害而无一利。此外,他47岁就任宗派本山大德寺如意庵住持时,留下一句“被条条框框束缚的了不起的和尚老爷的工作,我可干不了”,便甩手而去。他的行为完美地诠释了反抗精神与特立独行的内涵。

一休虽然厌恶名誉,潇洒地离开了大德寺,但大德寺在应仁文明之乱的战火中被烧毁后,他又难以割舍这座和自己尊敬的禅僧们有因缘的寺院,不惜以85岁的高龄,全力支持大德寺的重建。对一休尊崇有加的众多堺地商人也纷纷解囊,为大德寺的重建贡献了力量。

无数弟子和信徒追随一休,但他没有给任何一个人印可。一休的佛法只有一代,这正是断法的思想。日本的临济禅始于南宋禅僧虚堂智愚(1185~1269年)。其流派从虚堂起,经过5位禅僧,一直传到一休这一代。一休的佛法继承了正宗的虚堂教义,可以说是日本禅宗的正统一脉。一休圆寂前的1478年,一休派就面临着四散的危机。众弟子要求师傅指定一位继承者。虽然有几名弟子堪当重任,但一休迟迟不愿开口。弟子们继续施压。最终一休说出了一个名字:“没伦绍等”。弟子们欣喜不已,赶紧冲到了没伦那里。没想到没伦却说,虽然师傅说了自己的名字,但多半不是生病了脑子不清醒,就是年纪太大脑子糊涂了。还说看师傅多年的言行,是不可能说这种话的。说罢,便愤怒地甩手离去了。

一休禅师木像(酬恩庵收藏)
一休禅师木像(酬恩庵收藏)

那么传承至今的一休的佛法,在他1481年圆寂之后是怎样传诸后世的呢?他的弟子制定了“结众(聚集)”制度,他们每年都会聚集到京田边存放一休遗骨的祖师塔,商讨决定门派大事。佛陀圆寂后,弟子们不断“结众”,形成了原始佛教团体,将佛法传诸后世,一休的弟子们效仿的正是这种方式。一休没有指定继承人,众弟子“灵机一动”,以协商决定门派大事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一休的佛法既没有因为一休的离世而断绝,也没有依靠印可来延续,而是以“结众”的方式传承至今。

标题图片:一休宗纯像(酬恩庵收藏)

动画片 伟人 一休哥 屏风里的老虎 一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