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祭奠新方式
社会 生活 文化 设计-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遗骨怎么办?
随着一天天地走向衰老,恍惚间会听到死神的脚步。
死后烧成灰已是板上钉钉。
那么,等我死后,我希望别人怎么处理我的骨灰?
或是爱人先我一步离开世界,我又该如何处理她(他)的骨灰?
我出生在奈良山里的一个茅草屋里。家里有古老的佛龛和神龛,家人为其换水,供奉当季的花和食物,上香诵经。这些光景依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现在,长兄负责看守墓和佛龛,而在我心里,自己和父母、亲戚、祖先的纽带日渐淡薄。或许某种程度上,也因为佛龛远离了自己的生活。
佛龛是极乐净土的缩影
现代社会,随着小家庭逐渐增多,设有佛龛的家庭越来越少。
佛龛是仿造极乐净土的小型寺院,其样式不断变化,衍生出家具式佛龛和设计款佛龛等等。
与此同时,很多人将一部分遗骨和骨灰放在身边保管,因为在“弃墓”“弃佛坛”现象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祭奠模式。
问题是该给装有遗骨和骨灰的容器找个怎样的“家”。
通风透气的佛龛,让人想触摸的供器
我想寻找有特色的佛龛,上网发现了名为“祈祷交响乐团”的佛龛和供器,眼前一亮。
为一探究竟,我立刻前往这家位于静冈县静冈市的制作公司“INBLOOMS”。
简洁、素朴、明朗、存在感强。
传统佛龛最大限度地融入庄严的宗教世界观,而这款佛龛只有外围木框,形成一个通透的空间,让人仿佛感受到有风伴着空灵的铃声穿过。
这款佛龛将传统佛龛融入现代生活,做成A4尺寸,让祈祷空间有了棱角,是“祈祷交响乐团”的代表作之一。
佛龛为木材肌理,让人想伸手触摸。天然原木握在手中,会跟人的肌肤一样不断升温。产品展示出未知图景,散发出触动人心的魔力。我被这魔力吸引,不知不觉按下了快门。
“森之牌位”
祭奠逝者的牌位上刻有逝者法名和去世时间,是灵魂寓居的场所。以往牌位只有黑漆涂层,但森之牌位提供了很多选择。据介绍,该品牌开售当初就集齐了两百多种天然木材,可以说是“森林的宝石”。
我为爱吃水果的母亲选了苹果木制成的牌位,这符合母亲的风格,让我能够将所有哀思寄托在此,全世界独一无二。
森之牌位凭借通过不同种类木材体现故人个性的理念,获得2018年日本优良设计大奖。而从不循规蹈矩的祈祷交响乐团共斩获7次优良设计大奖。
INBLOOMS的创新带头人、法人代表菊池直人说:“祈祷交响乐团蕴含着北欧家具的精神。”
“这把椅子是工匠使用高级材料、花费很长时间精心打造而成的,可以修修补补一直使用。日本过去也是对工艺精益求精,祈祷交响乐团希望打造出不亚于北欧家具的作品。风格越简约,越能凸显精髓。”
静冈木质家具的匠人魂
菊池的叔叔是静冈浅间神社的木匠。菊池对木料的钟爱,源自从中学起叔叔向他传授木工知识。
1800年代,德川幕府为修建浅间神社,从全国征调木匠。渐渐地,这些木匠的后人开始制作不用一根钉子的木箱家什“骏河指物”以及佛龛。
如今,这种本地产业逐渐转向廉价的海外代工。为助力静冈经济发展,菊池将订单给了当地的木匠,以磨练他们的技艺。
我采访了木匠师傅安田昌弘,祈祷交响乐团的产品正出自他的手。
安田说,“祈祷交响乐团交给我们的活难度很大,让我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一方面觉得工作很难,另一方面又想无论如何也要做好。如果顺利完成,那自己的底气更足,对今后也有很大帮助。菊池先生认真倾听客人的心声,然后告诉我,所以我不能敷衍了事。”
这让我切身体会到菊池说的一句话——“我想让我欣赏的人来做我欣赏的东西。”
祈祷交响乐团的出发点
菊池从名古屋的测绘学校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建筑公司,负责公园式陵园的设计和施工。就是这段时间,他开始思考现代丧葬和祭奠的方式。
之后他回到静冈,转行成为自己的爱车品牌——大众的销售,第四年就拿下日本金牌销售。
这时,恰好一家用遗骨做钻石的瑞士公司落户静冈。菊池认为这为解决日本陵墓问题打开了思路,便借机转型。他开始创业,开发了将遗骨或骨灰装入吊坠的饰品“ASH IN JEWELRY”,饰品成为爆款。
从创业到现在已有18年,公司人不多,但都是菊池信任的得力干将。从产品开发,到拍摄照片、设计、包装环节,菊池也是样样精通。
菊池说,“我们收到很多客人发来的感谢信。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才走到现在。如今,与祈祷交响乐团相似的产品越来越多,说明我们提出的新赛道终于获得大众认可。”
“我想做给业界带来新风的开创者,做成苹果那样的企业。就算等我死后,这个愿望再实现也无妨,我希望我设计的佛龛造型能变得像衣架造型那样稀松平常。如果到时人们一提到佛龛就想起房子的形状,还会问起这是谁的设计,那我就满足了。
菊池被工匠的玻璃吹制技艺折服,下单生产产品,便有了玻璃骨灰罐系列。被它的美所折服的,还有静冈县滨松市龙云寺的住持木宫行志。
光之骨灰堂
我去了龙云寺,那里据说有世界最大的《般若心经》。
《般若心经》背面的骨灰堂中,与经文字数相同的266个玻璃骨灰罐闪耀光芒。
太阳落山后,我看到有人到访骨灰堂,身影伫立良久……
灵魂共振
祈愿和祭奠,换言之,大概就是思念、感应故人的存在,与其同频共振。
一方用太阳般的照射力发出光芒,另一方用月亮般的反射力接收光芒。
双手轻轻合十,心愿静静升空。
拍摄/撰文:大西成明
标题图片:天然原木制作的“祈祷的小家”和供器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