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老龄社会日本:关注衰老

能津喜代房:记录了5000人音容笑貌的遗像摄影师

社会 文化 生活 家庭

提前准备去世后用的遗像,不知这个想法是否独具日本特色。拍摄遗像一直给人“晦气”的印象,但有位摄影师却将其视为自己的天职,并多次强调其重要性。步入老年的他依然奋战在摄影第一线,他的身姿被同为摄影师的大西成明记录了下来。

遗像是时代的反映

遗像是“遗留下来的影子”,通常在守夜和葬礼时放在祭坛上,所以“死亡之影”若隐若现,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

想必昭和年代以前的那一代人,不少都还记得家中佛堂门楣上挂着历代祖先的遗照。每张脸都莫名相似,那种恐怖又不可思议的感觉印刻在儿时记忆里。那时,一说起遗像就是黑白照片,让人感觉就是“遗留下来的影子”。不是本人活生生地在里面,而是如同面对影子一样,有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而如今,越来越多人从手中的数码照片找出一张故人照片,让殡葬公司处理成遗照,距离感荡然无存。强行拉伸照片或从某张照片抠出人像贴在蓝色背景上,做出的照片很别扭。给故人上香时抬头看到,心里会泛起淡淡的酸楚。

从自由广告摄影师到遗像摄影师

曾常年为资生堂拍摄广告图片的能津喜代房今年75岁,他有过一段苦涩回忆。

“岳父去世时,没有一张能当遗像的照片,最后我们找了一张他不知去哪里旅行时拍的照片凑合用了。岳父对我视如己出,我却没能提前给他拍一张照片,这成了我心里的一道坎。我想不能这样,至少得给自己的父母拍张遗照,于是回山口老家时给他们拍了这两张照片。”(标题图片中相框里的照片)

“我跟父亲说,‘我要拍张照片,您坐好了。您要把现在这张精神饱满的脸留给我。等您走了,我就用这张照片当遗像。’然后,父亲对我露出了微笑。”

“照片洗出来后,我看着照片,仿佛父亲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我又回到了跟父亲说话的时候。我当时有些感动,觉得照片的魔力太大了。”

“对于拍广告图片的工作,照片出来后会做成巨幅海报贴在车站里或登上报纸,听着很高端,但过了半年就消失无踪了。而遗像照片能让大家展露笑颜,从子女传到孙辈再到曾孙,或许会被人珍藏一百年以上。我当时想,这就是自己想要做的。如果不是给父亲拍了张不错的照片,我也不会成为遗像摄影师。”

能津60岁的时候在东京中野开了一家遗像拍摄工作室,名为“素颜馆”。

道路旁的橱窗里陈列着“有备无患的照片”

道路旁的橱窗里陈列着“有备无患的照片”

“当时,提起遗像这两个字会让人觉得‘晦气’,客人会很抗拒。我希望拍摄客人日常的样子,所以起名叫素颜馆。拍的是客人当天很精神的一张照片,可以当做纪念照。等客人去世后,它才会变成遗照。”

“我管这些照片叫‘有备无患的照片’。发音上它一语双关,既有‘特别’的含义,也有‘先拍一张放着’的意思。”

开怀大笑的拍摄现场

我忽然想去素颜馆,实地看下能津的工作现场。当我思考该带谁去当模特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张脸,80岁的吉田裕子女士。

我女儿跟吉田女儿上同一所托儿所,两家越走越近,已有40年的老交情。她喜欢茶道,对和服穿着也很感兴趣,在当地教授这两门课程。

对别人,我问不出要不要拍遗像这句话,但对她,我有把握她会接受我的邀请。果不其然,她一口答应了。

她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穿和服。她说女儿都和她开玩笑说,“您我还不了解?您自己的和服寿衣穿着,肯定是反复折腾到满意为止。”可见对她而言,穿和服的生活是多么的理所应当。

做完发型后,吉田感觉“拍遗像的命运时刻到了”

做完发型后,吉田感觉“拍遗像的命运时刻到了”

 照片在摄影师、拍摄对象、化妆师三者互动中完成

照片在摄影师、拍摄对象、化妆师三者互动中完成

常年练习合气道的能津全神贯注地投入拍摄,仿佛是为了与拍摄对象发出的“气”同频共振

常年练习合气道的能津全神贯注地投入拍摄,仿佛是为了与拍摄对象发出的“气”同频共振

照片真实地呈现出现在的我

三年前,吉田在水墨画老师的告别仪式上见到老师安详的面容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从那以后,她一直告诉自己:人总会死的,得接受这件事情。

“穿上和服后,不仅自己会变,周围也会变。”

照片或许也有这样的魔力。闪光灯瞬间闪烁,定格在这一刻。与日常自然光线下的视觉效果不同,镜头捕捉到非日常的真实。

吉田对比多张照片,一边和摄影师商量,一边挑选自己满意的照片(拍摄:能津喜代房)

吉田对比多张照片,一边和摄影师商量,一边挑选自己满意的照片(拍摄:能津喜代房)

吉田说:“拍得很自然,根据年龄和身材选的和服衬托地很自然。照片真实地呈现出现在的我,让我很惊喜。对摄影师来说这肯定不轻松,因为照片里的元素太丰富了。”

吉田把想带进棺材的珍爱的东西放进写着“和裕子同在”的盒子里,提前做好准备

吉田把想带进棺材的珍爱的东西放进写着“和裕子同在”的盒子里,提前做好准备

每个重要的日子都来拍照

2008年素颜馆开张不久,齐藤巍和薰子夫妻就来拍摄了第一组照片。2013年,两人第2次来拍摄照片,这次是第3次。他们多次更新遗像照片,仿佛是在确认两人都一直健康地陪伴着对方。

82岁的齐藤巍开了一家动物医院,他也是一位在夏威夷音乐乐队演奏木贝斯的业余玩家。薰子比丈夫小10岁,在丈夫的医院做前台,还长年参与朗读和帮助视觉障碍者的文本语音化志愿活动。

薰子说:“套餐还带化妆,有种当公主的感觉,很棒。”

薰子说:“套餐还带化妆,有种当公主的感觉,很棒。”

齐藤巍表示说,因为工作关系见过太多生命突然逝去,准备遗像很重要

齐藤巍表示说,因为工作关系见过太多生命突然逝去,准备遗像很重要

家里的宠物猫露娜也一起拍了照。各自拍完单人照后,两人还拍了夫妻照。

(齐藤巍)有点紧张啊。
(能津)你俩隔太远了!挨近点儿!
(齐藤巍)一不留神真实想法流露出来了。
(能津)你俩能牵一牵手吗?这可是要给孙子看的,爷爷奶奶来秀下恩爱。对,很好!
(薰子)他叹气了!
(齐藤巍)我才没叹气。
(能津)没事没事。最后把露娜也抱上。哎~对,喵嗷!

前排右边两张是16年前拍的照片,左边是11年前的,后面显示屏上的照片是这次刚拍的

前排右边两张是16年前拍的照片,左边是11年前的,后面显示屏上的照片是这次刚拍的

“让人给自己拍照,就跟看医生一样,总觉得自己从里到外都被看光了,很不好意思。”(齐藤巍)

“之前的两次,我有点不好意思,拍照时把视线移开了,但今天我能坦然地看镜头了,可能是越活脸皮越厚了,我很高兴最后能让人看到这张照片。”(薰子)

拍完照片后,能津亲自送走客人,期待下次再见

拍完照片后,能津亲自送走客人,期待下次再见

素颜馆门口摆放着一个人偶,是以前工作伙伴送给能津的。能津笑道:“很巧合,他跟我小学时长得一模一样。”客人来到照相馆,迎接他们的是能津的这张笑脸,还有爽朗响亮的声音、轻松的谈话,客人也不自觉地敞开心怀、展现真我。

照相馆门口摆着一幅寓意为“福气多多”的书法作品

照相馆门口摆着一幅寓意为“福气多多”的书法作品

迎接盂兰盆节 在面带微笑的遗像前双手合十

7月中旬,我们去了能津家附近的望月家。84岁的望月贵美子的丈夫望月博6年前去世,他的遗照就是15年前在素颜馆拍的。

在遗像前追忆故人往昔,照片与生者共呼吸

在遗像前追忆故人往昔,照片与生者共呼吸

望月贵美子说:“跟照片一起生活,反而比丈夫活着的时候更觉得他还活着。人走了,却觉得离我更近了,多亏了这张照片。每天早上我都会跟他说早安。”

进入盂兰盆节的这一天,能津在望月博的遗像前双手合十。

“看,望月先生的脸在笑。我听到他放声大笑了。”

“老公这张照片照得可真好……有了一张好照片,留在世上的人就会感到很幸福。”

贵美子当时也在素颜馆拍了一张照片,这对恩爱夫妻,气质也很相似

贵美子当时也在素颜馆拍了一张照片,这对恩爱夫妻,气质也很相似

有的人和望月一样,在生活中提前准备好遗像照片,但也有不少人避而远之。能津认为,对于遗像照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在同行会议上倡导摄影师更多地拍摄遗像照片,也向殡葬机构提供遗像摄影会的策划以提高大家提前准备遗像的意识。

“在我们町内会(基层自治组织,类似类似于居委会——译注),到了80岁就可获赠5000日元的红包或纪念品。在素颜馆拍照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选项,不过选择拍遗像的,10个人中有1个就不错了。”

能津说:“即便如此,随着‘终活’这个词(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译注)逐渐被人所知,现在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提前准备遗像照片的重要性。”同为摄影师,我自己也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

定格在遗像中的音容笑貌

素颜馆挂出的照片。对生者而言是纪念照,对逝者而言是遗像

素颜馆挂出的照片。对生者而言是纪念照,对逝者而言是遗像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样貌会发生变化。为融入社会而戴上的那张面具将消失不见,被强大基因支配的素颜也就是人的“原形”将再次凸显。

有个词叫“音容笑貌”。在记忆的彼岸,故人的面庞和身影缓缓浮现。我希望遗像照片能够让人们追慕这种“音容笑貌”,感恩正是有了时空的波澜交错才有了此刻自己的存在。

拍摄/撰文:大西成明

标题图片:能津喜代房与双亲的遗像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摄影师 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 葬礼 家人 衰老 去世 遗像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