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山逍遥——站在生死边界的滩头
文化 旅游 自然与环境-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人死后,会去恐山。”
青森县下北地区自古就有传说,认为恐山是连接此岸和彼岸的地方,死者亡灵会聚集于此。即便如今,为悼念挚爱的故人而到访恐山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宇曾利湖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湖。湖中心的八连峰叫作“恐山”。据传,“宇曾利”原来读音“Usori”,后来不知何时音变成了“Osore(恐)”。于是“宇曾利”山,便成了“恐”山。
“恐山”这个词,听着就晦暗阴森,带有一股阴间气息。
宇曾利湖和恐山一带
随处供奉着风车,让早夭孩童的灵魂不再孤单
黄泉路上的“赛河原”。据说是因为早夭的儿童已经不能尽孝道了,所以才在这里用石块堆砌佛塔
我二十多年前,曾去恐山走马观花地逛过一次。这次在宿坊停留,准备慢慢“接触”恐山。
硫磺喷涌,被黑色玄武岩的石块包围。这幅异样的地狱光景让人不禁想起“姥舍山”(弃母山)。然而,穿越这片地狱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翡翠般的碧水和白沙闪烁的“极乐滨”。
沐浴在晨光中的宇曾利湖和极乐滨
山门的仁王像。“阿”(图左)为吐气,“吽”(图右)吸气。表示宇宙从起始到终结
境内的硫磺温泉小屋“药师汤”
恐山菩提寺属曹洞宗。因为积雪深厚,所以冬季会封山
主持代理如是说。“人死后,灵魂会去哪里?”“灵魂会去所爱的人那里”。我不禁深以为然
从红色太鼓桥下流过的“三途川”将阴阳两隔
862年,慈觉大师圆仁开创恐山。大师的石像周围绑着草鞋和手绢。参拜者供奉这些东西,是为了祈求故人能顺利到达彼岸
硫磺喷出口的聚集地带素有“地狱”之称,热水不断喷溅而出。关于生命的起源,近年“陆地淡水温泉理论”受到追捧。它认为在40亿年前,地球还被岩浆海洋覆盖的时候,原初生命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出现的。或许从许久以前,人们就感知到恐山就是“死亡与再生”的圣地。
我通过这次连载采访,最终似乎是在“何谓死亡?”这个问题的周围打转。我在恐山的岩石间逍遥,不禁想起了某位生物医学者对死亡的思考。
“我自己都很吃惊,自己竟然觉得死亡是件好事。(中略)我更倾向于理解为意识从原本附着的纤维上被剥离,像轻轻吸气那样,被带回到那个膜——那个我们生长的故乡。由此,生物圈的神经系统又增添了一份新的回忆。”(摘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1976年,平凡社版)
这个尘世中的生者都在六道轮回中不断转生。图为从背后远望解救众生摆脱六道之苦的“六地藏”
拍摄/撰文:大西成明
标题图片:让人联想到“地狱”的恐山的岩石地貌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