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特攻 美浓部正的一生》:公开反对军方基本方针的一位军官的生平记录——时事通讯社社长境克彦访谈
图书 历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合理主义而非人道主义
“写书的缘由是我认识了美浓部少佐带领的芙蓉部队的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当时我是福冈分社的社长,我们策划了一期记录太平洋战争亲历者回忆的报道,曾多次采访这位飞行员。在日本试图以特攻队来阻挡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冲绳战役中,竟然有过一支坚持采用常规战法的海军航空部队,这让我产生了兴趣。”
《拒绝特攻 美浓部正的一生》一书作者境克彦先生对执笔的动机如是说。作品主人公美浓部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军人。这位军国少年考入了当时极为难考的海军兵学校,毕业时的成绩在160人中排名第97,非常一般。之所以想当一名在海军中被认为低人一等的水上飞机驾驶员,是因为那样比较容易成为飞行员。这可以视为他后来反对采用特攻(*1)战法的合理主义的苗头初现。
29岁的美浓部之所以在会议中公然对参谋等海军高层倡导的特攻作战提出异议,并非出于人道主义。更不是出于反战主义。他认可特攻是“最后的手段”,但在此之前用尽所有应该采取的手段才是海军将领应有的态度,强烈主张采用非特攻方式的常规作战。尽管在会上遭到谩骂,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提议得到了采纳。
夜袭战法取得重大战果
特攻看似是一种英勇之举。但实际上却是由那些装备简陋,且并未接受过良好训练飞行员实施作战的权宜之计。多数战机甚至在空中就惨遭击落,根本未能撞到敌舰。
对此,美浓部构思出了夜袭战法。他指挥的芙蓉部队将位于鹿儿岛县大隅半岛根部的岩川飞行场作为了展开最后决战的基地。白天靠周围的杂木林来隐藏飞行场,放养群牛伪装成牧场。到了晚上,战机飞往南边作战,轰击一阵美军后便返航。在战力强大的美军面前,这样的攻击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在败势渐显的战局中,仍可以算是取得了重大战果。顺便说一句,直到大战结束那个经过伪装的岩川基地都没有暴露。
像娱乐小说一般令读者欲罢不能
尽管书中说美浓部只是一位“无名军人”,但其实在军事迷中,似乎他还是有一定名气的。1997年6月,81岁的美浓部离世,时事通讯社以他战后供职的航空自卫队的“原空军将领”头衔发布了讣告。本书从海军兵学校时代写起,记述了海军内幕、航空器技术等许多专业性较高的内容。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采访者(谷定文)供职于时事通讯社的时期,曾和本书作者在同一个团队工作,常常对这位比自己晚八年入社的后辈的笔头功力赞叹不已。行文简明通透,简直就像娱乐小说一般。让人忍不住要一直读下去。
那么,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术语写作的境先生也是一位军事迷吗?
“完全不是。写作过程中,我请教了很多人,查阅了很多资料,弄得精疲力尽。再也不想写了。”他这样苦笑着回忆起写书的漫长历程。卷尾提及的采访对象、团体和资料总数过百。其中许多资料属于非卖品,想必收集起来颇费了一番工夫。
不允许发出批评声音的“氛围”
围绕特攻作战的问题,战后诞生了许多相关作品,一派将之批判为非人道作战的论调,另一派则将之奉为美谈。本书截然不同于这两者。通过回顾美浓部这个合理主义者的一生,讲述了即使内心觉得有问题但也不能说出来的“氛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名军人在这种环境下是如何进行抗争的。
关于那种“氛围”,本书的记述是非常通俗易懂的。
“无论既定的大方针多么不合理,单凭一个人要想提出异议是何等困难——只要是曾经在某种组织待过的人,想必都不难体会。(中略)一旦形成‘氛围’,它就会排斥一切明确的根据和逻辑解释,支配、统制所有人的决策,并成为强有力的规范,封住所有人的嘴。即使日后查证决策过程,也只会发现,做出决定的是不可见的‘氛围’,而不是人,所以也无从问责。”
刻画美浓部的理由
本书中提到了一些值得敬爱的人物、和善的上司,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不屑去理解事物本质的幕僚、欠缺科学知识和能力的上司登场。他们纵容制造“氛围”的行为,将大量年轻人推向了死亡境地。我们不得不认为,在现在的日本,乃至全世界,同样的根本问题仍然完全没有得到解决。
为什么刻画了美浓部这个人的一生?针对开头提出的这个问题,境先生用下面这段话做了一个总结。
“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当年不少军官都批判过特攻作战。但多数只是在和知心同事聊天等非常限定性的场合。像美浓部那样在会上公然向海军首脑抛出反对意见,并得到采纳的人,可谓绝无仅有。”
“我感觉他是一个耿直得有点超乎想象的人,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居然还有过这样的人,以及海军高层中居然还有理解美浓部的人,我对此总算感到一丝宽慰。”
标题图片:曾经服役于美浓部正的“芙蓉部队”的坪井晴隆先生和夜航战斗机“彗星”。2015年采访坪井先生的经历促成了境克彦撰写《拒绝特攻》一书(时事社/坪井晴隆提供)
(*1) ^ 自杀式攻击——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