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淑女与红茶的密切关系:克莱尔・马塞特的《英国的饮茶文化》

图书 文化 社会 历史 生活

在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中,英国红茶文化从17世纪后开始繁荣起来。与茶相关的书籍多如繁星,但本书的特点是从英国女性的视角来讲述饮茶物语。一手执杯,一手翻书了解红茶历史的来龙去脉,喝到嘴里的茶也会更感香醇吧。

17世纪以来的饮茶史

品味红茶,再佐以司康和小点心,这就是优雅的饮茶习俗——“下午茶”。下午茶也有社交功能,唱主角的多为女性。如今,在日本的高级酒店里,这样的光景也不少见。其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贵族的社交界。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下午茶最早是从维多利亚女王的朋友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玛利亚·拉瑟尔开始的。”

下午茶诞生于大英帝国最鼎盛的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当时上流社会的晚餐时间偏晚,所以来点下午茶和小点心也合情合理。

之后下午茶得到女王本人的赏识,于是“19世纪60年代在富裕阶层流行开来,19世纪末也渗透到了中产阶级”。顺便一提,“按19世纪下午茶的规矩,司康不是官配,它成为下午茶的必需品,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

本书讲述了17世纪中叶到21世纪约350年间英国的饮茶文化,配有丰富的彩色插图,看了之后能大致了解其曲折的历史脉络,比如英式红茶文化是如何脱胎于最早传来的中国绿茶,又是如何在阶级社会中渗透,并在19世纪扎根等。想要了解英国国民饮料戏剧般的历史,本书就是很好的材料。

虏获了绅士的咖啡馆

大家可能想不到,茶最早是在“咖啡馆”开始喝的。“咖啡比茶更早传入英国,了解了指一点,就不难理解”。据该书介绍,首批茶叶抵达英国港口,是在1657年。

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650年在牛津开业。之后瞬间席卷整个伦敦,“1675年,英国国内已有三千多家咖啡馆开张营业”。咖啡馆不仅卖咖啡,还提供茶和酒水。点一杯饮料就能免费阅览店里提供的报纸等读物,所以一般认为咖啡馆也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那里也是顾客们谈论国事,交流信息的社交场所。

后来逐渐发展到“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客户群体,比如实业家、政治家、学者、诗人、神职人员等”。久而久之,咖啡馆也变成了商业洽谈、股票等经济交易的舞台。

“其中极富盛名的有爱德华·劳埃德经营的咖啡馆。它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引领全球保险行业发展的伦敦劳合社。”

不过,当时能够出入咖啡馆的都是男性。虽然对绅士们来说是非常舒适的地方,但在女性当中似乎口碑不那么好。直到可以从咖啡馆买到茶叶之后,“富裕阶层的女性才慢慢养成了相互邀约到家里喝茶的优雅习惯”。或许淑女们聚在家里喝茶的习惯最终成为了19世纪下午茶的雏形吧。

葡萄牙王女播种饮茶文化

据说,让饮茶文化扎根英国的,是把一套茶具和当时还是奢侈品的砂糖作为嫁妆带到英国的葡萄牙公主。她日后成为君主制复辟后登上王位的查理二世的王后。

“1662年查理二世迎娶了葡萄牙王女‘布拉干萨的凯瑟琳’后,饮茶的习惯才在英国宫廷传开的——这一学说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

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非常昂贵,因此直到18世纪初,喝茶都是极少数上流社会人士才享受得起的。当时,有钱人家的主妇是通过泡茶仪式来彰显家庭地位和独立性的。换而言之,给保管茶叶的小箱子上锁后,将钥匙别在腰间(确保佣人拿不到),以此表示“有资格泡茶给大家享用的人是自己,我是这一重要社会习俗中的主角”。

鸦片战争与阿萨姆茶的问世

进入18世纪末之后,茶变成了不论贫富全民皆可消费的商品。进入19世纪后,之前一直依赖中国供给茶叶的英国迎来巨大转机。那就是与中国清朝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

“1842年,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告终,但此后,英国开始意识到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自主栽培茶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开战前,一位英国军官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当地自生的茶树。中国茶的变种“阿萨姆茶”(现在植物学上为阿萨姆种)由此“诞生”。

“阿萨姆茶的大规模种植获得成功之后,大吉岭(19世纪50年代初期起)和锡兰(19世纪60年代)等大英帝国殖民地便开始兴建商业性茶园。”“这里的茶是英国殖民地的产品,所以至少从某种意义来说,算是正宗的英国饮品。”英国终于摆脱了对中国的茶叶依赖,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茶帝国”。

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

正如下午茶所象征的那样,女性与红茶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对女性而言,茶是尤其重要的社会仪式,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引发了茶袍(tea gown)的流行。”为室内穿着而设计的茶袍“与晚礼服等服装相比,样式更简单随意,更宽松舒适,这也促成了20世纪初期更便于行动的女性服装的出现”。

19世纪末出现的一个巨大发展,是提供红茶、蛋糕与小点心等食物的“茶室”的问世。茶室是由就职于伦敦面包公司ABC的一名女性干部提议而实现的,“直到世纪末,至少有50家ABC茶室开张营业”。据说此举引来友商的跟风,其中业绩最亮眼的是“莱恩斯(Lyons)”。“自1894年皮卡迪利的1号店开张后,仅城里就开有两百多家,是英国国内最先在餐饮连锁店生意上获得成功的公司。”

“就像伦敦核心区梅费尔(Mayfair)布朗酒店的‘英式茶室’那样,酒店里也开设了独立的茶室。此后一百七十多年过去,直到今天,那里依然是伦敦屈指可数,而且也是可以称之为英国精髓的享受下午茶时光的好地方。”

与以往的咖啡馆不同的是,在茶室唱主角的是淑女。“这类新型茶馆的出现,为女性提供了即使没有男性陪伴也能确保安全的场所。”

“茶文化也极大影响了女性解放运动”——这是作者的一个结论。

丘吉尔:“茶比子弹更重要”

作者指出,有时茶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认为“茶是二战中维持士气的必需品”,在打败德国一事上,他坚信茶比子弹更重要。据记载,二次大战爆发两天后,茶叶储备全部收归国有,并实施了配给制。事实上,一般认为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二战的结局。(中略)1942年,历史学家A·A·汤普逊这样写道:“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希特勒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但要说英国的秘密武器,应该就是茶了吧。茶激励我们进攻,是我们的随身粮草。”

革命性的“骨瓷”研发

饮茶文化离不开茶壶、茶杯和茶杯碟等茶具。本书对华美的茶具套件的进化过程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与茶叶一起装上轮船出口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被称为“china”。这些瓷器富有光泽、坚硬,用手指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当时中国的瓷器工艺是全球最先进的。

18世纪以后,“欧洲的陶工们绞尽脑汁,探索从几个世纪前中国就制造出的透明、精巧、具有耐热性的瓷器的秘密。”

“威基伍德(1759年)、斯波德(1767年)、明顿(1793年),还有皇家道尔(1815年)纷纷成立。”对英国制陶业带来巨大影响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791年起停止了中国瓷器的进口”。

英国急需生产高品质瓷器。在此背景之下,19世纪00年代研发出了革命性的瓷器,“骨瓷”。骨瓷的原料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粉,因此在日本也叫做“骨灰瓷器”。

“骨瓷结实耐用,透光性好,纯白无垢,且生产成本低廉,逐渐地就被用来制作茶壶等茶具了。”这也是它至今依然作为发祥于英国的最高档瓷器而备受追捧的原因。

永远的下午茶

20世纪被称为“战争的世纪”。即便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饮茶习俗也从未间断过。反而“战争为茶具的重大变革创造了机会。一战后,越来也多的制陶业者进入了大众市场。”除了价格亲民的茶具备受青睐外,“珍奇的茶壶也迎来了全盛期”。茶器文化也繁荣起来。

而然,20世纪后半期“茶包”登场,市场风浪骤起。“茶包在英国茶叶市场的份额,1968年还仅为3%,但进入2000年后,一跃上升到90%。”

“茶包的走俏,客观上导致茶壶的衰落。茶杯与杯碟被取代,更适合用茶包喝茶的马克杯瞬间席卷市场。”繁复的饮茶礼节及仪式都在逐渐成为过去式。

本书(原书名为《TEA AND TEA DRINKING》,2010年出版)的作者克莱尔·马塞特(Claire Masset)、译者野口结加都是女性。二人博识精通英国的文化和饮食。

21世纪,饮茶习俗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作者预言说:“即便今后,喝茶时的仪式性元素也不会彻底消失。”尤其是下午茶,“对英国人来说,无论古今,一直是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外出悠闲地享受一次下午茶也实属不易。即便如此,发源于英国的红茶文化曾经挺过了西班牙流感和全球大恐慌的“战争的世纪”,它无疑也定会战胜新冠疫情。

英国的饮茶文化

克莱尔·马塞特(Claire Masset)(著)
野口结加(译)
发行:论创社
A5开本:76页
价格:1500日元(税前)
发行日:2021年1月20日
ISBN:978-4-8460-2011-8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英国 点心 习俗 绿茶 咖啡 富裕层 酒店 书评 红茶 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