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极限国家”?——作家榆周平谈新作

图书 财经 社会 家庭 工作劳动

擅长经济和企业题材的作家榆周平近日出版了一本预测日本未来的小说。他在书中预言,随着少子老龄化引起的人口急剧减少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今后人们将无法依靠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生存。未来的日本会变成什么样子?笔者就此采访了作者。

榆周平 NIRE Shūhei

1957年生于岩手县。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毕业。1996年供职美国企业期间创作了国际谋略小说《C的福音》,该书成为畅销书。1997年离职,专注写作。除《朝仓恭介》系列和《无限连锁》等悬疑小说外,还创作了《再生巨流》等经济类小说。近年作品有《书之盟约》《食王》《黄金之刻 小说 服部金太郎》《日本Gateway》。

内需型经济将在本世纪40年代终结

在不少偏远山区,因人口过疏化、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社会生活处于难以维系的状态,这些地方被称为“极限村落”。本书的标题为《极限国家》,说的是日本这个国家正迎来生存极限,而不单是地方问题。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那么作者如何看待日本的未来?

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我认为日本人似乎没有太多切身感受。我在书中写到将来的严峻形势,大家认为“会出现那种情况”。但对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大家却不以为然,只觉得“以后某个时候会发生”,未做任何准备,对少子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也是这种态度。但该来的必定会来。大多数人在危机即将爆发时才开始慌乱,觉得“必须行动起来”,可到了那时,即使心急如焚,也无济于事。我创作这部作品,就是出于对这种现状的担忧。

《极限国家》(双叶社)
《极限国家》(双叶社)

小说从一位年事已高的财界大佬讲起,他造访全球顶尖的美国某咨询公司日本分公司。因为担心日本的前途命运,他委托该公司研究二三十年后日本会变成什么样子。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日本的少子老龄化。根据人口动态统计,2040年至2050年,日本人口将跌破1亿,降至9700万人,到2060年,将降至8600万人。受到委托后,一位担任资深合伙人的女高管和年轻员工开始听取专家意见,由此发现了许多严峻问题。比如地方人口过疏化、内需型经济崩盘、人工智能(AI)进化导致职业寿命缩短,还有移民问题、传统文化丧失、人才流失国外……。

日本人口减少不可避免,或许今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其他国家。除需要掌握外语技能外,大家如何生存下去?年轻人应该去什么样的学校?选择职业时如何进行长远规划?这时最有参考价值的是人口动态统计数据。

人口减少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日本这样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依靠内需,属于内需型经济。在这样的国家,人口就是市场规模,如果人口不断减少,那么市场规模就会日益萎缩。内需型经济将在本世纪40年代终结,到那时,该如何寻找出路?长期以来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政界和产业界人士也是如此。

要想维持住1亿人口,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07。换言之,平均一对夫妻要生下两个以上的孩子。但如今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2,也就是平均一对夫妻只生了一个孩子。跌破2.0时,就要警惕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我们要充分讨论,为维持现有的产业市场规模,应如何避免人口减少。

职业寿命将不断缩短

那么有没有遏制少子化加剧的办法?小说中的一位出场人物表示,“要不要孩子是个人自由,另外还有生活方式、收入、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不会轻易改善。”作者的预期比较悲观。

事到如今,推行少子化对策恐怕为时已晚。岸田政权虽提出各种儿童补贴,但坦率地说,我认为大家就算领了补贴,也不愿意生孩子。最近几十年,日本社会已形成就算要孩子,也只要一个就足够的生活方式。现在,按照上班族的平均收入能买几居室?充其量也就两居室,夫妇一间卧室加儿童房。这已让人拼尽全力,另外教育费也是一笔庞大支出。这种情况下,哪有能力养育几个孩子?

还有一个另人担心的问题是家长的价值观。许多家长至今还认为,考一个好学校、进一家好公司就是人生的成功,就能保证安稳生活。前提是这家公司能一直存在下去,你能永远当它的员工,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没有这样的公司。

过去那些被称为一流企业的重厚长大产业(*1)和金融机构,员工正逐渐减少,40多岁跳槽到其他公司或借调到子公司的情况很平常。而且,今后AI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的工作减少,职业寿命不断缩短。进了大企业就能安稳一辈子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如果在中途被公司抛弃,又没有任何技能,就只能失业。

那么,是不是自立门户就万事大吉?本书也有所提及。今天仍有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当医生,但如果没有患者,医生就没有业务。将来就算在地方上开诊所,如果没什么人,那么诊所就开不下去,大家会涌向大城市。这样一来,会引起患者争夺战,未来30年内必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最有希望的是农业、渔业等第一产业,因为只要人还在,就得吃东西。如果认为读一所好大学、进一家好公司,就能过上安稳人生,或者当上医生就安枕无忧,那就错了,只要想一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原有业务摧毁新业务

在本书序言中,作者借用出场人物的话写道,“思维停留在昭和时代……那样一群人牢牢占据政治和经济的核心位置,所以日本必然走向衰退”,这对老派政治家和财界人士的责任提出扣问。多年来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企业会走向凋敝吗?

每到年初,电视新闻经常播出经济团体在新年会上交换名片的场景,满眼都是老年人。这些人能否引领日本经济界和产业界发展?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不由得让人担心。政界也如此。由于老年人是重要票仓,他们会想方设法推行老年人受用的政策。因此,政治不可能引领社会前进。日本的社会格局,已变成一种让老年人成为既得利益者的状态。公司经营机制也如此,缺乏应对时代变化的活力。

尤其是大企业,最难的是人岗相适。一般的公司会经常召集优秀人才,成立新业务开发部等部门,而大企业则一直依靠原有业务赚钱。如果有人提出好点子,想开拓新业务,必定会和安于现状的传统派发生冲突。他们会说,“新业务走上正轨要花多少年?走上正轨前我们公司怎么盈利?”

汽车行业已出现这种现象。即使知道电动汽车(EV)浪潮会到来,他们也会争论“一旦搞起电动车,我们的下属企业、一级承包商、二级承包商怎么办”。而对于创新企业,这个领域充满了机遇。打破原有商业模式,就能获得巨大市场。只要看看美国特斯拉和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的成功,就很容易理解这点。在中国只需要40万日元就可以买一辆电动车,日本汽车厂商竞争得过吗?把事情复杂化的是经销商网络。而特斯拉就没有经销商,全部采用直销方式,消费者只需上网通过电子支付购买,前往交接地点就可以将车开走。既不需要掏钱给经销商,也不需要花促销推广费。

今后,汽车产业可能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员。我在胶片公司上过班,经历了手机配置摄像头后行业衰退的过程,非常清楚这一点。胶片行业在全国建立了销售店铺网络,可收取胶片费、显影费、打印费,是一种“一鱼三吃”的买卖,曾经非常赚钱。虽然这个行业很早就预见到网络时代的到来,但因为原有商业模式有利润,所以不可能将其打破。日本汽车行业也如此,由于电动化转型起步太晚,恐怕十年后就只剩丰田一家了。

“我在胶片公司上过班,亲眼目睹了手机配置摄像头后行业衰退的过程”(摄影:花井智子)
“我在胶片公司上过班,亲眼目睹了手机配置摄像头后行业衰退的过程”(摄影:花井智子)

日本的国家形态将来不可能维持

本书的高潮在后半部分,经咨询公司引荐,被委托调查客户的老派财界人与一家创新企业21岁的年轻经营者展开正面交锋。这位年轻创业者凭借元宇宙和非同质化代币走在了时代最前沿,赚取了丰厚利润。他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会将生意范围局限于日本市场,因为网络世界根本不存在国界的概念”。新老经营者就日本现状和未来展开论战是本书最大的看点。

能成为独角兽企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创新企业)的,只是极少数。那么,其他人就没有出路吗?并不是。有事业发展的地方,必然会产生与之相连的新事业。比如互联网,因为有了苹果公司,所以出现了绘图工具,诞生了图标(ICON),进而出现了各种软件公司,以及前所未有的商业。虽然没有任何人能成为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但出现了许多抓住财富、足够成功的人士。是不是不在创新企业的世界里取得成功就无法生存?不是这样。不过,重要的是在价值观上不能拘泥于必须成为知名企业。

沿袭上一辈的知识和经验,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变化。通过与年轻创业者的对话,老派财界人恍然大悟,“将来不可能维持日本这个国家的形态,而且这种想法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本书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今后将会面对的问题。每个年轻人都应好好读读这本书,思考该如何应对。

标题图片:榆周平接受采访(摄影:花井智子)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指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和原始的纤维产业——译注

苹果 EV 人口减少 科学技术 少子老龄化 畅销书 失业 特斯拉 榆周平 悬疑小说 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