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ournal》残障运动员访谈录

岩渕幸洋:残疾人乒乓球界的王牌选手,通过YouTube展现比赛的无穷魅力

体育 东京2020

1964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双打比赛中,日本队获得了日本残奥史上的首枚金牌。时光荏苒,今年在东京再次举办的残奥会开幕式上,有一位乒乓球选手担任日本代表团的旗手,高举日本国旗领队入场。他就是26岁的岩渕幸洋。虽然上届的里约残奥会,他没能站上领奖台,但如今作为东京残奥会的夺牌热门选手,他背负着日本残疾人乒乓球界的希望与期待回归赛场。

岩渕幸洋 IWABUCHI Kōyō

日本国家队队员。患有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脚腕前端变细)和先天性足内翻疾病。从小接触足球、棒球、高尔夫、滑雪等运动,中学开始打乒乓球。高三开始参加残疾人乒乓球国际大赛,在国内外大赛中崭露头角,并参加了2016年里约残奥会。

残疾是选手的“弱点”,也是“特点”

“我的做法,就是针对对手的残疾之处猛攻。”

当被问到什么是决定残疾人乒乓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时,他这样回答道。只有身患残疾的人才能把话说得这么透,不可否认听起来多少有些意外。岩渕幸洋是日本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队员,2021年7月世界排名第四,有望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奖牌。他对我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继续解释道:

“在比赛中我应该做的其实和其他球拍类运动完全一样。一旦开始比赛,那就针对对手的弱点和动作可能有困难的地方猛攻,这是战术,也是技术。如果因为可怜对方故意不往那个方向击球,那反而是对对手缺乏尊重,也不公平。”

不管哪项运动,只要是正式比赛,选手们站上球场的那一刻,就相当于接受了事先亮明的所有条件。虽然听上去理所当然。但残疾人乒乓球赛,不一定是同类残疾的选手之间进行比赛。因此包含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使比赛变得更有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呢?残疾人运动的很多比赛为了确保公平,根据选手的残疾程度细分类别,由同类别选手之间去竞争胜负或一较纪录高低。而残疾人乒乓球赛,虽然是根据残疾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等级,但有可能出现左手残疾的选手对战右脚残疾的选手,类似情况毫不稀奇。

尽管如此,残疾人乒乓球运动所使用的乒乓球台尺寸、高度,球拍规格,以及比赛规则,基本上和健全人乒乓球一样,除了部分等级有特殊要求之外。也就是说,残疾本身成了选手的“弱点”,也是“特点”。正是这种一目了然的非对称性,使这项竞技变得难度更大、更加复杂,也更容易出现精彩场面。残疾人乒乓球既不同于田径、游泳等追求创造个人纪录的运动,也不同于轮椅橄榄球、盲人足球等不同残疾的队员互补配合的团队竞技。决定残疾人乒乓球乐趣的,在于选手们的残疾本身,而非其他因素。

“熟知乒乓球的人,能够理解普通乒乓球比赛中选手们采取的战术和比赛战况。但平时不怎么看乒乓球比赛的人也许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在这一点上残疾人乒乓球赛有优势。因为大家都能肉眼看到选手患有哪方面的残疾,多少能推测这位选手因为这种残疾恐怕难以应付那样有针对性的动作。大家如果认真关注选手们会往对手的何处进攻,如何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那么就会发现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是非常有意思的。”

以周密细致的战略,控制场上局面

与健全人打乒乓球不同,残疾人乒乓球有其独特魅力——岩渕如此断言自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岩渕第一次被残疾人乒乓球吸引的时候。

岩渕初一时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与乒乓球“相遇”。由于患有先天性双下肢功能障碍,两只脚腕的可活动区域很窄,必须佩戴矫形器才能进行比赛。即便如此,他还是和正常人一起,每天汗流浃背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初三的某一天,他从所参加的社会俱乐部球队的教练那里,得知了残疾人乒乓球运动的存在,出于兴趣报名参加了比赛。

“残疾人乒乓球运用身体和力量的方法,和之前我接触过的健全人的打法完全不同。乒乓球变得难以预测——你以为这个球会斜着过来,它却直飞了过来;看对手摆出一副大力挥拍的姿态,可回过来的球却是软绵绵的……无论是击球的时机、线路还是威力,都很难预测。我为此深感震惊,心想居然还有这种打法。再仔细观察,发现有的选手特意用健全人绝对不会使用的防守胶板去削弱球的弹性,把球带到自己的侧面来打。我深切体会到了乒乓球的打法的多样性,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完全无力招架。这就是我最初参赛的体验。

顺便说一下,在那之前,岩渕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残疾人。但为了参加比赛,他生平第一次领取了残疾人证明手册。

现在的日本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乒乓球大国,只要举办国际大赛,大家毫无疑问都期待日本选手能够获得奖牌。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双方选手高速对打或比分胶着的比赛时,都有手心捏一把汗的经历吧。岩渕认为,能够应付那种“速度”的,不是靠“反应”,而是靠“预测”。如果无法在对方击球之前预测对方回球的落点,就不可能应对顶级球手的速度。

但是,在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中,选手各自的身体特征和比赛风格特点,会导致预测常常出现失误。因为彼此都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暴露了自己的残疾缺陷,反而需要在更高层次上相互揣摩、相互欺骗,通过更加细致周密的战略来控制场上局面。

“我说过要针对对方的残疾猛攻,但只是如此的话对方就会习惯,所以比赛中战况会逐渐变化。选手打比赛的某些习惯,随着比赛的进行容易被人看出来。但这种习惯,究竟是因为选手的残疾导致,还是有意识地故意做出的假象呢……对方也了解自己的残疾,也就是弱点,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就有可能被对方带节奏陷入被动了。但相反地,如果你能准确地看透,把握主导权并加以利用的话,那么你会感到没有什么比这项运动更有意思了。”

你越是研究对方,自己同样也会被人研究;你变得越强,就越会被人更进一步地研究,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多。岩渕和排名靠前的选手交手过多次。但就算是同一位对手,每次比赛战术都可能更新,以前管用的办法,有可能在下一场比赛中就完全无效了。2020年以来,不要说国际大赛,就连国内大赛都无法顺利举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有限的影像资料去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此外,2021年修改了残疾人乒乓球的等级划分规则。因此,在东京残奥会上,岩渕有可能遭遇以往从未交过手的、来自其他等级的实力选手。

“以往很多时候,我靠发球就能得分。不过最近,我发球的特点逐渐被人了解,不太有效了。所以对于东京残奥会,我也准备了一些秘密招数,以便随机应变。为了让自己习惯‘无法预测之事情的发生’,必须培养应对能力,否则就无法取胜。”

像对待竞技一样重视“发声”

2020年,岩渕幸洋开设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不定期上传各类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包括谈论自身残疾、解说以往的比赛、展示平时训练的情景、与一起奋战的日本国家队队友开策划会等等。之所以做这些,都源自一个想法——“吸引更多人观看残疾人乒乓球的比赛”。

其中,有一个系列的视频很值得关注。那就是他结合回顾以往的比赛,介绍可能在东京残奥会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世界顶级选手们。比如,他用门外汉都能听懂的评论语言,从自身作为竞技选手的角度,幽默地介绍世界排名第一、曾经参加健全人乒乓球大赛的比利时选手劳伦斯·德沃斯和世界排名第二、残奥会金牌得主、前中国国家队队员、现澳大利亚国家队队员马麟选手,分析他们为什么那么强。 

“相反,那种几乎没指望的球居然也有效果,太有意思了。”

“他这个人,是超越了残疾人乒乓球运动的一种存在。”

“就算原本想打中台,但落点不见得就是中台。因为残疾人选手用力的方式不太一样。”

“(虽然选手上肢残疾)看上去和有手的正常人完全一样。”

岩渕表示,自己把这种“发声”看得“和竞技同等重要”。比如,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怎样的想法在打比赛呢?正因为人们能够接触残疾人乒乓球比赛的机会太少,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发声”能够多少扩大人们对残疾人乒乓球的认知。

不光是运营YouTube频道。去年11月,因为担心日本国内选手的实战经验受疫情影响大大减少,岩渕幸洋还策划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赛事“IWABUCHI OPEN(岩渕公开赛)”。由现役残疾人运动员出面说服赞助商举办体育赛事,实属罕见。

“我就想创造各种机会,让人们看过残疾人乒乓球之后觉得这项运动有意思。当然,这里既有我自己想打比赛的心思,也有想让大家来看比赛的想法,因此采取了各种疫情防控措施,策划组织了这个赛事。赛场上的很多东西,仅靠上传视频是没法向大家传递的。”

有些东西光靠视频是无法传递的,希望大家身临会场观看比赛——这正是岩渕幸洋最想告诉大家的。

“经常有人和我们说,只看你们打乒乓球的话,看上去‘很正常啊’,‘看不出哪里有什么残疾’。的确,如果只看我们比赛的话,也许是这么个感受。但实际上,当你进入赛场,就能感受到各类残疾选手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伤残等级不同的人情况各不相同,比如他们赛前备战的模样,若无其事地走路的样子等等。可一旦开始比赛,站在同一个球场,他们便纷纷施展绝技奋力拼搏。我第一次去海外参赛时,最让我感到吃惊的,就是选手们日常生活和比赛时的巨大反差。因此,我想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原样传递出来,这也有助于创造残疾人体育文化。”

(本专访原载于2021年8月24日发行的《GO Journal》 第5期)

摄影:Gottingham
采访/撰文:杂司谷千一(ZŌSHIGAYA Sen’ichi)
根据《GO Journal》的报道编译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YouTube 残疾人 战略 乒乓球 东京残奥会 王牌 特点 岩渕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