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亚洲和中国

思考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

政治外交

21世纪是否会成为“亚洲的世纪”?是否会被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称为“中国的世纪”?以亚洲这个全球增长中心为舞台,中国的跨区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协定(FTA)等谋求经济融合的动作正在加速。“亚洲・中国”对日本经济具有关乎存亡的重要意义,笔者将以此为主题,撰文加以阐述。开篇将聚焦欧亚大陆的“肚脐”——中亚,思考拥有悠久历史却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这一地区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初次造访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被誉为“蓝色之都”和“伊斯兰世界之宝石”,地处中亚的沙漠地带,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是一座繁华的绿洲城市。它位于丝绸之路的枢纽之地,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尤其是在蔚蓝天空映衬下的列基斯坦广场景象,更是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震撼力。

11月7日,我加入一个由11名相关人员构成、以多治见的陶艺家第七代加藤幸兵卫先生(73岁)为团长的旅行团,初次造访乌兹别克斯坦,待了大约一周时间。几乎每天都是晴天,万里无云的蓝色天空酷似曾经在西藏仰望过的苍穹。

我们从首都塔什干乘坐国内航班飞往大约1000公里外的花剌子模省省会城市乌尔根奇,再换乘专车(中国产大巴,车内配有洗手间),前往古老的绿洲城市希瓦。希瓦市内被城墙围绕的伊钦・卡拉内城(Itchan Kala)几乎原原本本地保留着中世纪的模样。

希瓦的伊钦・卡拉内城远景
希瓦的伊钦・卡拉内城远景

在希瓦住了一晚后,乘坐专车一边透过车窗眺望阿姆河和克孜勒库姆沙漠,一边前往丝绸之路重镇——古都布哈拉。中途游览了阿拉兹城堡(Ayaz Kala)遗迹等地,花了近11个小时才抵达布哈拉。我们在布哈拉住了两晚,参观了建于12世纪的噶伦尖塔(Great Minaret of the Kalon)和中亚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从布哈拉出发,算上休息时间在内,抵达撒马尔罕大约花费了9小时。

布哈拉噶伦尖塔夜景
布哈拉噶伦尖塔夜景

一对在布哈拉拍照的情侣
一对在布哈拉拍照的情侣

从撒马尔罕返回塔什干时,我们乘坐了新高铁。大约两小时的列车之旅可以享受免费的零食和饮料,非常舒适。不过,乘车前需要接受如同机场一般严格的安全检查,车票上印有护照号、姓名、出生日期、国籍和性别。

东西文明的十字路口,残酷的兴衰历史

乌兹别克斯坦是个“双重内陆国家”,历史超过两千年,拥有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重任的绿洲城市。在包含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最多,约3200万人。国土面积为44.74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1.2个日本,其中大约60%为沙漠和草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1991年独立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乌兹别克族占总人口的约80%,其他还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犹太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国内绿洲城市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残酷的兴衰浮沉。

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攻占了撒马尔罕(当时叫做马拉坎达),希腊文化在此生根开花。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向西域派遣使者和远征军,开辟了从长安到撒马尔罕(汉语叫康国)的“丝绸之路”。

擅长商队贸易的伊朗裔粟特人把撒马尔罕打造成了一座繁华之都,但8世纪时,阿拉伯大军远征中亚,征服了这里和布哈拉等地。当地人被要求改信伊斯兰教,中亚地区开始趋于伊斯兰化和土耳其化。

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进攻中亚,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地遭到毁灭性破坏。14世纪中后期,英雄阿木尔・帖木儿登场,建立了宏伟的帖木儿帝国,将首都撒马尔罕重建成了一座“蓝色之都”。因此流传着“毁于成吉思汗,兴于帖木儿”的说法。

16世纪初,分裂的帖木儿王朝被土耳其裔的乌兹别克人摧毁。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开始在中亚扩张,十月革命也波及到了中亚,20世纪中前期,包括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区域全都被纳入了前苏联的版图。

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发展旅游

从国家独立以前算起的大约27年时间,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处在撒马尔罕出生的卡里莫夫总统的统治之下,2016年9月2日,卡里莫夫因脑出血猝然离世,享年78岁。同年12月举行总统选举后,米尔济约耶夫成为继任总统(61岁),他在内政方面毅然推行旨在吸引外资的改革,将该国货币苏姆的多种并行汇率统括为一并实施货币贬值政策,还放宽了外汇管制。在外交方面,他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访问了美国、韩国和中国等国。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卡里莫夫时代强权、孤立式的政权做派,走上了推行经济结构改革的“改革开放”路线。

2018年2月,米尔济约耶夫发布总统令,允许日本和韩国等七国国民免签入境30天。该国的阿其斯旅游部长曾在一桥大学留过学,说得一口流利日语,现在正致力于实现“旅游立国”。虽然属于伊斯兰世界,但从前苏联时代以来就对饮酒态度宽容,甚至还酿造啤酒和红酒。据当地旅行社介绍,今年来自日本、法国和德国的游客出现了快速增长。

此次旅行中,我们乘车在堪称现代版丝绸之路的该国干线公路上行驶的总时间超过了20小时,有些路段没有铺装,就算坐在大巴上也能感觉到晃动很厉害。但在接待外国游客的软件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乌兹别克斯坦的移动通信普及率达到了60%左右,主要遗迹都设置了可以通过二维码(QR code)读取说明的介绍展板,主要酒店都可以使用Wi-Fi。店铺招牌上不仅写有西里尔文字,还显眼标注着拉丁文字和英语。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土特产店员会用日语打招呼,英语也基本沟通无碍。

可以通过二维码(QR code)读取说明的遗迹介绍展板
可以通过二维码(QR code)读取说明的遗迹介绍展板

“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大博弈? 

正如奈良的正仓院所象征的那样,日本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虽与中亚地区相距遥远,但在文化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旅行期间,从布哈拉前往撒马尔罕的途中,我们走访了陶瓷器小镇吉日杜万。挂着“CERAMICS”招牌的陶艺作坊第六代当家阿里歇尔・那兹拉耶夫先生(66岁)热情迎接了加藤幸兵卫先生。那兹拉耶夫先生曾于1999年在小松市待了半年,参加过九谷烧的技术研修,会说一点日语。幸兵卫窑是文化初年(1804年)开窑的。那兹拉耶夫先生这间作坊的创始人生于1790年。两者都拥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加藤先生因与其父、前一代当家卓男先生成功复原了带有金属光泽的古波斯虹彩陶器(Lusterware)而闻名,对丝绸之路的历史颇为了解。和那兹拉耶夫先生虽是初次见面,却围绕着陶艺的话题相谈甚欢。

在作坊参与陶艺制作的那兹拉耶夫的孙子们(左)是第八代传人
在作坊参与陶艺制作的那兹拉耶夫的孙子们(左)是第八代传人

在撒马尔罕我们参观了一家名叫“KONI GHIL MEROS”的手抄造纸作坊。公元105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610年,造纸术经朝鲜传入日本,而撒马尔罕人掌握的造纸术则是751年由被俘唐朝军队的造纸工匠传授的。以桑树为原料的“丝纸”曾出口到欧洲等地,但在苏联体制下一度中断。1991年独立后,为了恢复传统,撒马尔罕人建起了作坊,还引入和纸制造技法,让“丝纸”实现了重生。

撒马尔罕的手抄造纸作坊
撒马尔罕的手抄造纸作坊

除了文化交流外,日本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和中亚建立联系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铀、铜、稀有金属、石灰石等地下资源的中亚恰好处在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倡的新丝路构想——“一带一路”的范围之内。夹在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中亚,是地缘政治上极其重要的地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展开了激烈争夺霸权的“大博弈”。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之间不能上演“21世纪的大博弈”。相反,东北亚的两个大国应该为中亚的发展做出贡献。最近就有日中企业联手竞得哈萨克斯坦炼油厂现代化招标项目的成功案例。

安倍晋三首相10月下旬访华期间,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美国特朗普政府厌恶的“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这种表述,但与中国领导人就“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了共识,可谓恰合时宜。日本政府采用“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展开着外交活动,安倍首相甚至在2015年10月遍访了中亚五国。2018年11月26日,“中亚+日本”对话机制第13次高级工作会议(SOM)又刚刚在东京召开。

2017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第三方日中民间经济合作”指针。节能环保、产业升级、跨亚欧物流是其中的三大核心,可谓是为中亚量身定制。希望历史文明远比欧美古老的中亚各国,能够在守护蔚蓝天空的同时,实现更具透明性的经济运行。

(图片为笔者拍摄)

标题图片: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列基斯坦广场,2018年11月

一带一路 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