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的真正意义:致力于解决修改皇室制度问题的新太上皇

社会

江户时代后期以来,时隔202年再次出现了天皇退位的情况。这并非历史发生了倒退,相反我们更应该认为,正如历代天皇中有半数是在生前传位一样,这只是传统的皇位继承方式得到了恢复。这其中包含了新太上皇的深思:希望通过让位给皇太子,来保证作为象征的天皇能够时刻与民同在,全身心地履行职责。

退位成了平成时代的皇室头号新闻

30年前,笔者在皇居宫内厅中迎来了平成时代拉开序幕的瞬间,那时绝不会想到平成时代会以天皇退位的形式画上句号。据读卖新闻去年秋季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在受访者选择的十大“象征平成时代的国内事件”中,“天皇退位特例法的通过”是与皇室相关的头号事件。这项法律以特例的形式认可了天皇的生前退位,可见天皇退位对国民的心理冲击有多大。

在2017年上述特例法出台之前,日本一直没有关于天皇退位的规定。因此,战后召开的国会上,曾数次出现关于天皇退位问题的讨论。政府和宫内厅一直将不允许生前退位的理由归结为以下三点:①就像日本历史上的院政(太上皇实际掌权的政治制度——译注)那样,如果允许生前退位,那么太上皇或法皇(出家的太上皇——译注)会成为祸害②可能会出现违背天皇自主意愿的强迫退位③天皇将变得能够恣意退位。听了这样的解释,不少国民也认为传位或退位都是不可取的。

然而,平成时代的天皇于在位第28年的2016年8月,以电视讲话的形式表达了希望传位于皇太子的意向。这次讲话天皇通过媒体喊话来寻求广大国民的理解,因此也被称作平成年代的“玉音放送(向公众播放天皇讲话——译注)”。明仁天皇亲口说出了不同于过去政府和宫内厅在国会答辩时的说法,想必当时许多人都曾感到困惑。

路人专注地在看大屏幕上播放的明仁天皇电视讲话(2016年8月8日下午,东京都新宿区,时事社)
路人专注地在看大屏幕上播放的明仁天皇电视讲话(2016年8月8日下午,东京都新宿区,时事社)

平成时代的“玉音放送”充满说服力

虽然是困惑,但明仁天皇长期以来以象征天皇身份深入民间的形象大家都有目共睹,天皇基于实际经历的那番讲话确实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当时82岁)考虑到身体逐渐衰弱时,我担忧或难以像迄今那样,全身心地履行象征天皇的职责。”“当天皇健康状态严重不佳时,如以前曾出现的先例那样,有可能导致社会停滞,甚至给国民的生活造成各种影响。”“在重新回顾我国悠久天皇历史的同时,衷心祈愿今后无论何时皇室都能与国民同在,(中略)象征天皇的职责永远不会中断、稳定持续下去,在此我讲述了自身的想法。”

陛下在这次讲话中,提到了“根据宪法规定,天皇没有参与国政之权能”。他自己也一直担心,这次电视讲话是否会变成修改法律或制定新法的导火索,被人们理解为违反宪法规定。但正因为是为全体国民着想,他才希望传位给皇太子,而不是维持终身天皇的地位,这种想法赢得了国民的支持。在各家报社的舆论调查中,90%左右的受访者都对此次退位和新天皇即位表示了赞同。

明治时期被删除的“退位”

明仁天皇在位30年间,屡屡访问灾区、祭奠战争死难者,作为一位“行动派天皇”履行了象征天皇的职责。同时,他还为改善过度警备等问题费了不少心思。笔者认为,他亲身参与了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改革,最后一个课题就是皇室制度的调整。在前面提到的电视讲话中,一开始就说到了“站在天皇的立场上,需要避免具体论及现行的皇室制度,而我想以个人身份谈一谈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

明仁天皇常常说:“传统的天皇形象难道不就是与政治关联少、为国民履职的‘象征天皇’应有的状态吗?”相反,在明治维新以后,近代化进程急剧加速的背景下,天皇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这个时代才是不符合传统的。在明治中期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旧皇室典范制定过程中,从传统的皇室制度中剥离得最为彻底的一条制度就是“传位”。

虽然当时也曾讨论过允许传位的方案,但由于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表示反对,所以从旧皇室典范中删除了相关条文。伊藤认为,如果允许传位,那么天皇可能会被实际掌权的人强迫退位,或者皇室会出现分裂,构成乱局的祸源,已经变为近代国家的日本将发生动荡,因此“倘若天皇罹患了不治重症,只需设置(代行天皇权力的)摄政即可”。于是,日本不再设置天皇退位的规定,终身在位的天皇制就此诞生。

基于这种制度,大正天皇病重之时,皇太子(昭和天皇)担任了五年摄政。参照这一先例,众多国民一直深信,到了天皇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时候,只要让摄政全权代理即可。

挑战只有自己才能解决的课题

在战后的宪法中,天皇变成了没有政治权力的“象征”,回归了本来的形象,但事关皇室制度,以及国之根本的皇位继承的退位问题却遗留了下来。不过,战后最初一段时间,曾出现过昭和天皇退位论的问题,所以人们一直很忌讳讨论退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位逐渐变成了政治家和国民难以启齿的话题,明仁天皇意识到,自己在位且不断老去之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只有自己。笔者认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才最终采用了直接向国民发布讲话的罕见形式。

在前面提到的电视讲话中,针对设置摄政的问题,明仁天皇给出了否定的见解,表示“天皇始终不能充分履行(中略)职责,直到生命终结,其作为天皇的身份始终不会改变”。如果天皇仅仅是“存在”,那根本没有意义,在位期间应该为了全体国民全力履行职责,一旦无法履职,就应该让出皇位。他通过讲话,以行动贯彻了自己领悟的“象征天皇”的应有姿态。这种深远的考量,促使在悠久的天皇历史中显得格格不入的终身在位规定走向了终结。

还决定要推进葬礼改革

在退位问题之前,明仁天皇还实施了另一项改革。发表电视讲话的三年前(2013年),宫内厅公布了“今后的陵寝与葬礼方式”,天皇和皇后借此表达了心愿。这份葬礼改革计划主要包括两点:①两人的陵墓要并排建造,且占地规模要小于历代天皇和皇后陵;②基于简化陵墓的考虑,将实施火葬。

天皇的火葬这一点让民众尤为震惊。官方解释是“当今社会,火葬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历史上土葬和火葬方式都曾被作为天皇皇后的丧葬方式”。关于葬礼的改革问题,也只有天皇本人可以提出并做出决定,毋庸赘述,他的深层考虑是希望减少对国民造成的负担和影响。

当年长期侍奉过昭和天皇的侍从曾告诉笔者,“天皇的最大职责是将自己从先皇那里继承下来的皇位平稳地移交给下一代天皇”。听起来虽然理所当然,但这却是将“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守护下去的奥秘所在。从历史来看,此次退位后,第125代天皇将成为第59位太上皇。从历代天皇中半数采用了传位的事实来看,即使存在若干例外,但生前退位仍是确保新天皇继承皇位的极为有效的制度。

进入令和时代,恐怕许多国民都希望看到谁都未曾见过的太上皇的形象。虽然“有劳圣躬”,但笔者坚信,时隔202年再次出现的太上皇一定非常清楚这就是他的新职责。

标题图片:明仁天皇携带被当做日本皇室“三大神器”中的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参拜伊势神宫,报告退位(2019年4月18日,三重县伊势市,时事社)

皇室 天皇 天皇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