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斯普特尼克危机

构建太空版“一带一路” 21世纪的斯普特尼克危机系列连载(3)

国际

眼下,美中在各个领域都展开着激烈交锋;而大约30年前,两国曾有过一段蜜月期,甚至签订了太空协定。但后来,美国宣称中国利用从美国不当获取的信息开发导弹,为此中断了两国的太空合作。于是,中国开始将目光更多转向发展中国家,开启了太空版“一带一路”的构建之路。

“飞行的外交工具”

只要不是用作武器去攻击其他卫星,那么发射军事卫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近年来,卫星已经不一定有明确的军民之分了。许多卫星同时用在了军事和商业两方面。航天实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强军,也能推动经济发展,甚至还可以变成“飞行的外交工具”。因为通过地面基站网等,带动其他国家参与其中,就可以和这些对象国家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由此获得的能力,可以再投入到太空开发领域。包括日本在内,但凡有意开发太空的国家,都应该追求实现这种良性循环,就中国而言,这种意图非常明确。

顺便说一句,印度不久前实施了反卫星(Anti-Satellite/ASAT)试验,同样也能看出其试图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获得乘数效应的盘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说印度开发利用太空是为了发展经济,而现在,印度已经不再隐藏通过开发太空来增强综合国力的意图了。ASAT试验或许就是一个标志。

2008年以前,日本一直认为太空开发应该仅限于非军事用途。但要想严格区分军用和非军用,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今年3月27日,印度首相莫迪通过电视宣布已成功利用导弹实施了攻击人造卫星的试验(路透社/Aflo)
今年3月27日,印度首相莫迪通过电视宣布已成功利用导弹实施了攻击人造卫星的试验(路透社/Aflo)

美中当年的太空协定

如果把时针回拨30年,看一看冷战结束时的美中关系,那是一副与如今迥然不同的景象。

1989-1990年,美中之间签订了三个太空协定(关于卫星发射责任、卫星安全保障和商业发射服务的三个备忘录——译注)。如此一来,中国就可以替美国发射通信卫星了。

当时,全球新发射的卫星中,80%都是完全由美国制造的。这也无妨,只是存在着没有足够的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问题。因为肯定不能用苏联的火箭。于是,美国开始讨论是否可以委托给当时被定位为“友好非同盟国”的中国,最终签下了上面提到的协定。

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之后,双方的协定作废。但美中蜜月关系并未因此骤然冷却,而是又一次签订了协定。

然而后来,美国发生了通信卫星发射失败(休斯飞机公司和劳拉空间系统公司联合实施)的事故。在调查原因的过程中,美国企业与中国开展合作,以期保证今后发射活动的成功。而向参与事故调查的国家提供相关信息,属于技术输出,这原本必须要获得美国国务院的出口许可——技术援助协议(Technical Assistance Agreement/TAA),但相关企业并没有申请必要的许可。

借助美国的技术信息开发导弹

不久之后,美国宣布发现这些信息被转用于开发多弹头导弹,导致美中的太空合作就此终止。

中国再也不能发射含有美制技术的卫星了。美国政府禁止了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售航天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时至今日,这种状态仍在持续。奥巴马政权时期,美国的出口管理法制经历了重大调整,但对华出口管制没有发生变化。

即使是美国和美国企业以外的第三国或外国企业想要委托中国发射卫星,只要卫星上采用的美制技术达到一定比例以上,就会触及美国的禁令。

于是,中国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外交上还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启了堪称为“一带一路”太空版的大道。或许可以认为,中国自身有能力做到这一步。

标题图片:3DSculptor/PIXTA

中国 人造卫星 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