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子美铃的童谣:神灵在小小的蜜蜂里
文化 语言-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万物皆有神灵
《蜜蜂和神灵》
蜜蜂在花朵里,
花朵在庭院里,
庭院在围墙里,
围墙在小镇里,
小镇在日本里,
日本在世界里,
世界在神灵里。就这样,就这样,神灵,
在小小的蜜蜂里。
读了《蜜蜂与神灵》后,不由地觉得神灵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特别的存在,包括人类在内,万物中皆有神灵,于是心情便随之愉悦起来。
对金子美铃而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不仅动植物,就连没有生命的矿物都是很重要的,世界万物都是相互依靠,共存共生的。习惯于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想法的。
以前,我试着用手去抓住眼前飘落的柿子叶时,曾莫名地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
——啊,我现在是在天上俯瞰大地。
仿佛延伸出无数条支流静静流淌的大河和宁静小镇的航拍图就在一片落叶之上。
如果没有遇到美铃的《蜜蜂与神灵》,或许我永远不会经历这种感动。它让我深信“一沙一世界,但一沙亦在世界中”。
人类只是地球小小的一部分,却动不动就把“保护地球”挂在嘴边,其实错了。是“地球保护着我们”,我们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而已。
听说印第安原住民有这样的说法——“地球的大自然是子孙寄存在我们这里的”。每次读到美铃的作品,我就会觉得该把这种谦虚烙刻在心中了。
无限包容
《是回声吗》
我说“一起玩儿吧”,
它也说“一起玩儿吧”。我说“浑蛋”,
他也说“浑蛋”。我说“再也不跟你玩儿啦”,
它也说“不跟你玩儿啦”。就这样,不一会儿
我寂寞起来。我说“对不起”
它也说“对不起”。是回声吗?
不不,我们都这样。
回声的原型始于胎儿与母亲的心音。“我在哦”“你在呀”,“好高兴呀”“挺高兴的吧”,“好喜欢”“好喜欢”——正是因为有心音像回声般相互呼应,我们才得以生而为人。
所以,回声是人类最高贵的行为。
世上无论谁,子女小时候如果摔跤了喊“疼”,做父母的必定都会心疼地回应一句“很疼吧”。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变成了在心疼对方的所有痛苦和悲伤之前,就抢先表达自己意见的成年人。
我们不再心疼地说“很疼吧”,而是严厉地回应“不疼”“别哭”。
“我们的小宝贝都是想着如果是这个爸爸的话,这个妈妈的话,那一定会很疼自己,所以才肯降生到我们家里”。家长本应爱护子女,可子女却从他们嘴里听到了“不疼”。这种被单方面否定的心痛,不知该何去何从。
所谓“爱”,就是真心面对珍惜的那个人,悉数接受对方的痛苦和悲伤——我觉得这是美铃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永远活在心里
《蚕茧和坟墓》
蚕宝宝要到
蚕茧里去,
又小又窄的
蚕茧里去。但是,蚕宝宝
一定很高兴,
变成蝶儿
就可以飞啦。人要到
坟墓里去,
黑暗冷清的
坟墓里去。然而,好孩子
会长出翅膀,
变成天使
就可以飞啦。
“其实呢,蚕宝宝长大了也变不成蝴蝶的。”一个小女孩在为我朗诵完这首诗后这么跟我说。
确实如此。蚕宝宝变成成虫后也没法飞向天空。不仅如此,很多蚕宝宝根本没有机会变成成虫,就被人类用作产丝的工具,在蚕茧中就离开人世了。
正因如此,美铃才想在诗里让那些无法继续生存、本应死去的蚕宝宝们蜕茧成蝶,向着广阔的天空展翅高飞吧。
人类也是死了之后就会被放进黑暗冷清的坟墓里。但是只要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不管阳寿几何,都总会邂逅一些人,那就肯定能永远活在那些人的心里。
美铃诗里提到“好孩子”,其实只要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生命,单就这点就足以称得上是好孩子了。你也是,而且我也是。这么一想的话,似乎死亡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这个作品,美铃去世后,其师西条八十在《下关一夜——追忆爱徒金子美铃》中也有提及,并称赞道“大抵可称得上绝唱了”。
衷心希望这次连载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美铃的作品。
金子美铃诗词选自《金子美铃童谣全集》(JULA出版局);中文版摘自《星星和蒲公英》(新星出版社),原译吴菲
金子美铃的肖像照由“金子美铃著作保存会”提供
插图:moeko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