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治800年历史的茶田朝日园的重生之路
财经 饮食-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偶然发现“七茗园”遗株
数年前的一天,宇治唯一的窑厂朝日烧的松林俊幸在窑厂后面的兴圣寺参道琴坂散步的时候,发现了古茶树。
松林对制茶感兴趣并师从研究自然茶、中国茶的堀口一子女士,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堀口女士。二人就此畅聊了一番,认为如果是古树,那么一定能采到茶气强劲的茶叶。于是他们决定问一问兴圣寺方面能否允许他们采摘那株茶树的叶子来制茶。
“兴圣寺方面爽快地接受了我的提议。当时我完全没想到事关‘七茗园’”。松林回忆说。
宇治茶的历史要从镰仓时代的僧侣、日本临济宗始祖荣西说起。他将自己从中国带回日本的茶籽送给了栂尾高山寺的僧侣明惠,供其分植于宇治的土地上。
到了室町时代,非常喜欢茶道的足利义满将军下令在宇治开辟了七个茶园——“宇治七茗园”(“茗”意指茶田),自此奠定了宇治茶乡这一不可动摇的地位。七个茶园分别是森、祝、宇文字、川下、奥山、朝日、琵琶,一般认为保留至今的只剩奥山园了。
当时,松林接洽的是兴圣寺负责事务工作的矶崎圆大尚事。
矶崎说:“我是11年前来到兴圣寺的,当时还不清楚寺里什么地方有茶树。”
能断定是朝日园吗?
1233年,曹洞宗创始人道元在深草(现京都市伏见区深草)开创了兴圣寺,作为僧侣修行之所。其后道元去了福井,兴圣寺也在开创后10年左右就陷入衰落、荒废的境地。到了1645年,曹洞宗信徒、淀城城主永井尚政在宇治山半山腰的茶田中重新兴建了寺院。于是兴圣寺留存至今,成为名刹。兴圣寺以为本尊祭祀的释迦牟尼佛图据传为道元禅师所作。每年都有很多人为欣赏琴坂红叶或参加10月“宇治茶庙会”而欣然到访。
虽说位于“宇治山”半山腰,但寺院后侧区域其实被称为“朝日山”。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合理地推测兴圣寺建寺之地及其周边地区可能正是曾经的“七茗园”之一朝日园所在地。
历史上,茶在日本是以禅宗的寺院为中心推广开的,两者具有难以分割的联系。据矶崎讲述,兴圣寺重建之初,寺院内曾有七间茶室。永井尚政自己很喜欢喝茶,不难想象他刻意选择历史悠久的茶园所在地重建兴圣寺的用心。
了解寺院方面的想法之后,松林联系了京都府农林水产技术中心农林中心茶叶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大串卓史,并引荐给了矶崎。大串研究员委托京都府立大学对寺院境内茶叶进行了DNA分析。结果显示,“兴圣寺的茶树遗株(不是一般的改良品种,而)很可能是本地品种,此次分析的样品均应归入京都本地品种的组别”。
这是不是意味着兴圣寺茶树遗株与荣西交给明惠上人的茶籽有关联呢?对茶感兴趣的人们不禁充满了期待。要想确定寺内茶树遗株就是朝日园的茶树需要史料佐证,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兴圣寺的茶树是珍贵的遗传资源。
在兴圣寺住持所住的房间里,装饰着一幅兴圣寺鸟瞰图的挂轴,那是活跃于江户后期到明治初期的画师森一凤所绘。从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山门周围及寺院东侧斜坡上都是大片的茶田。今后如果发现有关朝日园位置的文字记载,那么这里被正式认定为历史悠久的茶园旧址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本地品种”的价值
2021年夏天,在大串研究员的指导下,矶崎与松林开始扦插育苗。同年秋天收获了茶籽,并于次年春天播种,挑战“实生苗(由种子萌发育苗)”。
目前,商用栽培的茶树几乎都是“改良品种”(也被简称为“品种”),都是通过扦插(即克隆)来繁殖的。与此相对,自古就根植于土地的茶树被称为“本地”品种。
本地品种茶田管理不易,茶叶生长也参差不齐,因而大部分种植户都改种改良品种了。相比扦插,实生苗发芽率低,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一旦发芽生长,就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长寿”树。“本地”和“实生”,就像葡萄酒世界里的“固有品种”和“自根葡萄”,是勾起爱好者浪漫情怀的词语。
关于今后的计划,矶崎如是说:“希望大家通过茶了解禅,通过禅了解山,亲近大自然。我们考虑以茶为中心,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理念。培育茶树,制茶,饮茶,请人共饮,感受禅宗所谓‘不立文字’‘枯淡寂静’的世界观。”
不为人知的遗株茗茶
茶的味道是最让人关心的。至今为止,松林用兴圣寺的茶叶制作过乌龙茶、红茶、炒茶,他描述称“醇厚,有回甘”。在笔者的请求下,松林泡了一泡珍贵的乌龙茶。
饮茶地点在紧邻法堂的大书院。松林招待的客人是他的两位好友——茶屋“通圆”第24代店主通圆祐介和茶铺“山本甚次郎”第6代店主山本甚太郎,此二人在宇治茶界的地位颇具深意。
通圆先生曾担任过京都府茶业联合青年团团长。他感觉本地品种有拼配的可能性,也在自己的店里售卖本地茶。山本先生则致力于自己独特的挑战,实践传统的遮阴覆盖栽培法(在培育用于制作抹茶的茶树时,为了保护茶叶不受阳光照射而使用传统的苇帘子进行遮盖。这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法,如今已经很罕见了),追求“single-origin”(采用单一茶田、单一品种的茶叶制作产品)。
三位一同品茶,畅谈了他们对朝日园重生的想法。
松林:寺里烘干炉灶时烧的是杉树叶,所以感觉(茶叶里)残留着当时的烟熏感。
山本:味道很柔和。
通圆:如果“七茗园”中又一个茶园重生,那真是太令人高兴了,而且也非常有趣。奥山的优势是无论谁都可以买来喝,而这里,品茶即修行,将呈现另外一番光景。
松林:我们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切入口,让更多的人迈进韵味深远的茶文化世界。如果只是吃一个抹茶甜点,就没有第二步可迈了。但如果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里保留着珍贵的茶树遗株,那就有进一步想象的空间,就能让人向茶文化世界再迈进一步了。
山本:据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座寺院里还有制茶厂吧。在禅寺里制作出来的茶会是什么样的,我很好奇当时的制茶方法。
通圆:DNA分析的结果显示,这里的茶叶很可能是本地品种。如果是本地品种,树龄也相当大,就能证明这里曾经是品质非常好的茶田。大约40年前,“薮北茶”得到普及,品质虽然稳定,但茶也变得均质化了。本来,本地品种基本上每棵树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容易掌握采摘的时机,时准时不准。但就因为这样才有意思。有人说本地品种就像“神灵拼配”似的,我觉得说得还真对。
山本:如果以兴圣寺的茶树为契机,人们能更加关注本地品种就好了。
日语中有一种颜色名曰“不言色”,指的是用栀子的果实浸染后略带红色的黄色。用兴圣寺本地品种的茶叶制作而成的乌龙茶茶汤正是这种颜色。这是用从寺里水井打上来的口感柔和的水煮沸后沏成的,茶韵醇厚。岂是“不言”,实可谓极富雄辩,由此表明,朝日园重生的话题有望成为传播宇治茶魅力的新工具。
据介绍,2023年春天,有1000株茶苗被移栽到寺院后山的斜坡上。
标题图片:矶崎圆大尚事(右)和松林俊幸(左)在兴圣寺里种在山边的茶树苗前对话(笔者)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