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月(5月):端午节、两国的开河祭
文化 历史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端午节和鲤鱼旗
5月5日儿童节是日本的法定节日,设立的宗旨为尊重儿童人格并为其谋求幸福,这一天正是自古以来人们熟悉的“端午节”。
“端午”的“端”意为“开始”,“午”即“午日”,原本指每月第一个午日。因“午”与“五”在日语中同音,现在阳历的5月5日成为了日本的端午节。
过去,3月3日上巳节(即女儿节)和端午节并无明确区分,都是儿童的节日。但由于5月是菖蒲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便将“菖蒲”与“尚武”(军事、武艺)联系起来(“菖蒲”与“尚武”的日语发音相同——译注),为此端午节逐渐成为日本男孩的节日,而3月3日则演变为女孩的节日。
镰仓时代,端午节是武士家庭为男孩庆祝的节日。以盔甲为装饰,表明这原本是武士阶层的传统节庆活动。
到了江户时代,这一习俗逐渐普及至百姓阶层,人们开始在家中悬挂鲤鱼旗。鲤鱼生命力顽强,即便在池沼等浑水中也能生存。此外,中国的《后汉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则传说:龙门瀑布位于黄河急流之中,只有跃过龙门的鲤鱼才能幻化为龙。这便是“登龙门”这一典故的由来。受这一传说的启发,人们开始悬挂鲤鱼旗,祝福孩子将来能经受人生的种种考验,出人头地。
然而,从《子宝五节游》(鸟居清长绘于18世纪)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旗帜上绘制的并非鲤鱼,而是金太郎、桃太郎以及以夫妻恩爱和长寿为主题的能剧《高砂》。据《图说 浮世绘中的江户岁时记》(河出书房新社)记载,最初人们悬挂的是这样的旗帜,后来才逐渐以鲤鱼旗为主。
(左)《子宝五节游》中描绘了三面旗帜(右起分别为金太郎、桃太郎、《高砂》),近处的儿童手持一束菖蒲敲击地面,比试声音的大小;(右)《名所江户百景 水道桥骏河台》中描绘了多面鲤鱼旗(图片:colbase)
近年来,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城市中悬挂鲤鱼旗的家庭逐渐减少。但作为地方振兴活动,鲤鱼旗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起来,如熊本县阿苏郡杖立温泉的“鲤鱼旗祭”、群马县馆林市的“鲤鱼旗之里祭”、高知县四万十川的“川渡”,等等。
此外,还有一项与菖蒲有关的传统习俗——菖蒲浴。民间传言,菖蒲具有驱邪避祸的功效,因此人们在沐浴时加入菖蒲以求好运。
江户时代的公共澡堂,除入浴费外,客人还需另包红包作为购买菖蒲的费用,并将其放在柜台上带底座的方木盘上(出自《“地地道道的”江户人——洒脱的江户生活研究》,PHP研究所)。如今,仍有许多澡堂在端午节期间提供菖蒲浴服务。
《五节句之皋月》描绘了家庭中的菖蒲浴。当时有在屋檐上悬挂菖蒲以驱邪的习俗。家中有浴室,应该是富裕的商人或武士家庭(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两国的开河祭、烟花和屋形船
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是江户百姓们期待已久的“两国的开河祭”的日子。
在闷热的季节里,人们聚集在通风良好的隅田川沿岸纳凉。开河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八月二十八日,隅田川被无数大小船只填满,两国桥畔的广小路上,移动摊位和地摊栉比鳞次。
提起两国,人们便会想到烟花。烟花大会在开河活动的首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日举办。这是隅田川烟花大会的起源,也是活动首日最大的看点。
据说,活动举办期间,所有屋形船总是预订一空。具体价格不甚明了,但场面如此壮观,价格肯定不菲。尤其是带屋顶的大型船只,想必大多是被富人们包租的。虽然也有一些不带屋顶的小型船只,但除隅田川的渔民带着熟人出船的情况外,恐怕也是费用高昂,普通百姓或许只能在桥上或岸边观看。
可以看到这艘小型屋形船上至少乘坐了6个人。其中2名女性似乎拿着三味线,大概是艺妓。在小型船上邀请艺妓设席,想必价格不菲。出自《东都名所 两国之凉》(图片:colbase)
《新板浮绘两国桥夕景色之图》的画面近处是移动摊位和地摊,远处则是隅田川和烟花(图片:colbase)
江户城曾经频繁遭遇火灾,两国桥畔的广小路是为防止火势蔓延而设置的防火空地,同时也是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按规定,此处原本不得开设餐饮店营业,但开河活动期间例外。
在《新板浮绘两国桥夕景色之图》中,画面近处排列着许多移动摊位和地摊。画面左侧居中的高大建筑是杂耍场地“见世物小屋”,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街头表演艺术。这些建筑物都是临时搭建的,开河活动一结束便迅速拆除。
此外,进入五月后,江户的街头就会出现流动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叫卖着冰凉的“心太”(类似凉粉的食物——译注)、用枇杷叶熬制的枇杷叶汤以及孩子们喜爱的肥皂泡等商品。这些商品独具夏日特色,深受百姓的喜爱。这些流动商贩大概也曾出现在广小路上吧。
售卖“心太”的商贩,出自《职人尽绘词》,现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售卖枇杷叶汤的商贩,出自《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绘图》(现于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售卖肥皂泡的商贩,出自《新板大道图集》(图片:colbase)
关于两国的开河活动中的烟花大会,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始于1733年,是为了悼念因饥荒和疫病去世的人们而举办的。然而,也有研究烟花历史的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将烟花大会的起始年份定为1733年以及“悼念因疫病去世者”这一说法,是明治时代以后被杜撰出来的。
标题图片:《三都凉之图 东都两国桥夏景色》描绘了漂浮在河面上的大小船只以及人潮涌动的两国桥。桥上的人们摩肩接踵,一派盛况空前的热闹景象(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