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编辑妓院区指南手册起步的大出版家
历史 文化 艺术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成为“吉原细见”的编辑负责人
“吉原细见”是汇编了吉原花街柳巷中各种信息的指南手册,包括妓楼(妓院)商号,所属游女(妓女)的名字、接客费,以及为客人与游女做中介的“茶屋”相关信息等等。
“吉原细见”早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1681年)便以单页印刷品的形式发行。到了享保年间(1716-1736年)变为横版册子,固定在每年1月、7月发行两次,且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因此,“吉原细见”也被称为日本寿命最长的定期出版物。定期出版后的早期刊物现藏于日本立命馆大学艺术研究中心。
“吉原细见”除在江户市内书店销售外,每年1月、7月发行时还有商贩沿街兜售。有些男性为避人耳目,不在家附近购买,特意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当时,有人写川柳(*1) 讽刺这些男人的行径:
細見は四つ程先へ遣てかい(買い)
为购买细见,竟跑到四条街外
元文年间(1736-1741年),有两家版元(相当于现在的出版社)发行“吉原细见”,但约20年后,鳞形屋孙兵卫经营的“鳞形屋”逐渐垄断市场。由于缺乏竞争,细见的内容也逐渐失去新意。
1771年发行的细见,当时正是鳞形屋垄断时期。刊物为横开本(图片:东京台东区立图书馆数字档案库)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价格低廉的非法妓院区“冈场所”。此外,在品川、千住、新宿等因驿站而兴起的地区,提供低价性服务的暗娼也越来越多,吉原的生意日渐衰退。为吸引顾客,细见的改版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1774年,鳞形屋录用了一名新人,担任负责细见的采访与编辑工作的“改所”。
当时,游女经常发生人员流动或死亡,而此前的细见未能详尽更新这些信息。而新任“改所”是土生土长的吉原人,在妓楼老板、游女之间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信息收集能力出众。此人,正是当时虚岁25岁的茑屋重三郎(下文简称“茑重”)。
茑重首次参与编辑的细见《呜呼御江户》版权页写道:“由位于通往吉原入口的五十间道上的茑屋重三郎编辑。”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茑重之名。
“各位女郎,请写下你们的名字”
被任命为鳞形屋的“改所”前,茑重应当是在五十间道上经营书店。
虽说是书店,但有很多类型,有的店专做书籍零售,有的兼营书籍销售,还有的是出租图书的“借书屋”。据推测,当时年轻的茑重就借了茶屋“茑屋次郎兵卫”门口的位置,经营着一家不温不火的借书屋。
后来与茑重合作出版了大量热门作品的山东京传,在其著作《青楼昼之世界锦之里》中这样写道:“借书屋总是要去催讨不归还的书”。
每当游女弄丢或弄脏借走的书籍不还时,借书屋老板就一边嘟囔发着牢骚,一边在吉原四处晃,催人还书,这写的应该就是年轻时的茑重。
山东京传著《青楼昼之世界锦之里》。红框圈出的地方写着“借书屋总是要去催讨不归还的书”(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此外,1780年发行的收录净瑠璃(日本的一种传统曲艺——译注)词章全篇的书籍《碁太平记白石噺》中,有一位名叫“本重”的借书屋商人,他有一句台词:“之前拜托过,请帮我写下女郎(游女)们的名字,因为我得赶着编细见。”这很可能也是以茑重为原型创作的角色。
茑重经常出入妓楼,与游女们很熟,可以无需客套,跟游女们直说“把书还我”或是“我要编细见了,快点帮我写名字”。他非常熟悉游廓内部的人际关系,应该也知道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信息。毫无疑问,由他来负责细见的改版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大胆革新,展现非凡才能
茑重成为编辑负责人后,对细见进行了两项大胆的改革。
一是将横版改为竖版。页面变长后,能详细刊载每一家妓楼的信息。之后,茑重又进一步创新,在1783年版的细见《五叶松》中,为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各游女的“等级”,名字上方都加上了标记。可以说,他的一大本事就是发现、满足读者需求。
《五叶松》。红框中两个交叠的山形符号下方标有“●”的是高级游女①,只有山形符号但没有“●”的等级则相对较低②(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第二个创新点是邀请“福内鬼外”为细见写序。鬼外的真实身份是当时的名人——博物学家、发明家平贺源内,他曾将静电发电机“ELEKITER”带到江户,还曾为一种名为“漱石香”的牙膏设计宣传文案。
与当时首屈一指的名人合作,这是以前的版元从未想出的奇招。
《细见呜呼御江户》的序由平贺源内撰写(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藏)
鳞形屋从《呜呼御江戸》前一年发行的细见《这婵观玉盘》开始,就采用了竖版。近世文学与书籍文学史专家铃木俊幸指出,茑重很可能从《这婵观玉盘》开始就参与细见编写。也有观点认为,茑重从这一时期起已是编辑工作的实际领导。
《这婵观玉盘》是鳞形屋首次出版的竖版细见,据推测茑重也参与了本书制作(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藏)
继《呜呼御江户》之后,茑重又推出自己的第一本独立出版物《一目千本》(1774年)。这是一部绘本,书中将游女比作山葵、木兰等花卉,例如“高冷的游女,就像山葵”。这种出版物称为“仿细见”,其内容并非面向大众读者。
茑重通过众筹制作的《一目千本》中,有许多山葵、木兰等花卉的插图(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藏)
茑重将插图绘制委托给当时颇有人气的画师——北尾重政。画师的酬劳及出版制作费,都由“入银”方式筹措而来。
所谓“入银”,就是向他人筹集制作资金,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众筹”。茑重从一百多名游女那里获得资金,出版后将出版物作为答谢礼送给游女。茑重本人没出一分钱,因此即使免费发放也不会亏损。另一方面,虽无盈利,但那些被比作花卉、登上绘本的游女们非常欣喜,茑重与她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这本强调艺术性的绘本在性交易行业大放异彩,在吉原内部也广受好评。可见,茑重之所以成为“近代出版先驱”,不仅在于他编辑的出版物极具新意,更在于他出色的商业头脑。
而雇用茑重的鳞形屋,却因非法翻印销售图书等丑闻声誉扫地。对此,茑重则是冷眼旁观。1778年,他自立门户,正式进军出版业,并于1783年成为细见的独家出版方。
标题图片:山东京传所著《廓𦽳费字尽》一书的插图中描绘了位于吉原大门前的书店。在左上角可以看到由“山”和“爬山虎叶”组成的出版商标志。日语中的“茑”即爬山虎,故推测画中所绘即为茑重的书店(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川柳,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格式与俳句一样。但俳句不能缺少代表季节的用语“季语”,而川柳不受此限制,并以诙谐幽默地讽刺调侃社会现象的内容居多——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