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日本人精神的理论基础

文化

武士道规定了武士的气度和行为。进入没有战争的德川时代后,它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规范,最终对庶民的生活经济伦理产生了影响。

讨论武士道的书籍中,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最为出名。1899年,新渡户稻造在纽约出版了英文版的《Bushido:The Soul of Japan》。1908年,樱井彦一郎将之翻译为日文版。1938年,矢内原忠雄版的日文《武士道》被收入岩波文库,随着不断再版,这本书也成为了武士道理论的经典。另一方面,也有人批判本书将武士道视为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肩的高尚道德的论述,不过是近代明治时期的民族主义创造出来的虚像而已。总之毁誉参半,一直都饱受争议。而本文将尝试从历史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武士活跃的时代,当时世人所指的“武士道”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

勇猛果敢血战沙场的行为规范

直到中世社会,日本还没有“武士道”一词。中世对武士的行为规范,用的是“弓马之道”、“执弓者的素质”等表述。“武士道”一词最早出现在著名的武田流兵学经典《甲阳军鉴》上。该书总共有20卷,书中“武士道”一语出现过30次以上,由于该书作为兵学教科书,在武士阶层广为流传,所以普遍认为这本书对“武士道”一词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这本书在成书时期上还有争议。一种说法是武田信玄的家臣高坂弹正昌信在1575年长筱之战败北后,开始撰写此书,还有一说是武田流军学者小幡勘兵卫景宪于1615年左右整理编撰而成。现在似乎认为出自高坂昌信之手的说法更具优势。

《甲阳军鉴》中所说的武士道,都是离不开沙场上的建立功勋和勇猛果敢的作战厮杀的。例如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先日所言之用人不善者,(中略)使长于武士道者任米钱奉行、材木奉行或山林奉行等职”(甲阳军鉴,品三十)。这句话是在批判,认为让善于武士道的人去从事行政财务等庶务,就是埋没人才,指出所谓武士道就只应该是在战场上“执枪杀敌”。

然而,武士道在后来的发展,比起外在的武勇,更重视内心的坚韧,逐渐地向为以培养德义之心为主的方向发展了。

太平盛世引发武士道的质变

《诸家评定》是1621年,兵学家小笠原昨云编纂的军学书籍,一共有20卷。1658年20卷全部发行。该书中也用到了“武士道”一词,此处将威武不能屈和贯彻自身信念的意志称为“气节”,认为这种刚直不阿正是武士道的本质。

这一倾向在1642年出版的《可笑记》中的武士道论中更为明显了。该书是随笔式的说教书籍,共有5卷,一般认为作者是山形藩最上家的原家臣斋藤亲盛。该书也多次提及“武士道”一词,下面这一段表述弥足珍贵,因为它是武士自身对武士道的定义。

“所谓武士道的本质是诚实有信,行为不轻薄,不做奸佞之辈,表里如一,无贪欲,谦逊有礼,不骄不躁,不谤他人,忠贞事主,善待朋辈,不拘小节,设身处地待人,常怀慈悲之心,深晓仁义。只知舍生而不善其他者,均不能称之为好武士。”(可笑记,卷五)

这种武士道的质变和深入人心的背景原因,是德川社会的长治久安。内外均无战事的和平状态持续了两百多年,大概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吧。于是,武士道逐渐从单纯地强调勇猛,逐渐发展成为了道德规范,并且这一色彩越来越浓。

没有战争,长治久安的状态下,武士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于是,他们在战士的身份之外,还作为公家行政组织(幕府、藩国)的公务员,在统治领域施展拳脚,逐渐找到的新的社会定位。换而言之,就是维护治安的警察功能、制定法律和建立审判制度。这些都是武士的工作,但也不限于此。诸如修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治水灌溉、垦荒、改良耕地、防火防灾、灾害重建、殖产兴业、医院药事等领域,都能看到武士活跃的身影。而西欧社会并不会要求骑士承担这类庶务。可以说这是骑士道和武士道的一大区别。

《叶隐》带来的巨大误解

说到武士道的相关书籍,佐贺藩锅岛家的原家臣山本常朝口述而成的《叶隐》尤为著名。该书成书于1716年,“武士道,即求死之道”这句话也家喻户晓,让人误以为“武士道是关于死亡的学问”。但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强迫人去寻死,而是要求随时都要有赴死的觉悟,达到超脱生死的“自由”境地,这样才能“毫无疏漏地履行武士的职责”。

该书中还写到“奉公至忠者,谏言治国”(闻书第二),意思是如果主公误入歧途,臣子应当力谏主公回归正途,专注齐家治国之事。这才是武士忠义之心的最好体现。这里可以看出,武士道也非常重视陶冶内心和个人修养。

渗透到庶民阶层的武士道精神

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武士道的精神并没有局限在武士阶层,而是广泛渗透到庶民阶层,最终获得了国民道德的属性。前文出现的 《可笑记》一书便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可笑记》虽然出自武士之手,但面向的读者却不是武士阶层,而是一般平民。全书是以假名写成,因此但凡在寺子屋(寺院面向庶民子弟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类似现代的小学——译注)学过读书写字的人,就都能读懂。此外,该书的读者还有未成年儿童和女性。因此《可笑记》在平民阶层深受好评,几经再版,为后世熟读熟知。

17世纪末期出版了名为《古今武士道画集》的书籍。这本画册是被誉为浮世绘画师鼻祖的菱川师宣所绘。他用图画来描写通俗的武士英雄故事,仅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也是给小孩子看的绘本。可以说书名用了“武士道”一词,恰好证明了武士道观念已经渗透平民世界,深入人心。

此外,《可笑记》中宣扬的武士道的道理,也就是“不可说谎”、“做人要堂堂正正”、“为人做事要始终诚实”的伦理观念对一般平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以商业交易为主的经济活动中,形成了“信用第一”的风气。

武士道对日本社会和国民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全面的。

标题图片: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时代的武将菊池武光的骑马雕像(Photo Library)

历史 武士 日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