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便的好处:重新考问现代社会的便利性

科学

人类社会总是在一味地追求便利性,但不便是否也有某些用处呢?笔者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力图帮助人们领悟到这一点。

“不便益”的认同群体日益扩大

日文中的“不便益”,意思是不方便带来的益处(benefit of inconvenience)。假设便利(convenience)指的是可以不费工夫和不动脑筋,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在很多情况下,不便反倒是好事,或者必须不方便才行。所谓“不便益”,或许可以说是一种与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效率截然不同的思路。

笔者长期研究不便的好处,今年春季在岩波junior新书出版社出版了《不便好处的建议》一书,希望能够让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意识到:“哦?原来不便也有好处啊,真没想到!这个思路也许不错!”。还有其他一些活动也在引发大家的思考:“不便或许也不错!”比如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关西分部主办的学生设计大赛,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主题分别是“不便之益处的设计”和“不便的好处×食品的设计”。该协会的管理人员向我咨询相关事宜时曾表示“希望把不便的好处作为设计大赛的主题”,当时我感到既欣喜又惊讶。详谈之后,我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设计师们并不认同单纯追求便利性的想法,而是将“不方便才是好东西”的设计当作了一个课题。

2006年以来,将不便的好处作为研究课题的研究小组,包括我在内,曾多次有幸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提供的科研津贴。似乎评审专家们也认为不便是有好处的,于是允许我们使用源于税金的资金来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另外,计量自动控制学会的刊物曾发布过关于这些研究成果的报告,近代科学社还在2017年出版了《不便的好处:费功夫的系统设计》。提及近代科学社,说一句题外话,这家出版社还接受了日本人工智能学会的委托,将要出版其编辑的新版《人工智能AI事典》。按照计划,这本事典里也将有相关章节介绍不便的好处。

不便的实验装置带来的各种思考 

研究不便的好处的同仁们,总是制作一些不便的实验装置。供职于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西本一志教授长期从事人类活动辅助技术研究工作,他将自己的研究课题称作“利用障碍进行辅助”。他领导的实验室开发的文字处理器配备了一种名为“Gestalt Imprinting Method (G-IM)” 的汉字输入系统。G-IM偶尔会将字形有误的汉字悄悄混入文章之中。如果用户没有发现奇怪的汉字并修改正确,文章就无法保存。实验结果显示,这有助于降低用户的汉字遗忘率。

在出任立命馆大学校长之前,仲谷善雄教授在该校领导着一个研究室,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故意隐藏明确和详细信息的观光导航系统,其路径信息显示含糊。通常来说,如果信息被隐藏起来,利用起来很不方便。但这种不便将让人们重新思考旅游的意义。大家不禁要问,难得有机会享受随心而动的休闲之旅,要是一直低头盯着手机,按照导航的指示行走,到底有什么意义。实验结果显示,如果使用这种不方便的导航,视线会面向前方,由此发现许多意外的惊喜,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冈田美智男教授的研究课题是“可以促进人机关系的机器人”,研究室开发的机器人被称作“低能机器人”。其中有一种是垃圾桶机器人。既然机器人是替代人力的便利之物,那么垃圾桶机器人就必须在发现垃圾以后,用机械手将其抓起并投入垃圾桶内。但垃圾桶机器人发现垃圾后,只会移动到垃圾附近徘徊。如果有人把垃圾投入机器人主体的垃圾桶里,它就会做出点头行礼的动作。这可真是会给人添麻烦的“不便机器人”。它和那种在没人的地方自己转圈打扫的扫地机器人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恰恰是这种不方便,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机器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交流。

对现有事物进行“不便好处认定”

2017年,我出版了一本标题很长的书,叫做《对不起,如果你略感陷入僵局,不如试着加入一些不方便~不便的好处这样一种思路》(Impress/Mishima社)。虽然书名实在是冗长得有些不好记,但负责此书编辑工作的Mishima社社长提出的想法让我不由受到了触动。他跟我说,就是要让人们因为这种冗长到难以记住的不方便,把本质内容装入大脑,而不是表面的书名。希望大家在说起这本书的时候,称之为“那本讲不方便的好处的书”。

我在心中将这本书定位为大众读物。希望人们在车站的书店里无意中拿起,在上班途中的电车里读过后,能够想到“哦,的确是这样呢。或者也可以说不方便也挺重要的,对我们公司来说是必不可缺的,真想让我们公司的大叔们也读一读啊……”。为了帮助人们用全新的思维来认识不方便反倒有好处的事物,我在书里对许多现有的事物进行了“不便好处认定”。

比如,在全国范围开展设计服务业务的“梦之湖村”提倡“有障碍(barrier-aree)”理念。公司采用了“aree(日语中“有”的发音)”来替代通常的“free(无)”,通过这个打趣的谐音梗也可以想象,相较于能让生活变得便利的无障碍(barrier-free),该公司反其道而行,故意在建筑内设置会形成轻微障碍的台阶,工作人员就会思考什么时候“必须出手帮忙”,不断磨炼自己的眼力劲。再看另一个例子,富士幼儿园(东京都立川市)的院子是凹凸不平的。比起地面平坦的院子,这种设计可能容易让人摔倒受伤,行走也会比较费时间,所以凹凸不平是不方便的。但据说这种凹凸不平的设计会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加活泼。虽然有些不便,但这种接近于自然界原野的环境更能让人感到快乐,如此想来,也就完全能让人信服了。

因为不方便而留下深刻印象的旅行

我写的第一本关于不便的好处的书是2011年出版的《诞生于不便的设计:用于工学的超常识想法》(化学同人)。这本书的内容激情昂扬,对于通过给使用者造成不便而使其获益的事物,我尝试将它们的设计方法体系化,并且使得“通过怎样的机制能够从不便中获得好处”这个问题实现模式化。举一个例子,书中提到“我的老家岛根县出云市交通非常不便”。恰恰是因为不方便,参拜出云大社才更有意义。正因为要从东京乘坐一整宿夜车才能到达,所以会充满期待。如果地址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从东京市中心乘坐火车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似乎就不会让人觉得去那里求姻缘有那么灵验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一个说法是,“travel 和trouble的词源相同,travel(旅行)必然会有trouble(不便)”。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我也很赞成这个说法。我从来没用过智能手机,出差的时候也是如此。于是,每次去陌生的城市几乎都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有时为了寻找预订的酒店,会在周围的街道上来回走好几次。不过,得益于那些5分钟、10分钟,我至今仍然记得道路的名称和风景。凭着嗅觉一头扎进去的酒馆大多不错,偶尔也有失误的时候,但反倒让我记忆深刻。如果查看着地图软件和美食网站的信息一路找过去,那我或许就只是按图索骥而已。相反,得益于没有这些信息的不便,单纯的“出差”变成了“旅行”。不过遗憾的是,据说“词源相同”这个说法并没有根据。

最后提一点,不知大家是否知道2019年出版的《京大怪人讲座》(三笠书店)一书。该书收录了从2017年开始,以“在京都大学,怪人是褒义词”为口号举办的公开讲座。笔者介绍不便的好处的讲座内容也忝列其中。那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日本的文化容许研究者将不便的好处作为研究课题,而孕育了这种文化的大学就位于京都。

标题图片: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冈田美智男教授开发的垃圾桶机器人。正因为不方便,才更能让人重新思考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交流(摄影:川本圣哉)

科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