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技艺熠熠生辉——一家铸件厂的蜕变
财经 技术 工作劳动 历史 旅游-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富山县第二大城市高冈市,战国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是加贺藩前田家建造的高冈城的城下町(以城郭为中心建立的城市——译注)。第2代藩主利长曾在附近村子招募铸件师,铸件产业由此扎下根基,高冈作为商都兴盛起来。现在高冈有17万人口,漫步在中心街道,可以看到许多商店都已关门停业。这是一个典型的缺乏活力的地方城市。
从市中心驱车约20分钟,在一大片农田中央,有一家地方工业企业,每年有12万参观者到访。这就是铸件工厂“能作”。虽然参观人数不及高冈市内最大景点、国宝瑞龙寺17万人之多,但超过了与镰仓大佛、奈良大佛并称日本三大佛的高冈大佛的10万人,成为市内第二大景点。除富山县游客外,来自中国和美国等的外国游客也很多。
工厂的一大特点是展示铸件的制造过程,人们可近距离看到匠人一边流汗一边将1100度高温熔化的火红金属注入模具,或用打磨机将铸造的金属磨光。
在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时代,高冈一直坚守从战国时代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这点是它的魅力所在。
体验工坊很受欢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观者可以制作纯锡酒杯。在咖啡厅,人们可以用能作的铸件餐具享用当地食材制作的美食。这里俨然是一个铸件主题公园。
现在的工厂建成于2017年。虽然老工厂时期也可以参观,但一年最多接待1万人。工厂迁址不到2年,参观人数已增长到原来的10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还要源自第5任社长能作克治的“不甘心”。
能作克治不是富山县人,他出生于福井县,原是一家大报社的摄影记者,后到大阪工作,其间与“能作”家的独生女相识。1984年入赘,同时辞去了记者工作,成为岳父经营的“能作”工厂的工匠。虽然现在工厂已成为拥有150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但当时员工只有8人,是一家承包工厂,从批发商那里接订单,生产佛具、花器等。
有件事让能作社长一直难以忘记。有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工厂参观,无视旁边正在工作的匠人,对儿子说,“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干那种工作。”
传统工业竟被如此看低,一想到这个,能作就觉得不甘心。“一定要让孩子们觉得这项工作了不起”,于是他比以往更加努力,拼命地磨练技艺。作为承包工厂,他们的业务开展得很顺利,但不久能作萌生了另外的想法,他想“看到客人的表情”。
售货员的眼力及“弯曲”器具
2001年,机会来了。能作克治参加在高冈市举办的学习会,他忐忑不安地给东京来的讲师看了黄铜制成的茶器“建水”(用来盛装洗茶水、茶渣等——译注)。那位讲师一眼看中,邀请他在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那年夏天,为参加在东京原宿举行的展览会,能作专门制作了黄铜桌铃。桌铃未上任何颜色,他想通过原料本身的美来体现技术能力。如他说想,精品店买家注意到这个产品,当即决定在店里售卖。虽然对初次销售预期很高,但实际上产品卖得很不好。原因很简单,日本没有使用桌铃叫家人的习惯。能作深感市场的严峻,这时一位女售货员向他伸出了援手。
她说:“把这个铃做成风铃如何?肯定会大卖。”
“现在空调都普及了,风铃能好卖吗?”能作将信将疑。但这次风铃却大受欢迎,他再次惊叹于那位面对消费者的售货员的眼力。
给事业带来更大飞跃的,也是销售员的一句话,“能做餐具吗?”《食品卫生法》规定黄铜餐具接触口的部分必须加上一层镀层。可是这样无法展现纯粹的黄铜之美,那么改成锡如何?
锡比较柔软,一般会加入铅或铜等使之变硬再进行加工。“大阪锡器”“萨摩锡器”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法,它们作为传统工艺已有一定知名度。
“本来我们起步就晚于别人,而我又不喜欢单纯地模仿,也不想给其他厂家造成困扰。”
于是能作选择了纯锡,去挑战谁也没做过的事情。
做好的试制品成形后发生了弯曲,他们试图克服这个难题,但进展很不顺利。就在大家找不到门路时,一个设计师提议,“如果只是打弯儿,那么弄弯使用不就可以了?”这句话令人茅塞顿开。
“金属即为硬物”,随着对这个固有观念的打破,“弯曲”系列产品诞生了,现如今它已成为能作工厂的代表产品。用手施力即可随意改变金属形状,这种创意令人惊喜。人们还可根据放入内容的不同对产品进行调节,提高了实用性。更重要的是,产品体现的材质之美,凸显了自身魅力。
除“弯曲”系列,“能作”还有其它经典产品,如充分展现锡或黄铜等材质之美的产品。啤酒杯、香槟杯、保温杯、日本酒杯等的简洁造型受到专业厨师好评,在欧洲的三星级餐厅也有使用。
“能作”由曾经的“承包工厂”变身为独一无二的品牌,踏踏实实地向前迈进。来工厂参观的人已经不会再说出“那种工作”这样的话了。
能作克治社长说,“传统即为不变,这种认识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当然,技术是要传承的,但如果只一味制作同样的东西,总有一天传统会丢失。”
木模仓库现已成为参观者的打卡点,它展示了许多老工厂时期放置在仓库深处、落满灰尘的木制铸模。虽然有的木模已不再使用,但这是“能作”的历史,也是品牌基石。它们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代表着现在的“能作”。
“原本我只是一个外乡人,是高冈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要制造出高冈人喜爱的、能让这片地区引以为傲的东西”,能作克治社长说。
2019年秋,“能作”首次在东京日本桥开了实体店。他们不只立足高冈,还要向世界“宣传高冈”。
标题照片:将铸件表面打磨光滑(能作)
文内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能作提供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