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巨星小松左京,对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及其对世界级畅销书《三体》的影响
文化 图书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高超的布局能力催生真实的紧迫感
新冠疫情大流行,让小松左京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复活之日》(1964年)获得了新的读者。而动画片《日本沉没2020》在奈飞(Netflix)上线引发话题,小松的代表作《日本沉没》(1973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复活之日》是小松第二部长篇小说。196X年,冷战正酣,新型生化武器MM-88菌泄露,在病毒流行中幸免于难的,只有各国南极科考队队员约1万人,以及深海之下的美苏核潜艇船员,人类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在卖出了460万本的超级畅销书《日本沉没》中,小松则描写了巨型地震频发导致日本列岛沉入海底,日本人失去祖国,最终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的故事。
除了这两部作品,最近还有别的小松作品受到关注。短篇小说《美国之壁》(1977年)中,美国的政策逐步显现出内向化趋势,独立日即将到来之际,忽然出现了不明的白雾,像一面墙一样,将美国隔绝在了世界之外。这一设定仿佛预言了特朗普政权下的美国,因此在网上引发热议。此外,《首都消失》(1985年)中,东京被一片巨大的云海笼罩,隔绝在了世界之外——这一设定也让不少人联想到了疫情之下的“封城”。
“我想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之后也有很多人提到《日本沉没》,小松的作品在过去各种时间节点上都被人们拿出来讨论过。”科幻翻译家大森望说,“虽说《日本沉没》的板块构造论和《复活之日》的(以核酸扩增理论为基础的)MM-88菌等小说里的这些设定,都是以当时热门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发生。但在小说发表后过去了50年的今天,依然让读者觉得真实。因为小松在故事中巧妙融入了科学知识,他用出色的布局能力创造出了一种真实的紧迫感。那些设定虽然都是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设置的,但即使过去多年,依然给人一种小松预言了今天发生的一切这种感觉。这就是小松作品的惊人之处。”
《SF杂志》的创刊改变了小松的人生轨迹
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并称为“SF御三家”,是日本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他出道的契机是1959年《SF杂志》(早川书房)的创刊。
“当时日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幻作家。《SF杂志》最初也只是翻译介绍欧美短篇科幻小说的平台。60年该杂志开始了挖掘新人的‘空想科学小说大赛’,后来改称‘早川科幻小说大赛’,由此出道的作家有小松、眉村卓、半村良、筒井康隆等日本第一代科幻小说家。”大森介绍道。
小松原本是“纯文学”出身,在京都大学的专业是意大利文学,也参与文学同人志活动。“他在同人志上写了些严肃的纯文学短篇小说。不过大概他当时就隐约感觉到自己不太适合纯文学吧。这时,他邂逅了《SF杂志》创刊号,一下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沉迷于该杂志刊登的外国科幻小说,并发现‘我所追求的世界在这里’,于是在得知大赛征稿后,就开始埋头写作。”
“投稿作品是《给大地和平》,描述了一个平行世界——如果战争没有结束一直打下去,世界会是什么样。虽然只获得了鼓励奖(以后的直木赏候补),但小松依然笔耕不辍,最终成为了科幻小说界的巨星”
“如果没有战争,我可能不会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小松左京科幻小说的原点之一,是战争体验。《给大地和平》就是决意要描写“那场战争”的作品。小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写一写战争,那场让还是少年少女的我的同龄人都成为牺牲品的战争。只是,记忆太过鲜活,让我无从下笔。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总觉得会写成沉重又冗长的故事。但是,如果能够改变历史的话......”(《小松左京自传》/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正因为发现了科幻小说这个体裁,小松才终于能够提笔描写战争了。
小松在大阪出生,10岁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常在空袭和军事训练中度过,14岁时终于等来了战争结束。玉音放送,他是在勤劳学徒动员工厂里听的。战败后不久,他还打过零工,清理在空袭中被烧焦的尸体。他一直有个心结,总觉得如果战争不结束的话,自己终究也会被征兵,然后死在前线。他说:“如果没有战争,我可能不会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大森说:“日本的科幻小说随着高度经济成长而发展,但60年代初期还随处随地残留着浓厚的战争记忆。第一部长篇小说《日本阿帕奇族》(1964年)是以战后废墟上的黑市为背景的。此外,他还写了几篇直接以战争为主题的短篇科幻小说。”
展望人类、地球、宇宙的历史的“宏大视角”
以战争体验为原点是小松SF的特点,大森称之为“宏大视角”,“是一种追溯人类历史、地球历史、甚至宇宙历史的视角。如何思考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很大的主题,然后在这个主题之下描写日本的种种。尤其是《日本沉没》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日本的国土消失之后,让日本人之所以成为日本人的自我认同到底在哪里?”
对小松而言,想要写自己的历史观、文明观和问题意识,能够描写“一般小说无法企及的维度”的科幻小说就是最适合的体裁。
“在‘SF御三家’中,星新一是小而美,筒井康隆是不拘体裁、自由奔放的文风,与此相对的,‘小松SF’则是贯彻科幻小说王道的的本格派。虽然究竟何为本格SF(硬科幻)也众说纷纭,但基本公认的一大特点是涉及科学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成果。小松就是立足于板块构造论、地幔对流等当时最新的地球科学成果,以及生物化学、信息工程学等现实中最前沿的学科,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何立足于现下的科学事实,天马行空地构想出惊艳世人的故事,就是本格SF最大的趣味所在。”
顺便一提,大森认为小松SF的代表作,是《无尽长河的尽头》(1965年)。讲的是主人公被卷入跨越时空的战争,不停地逃了10亿年的故事。“他将人类文明从头到尾都置于视野之内。作为小说来讲,多少有点崩了,但依然是最能体现小松SF力度的一部作品。”
中国科幻小说《三体》受了《日本沉没》的影响
因疫情大流行而再次获得关注的科幻小说,还有迈克尔·克莱顿的《天外来菌》。这本小说1969年在美国发行,据说小松左京本人还曾半开玩笑地说它是不是从《复活之日》得到了灵感。“当时确实曾把包括大纲在内的《复活之日》电影化的相关资料给过20世纪福克斯。所以克莱顿就算看过也不奇怪。”大森说,“只不过,故事的出发点虽然相似,但两部作品的走向却完全不同。《复活之日》用一个宏大视角来描写人类几近灭绝的状况,《天外来菌》的风格则是用写实手法描述了一群科学家在5天之内与坠落地球的人工卫星上附着的未知病原体苦斗的故事。”
《复活之日》的英译版2012年发行。另一方面,《日本沉没》在1976年发行英文版《Japan Sinks》之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欧洲、亚洲、中南美等各国版本,但依然没有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70年代日本的长篇科幻小说基本都没有外语版,虽然出版了《Japan Sinks》,却砍掉了近一半的内容,在英语圈也没怎么受到关注。当时如果能出版靠谱的翻译版的话,倒是有可能成为像《三体》那样的大卖作品。”
以外星人侵略地球为主题的中国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在美国卖出了一百多万部,全球销量达2900万部。作者刘慈欣受过小松左京《日本沉没》的影响。
“《日本沉没》出版的时候,中国还是文革的时代。当时,外国小说基本都没有翻译介绍到中国,但只有《日本沉没》和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一部长篇是例外,很早就出了中译版,刘慈欣好像学生时代就读过,并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小松左京和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一部长篇是很早就出了中译版的例外,而其他许多日本和英美的科幻小说大量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则是80年代之后的事了。”
《三体》翻译团队牵头人大森说,三部曲中第一部有克拉克的影子,第二部有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感觉,然后整体感觉受小松左京的影响很大。“如果地球毁灭了会怎样,这是小说的一个重大主题,可以说是《日本沉没》的全人类版。用宏大视角俯瞰整个人类历史和银河系,同时又着眼于市井百姓的真实生活,很有烟火气,这两点我都觉得很小松。尤其是到了第三部(目前日文版只出到了第二部,早川书房出版)之后,随处都可见带有《日本沉没》影子的场景。”
用行动为大阪世博会鞠躬尽瘁的科幻作家
小松左京相当有行动力,因此还得了个“科幻界的数控推土机(日本一家著名建筑机械厂商,也叫‘小松(Komatsu)’——译注)”的诨名,而且人脉也很广。除了人类学家梅棹忠夫、社会学家加藤秀俊等人,他还与京都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所和灵长类研究所等院所的学者展开交流,《日本沉没》的构思受到过他们的影响。此外,他还参加了梅棹等人成立的“世博思考会”,并因此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担任主题馆的副总监。
“小松是作家,也是制作人。”大森说,“70年,除了世博会,他还作为‘国际科幻研讨会’的总指挥身先士卒,不辞辛苦周旋于企业之间,为会议争取赞助商。以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为首的东西两个阵营的科幻作家首次聚集一堂,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会议。”
大森说,如小松左京一般有行动力,并积极参与社会,还拥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或许再也不会出现了。
“科幻小说能做些什么?能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小松为首的第一代日本科幻作家都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然而,我感觉不仅日本,90年代以后,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之间好像断裂开了。即便动画片和电影都拍了很多科幻题材,科幻小说也逐渐变成了与世界割裂的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只不过,近年来又看到了一些变化的征兆。尤其是《三体》还成了世界级的畅销书,世人又开始重新审视科幻作品的力量了。7月,日本一线科幻作家就后疫情时代进行讨论的节目播出。也在YouTube上做了联播,在网上也受到关注,我感觉积极面向社会发声的科幻作家的存在也得到了彰显。此外,今年夏天获得芥川赏的高山羽根子,最早也是科幻作家出身,整个出版界对科幻的关注度也前所未有地提高。不知道同时代的科幻作家们会如何彰显自己的存在。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题图片:小松左京(共同Images)、小说封面《复活之日》(角川文库)、小说封面《日本沉没(上)》(角川文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