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平民买卖——棒手振:《守贞漫稿》(5)

历史 旅游 饮食

棒手振,读作“Botefuri”。指的是江户城里走街串巷的行商。《守贞漫稿》热情地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棒手振,全书35卷中,有1整卷写的全是它。书里有记载称“三都(江户、京都、大坂)皆有小民以此为生,或肩挑或背扛,走街串巷沿途叫卖。”

幕府发行牌照的目的是扶助弱者

棒手振商人肩挑扁担,两端挂着箱子和篮子,里面装满了商品,在江户和大坂的城市里走街串巷,沿途叫卖。卖的东西多是鱼、蔬菜等食材和餐具、扫把等日用品。

棒手振是平民在城市里能够轻松上手的生意,1659年幕府发行“振卖札”(棒手振的营业许可)时,仅江户一地的执证经营者就有约5900人。

5900人,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准确。当时幕府会向商贩征收税金,所以可想而知,应该还有不少为逃税而不去申请振卖札的黑户商贩。也就是说,实际从业人数会远远超出想象。

棒手振什么都卖。“什么都卖”这个说法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但事实上也相差不远。除了食材和日用品,还有纸屑、火盆灰、萤火虫和铃虫等昆虫——总而言之,真的是“什么都”卖。

幕府的方针是向50岁以上的老年人、1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残疾人士发行振卖札。江户经历多次火灾,死伤无数,失去双亲的孤儿和无依无靠的老人亦不在少数,因此这项措施是对社会弱者的帮扶措施。

卖长萝卜的棒手振。前面是京坂地区的篮子,后面(左上)是江户棒手振挑的篮子,外形略有不同(《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卖长萝卜的棒手振。前面是京坂地区的篮子,后面(左上)是江户棒手振挑的篮子,外形略有不同(《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轻松的日结买卖

然而,这个方针越来越形式化,到最后那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都争先恐后来做棒手振买卖了。

与木匠等“有手艺傍身”的匠人不同,棒手振不需要技术和知识储备。也不需要购买土地开店,更不用具备相关权利。因为上手简单,所以不少无业游民也跑来抢棒手振的生意了。

菜鸟棒手振首先要到老大那里“拜码头”。老大会借给他们用于进货的货款(600到700文/按1文12日元换算则为7200到8400日元)和扁担挑篮一套,还会给他们做最简单的知识普及,比如河岸(批发市场)的所在地和进货的行价等,当天即可开始做生意。

结束1天的生意后,按每100文2到3文利息(144到252日元)还钱给老大,剩下的钱就是棒手振的收入。按当时1天流水1200到1300文(14400到15600日元)来算,手上大概能结余580文(约7000日元)。(上述金额均参考了《文政年间漫录》的蔬菜价格)

慢慢地,有人拿着微薄的收入勤俭持家,最终就能靠自己的存款支付每天的进货了,也有一些慢慢摸索出生意窍门的人,然后脱离老大门下,自立门户去了。

另一方面,也有甘于在老大的手下当日结打工人的棒手振,有些人甚至只要下雨就会停工。也有人想休息了,就会休息一天。拖家带口的男人有赡养妻儿的义务,所以每天都会努力工作,而在单身人士遍地走的江户,也有无数只想躺平混日子的棒手振。

这种行商模式一直延续到昭和时期

《守贞漫稿》中描绘的棒手振约有90种。我们从里面挑选一些日本人熟悉的,且中老年人在小时候应该都见过的行商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标题图片是卖鲜鱼的小商贩,也就是“鱼屋”。历史剧中登场的“一心太助”就是卖鱼的棒手振。菜蔬卖家是卖菜的“八百屋”。据《守贞漫稿》记载,瓜和茄子都很受欢迎。

此外,还有叫做“剥身卖家”的商人,卖的是去了壳的雑色蛤螺、蚬子、蛤蜊等贝肉,他们也是典型的棒手振商贩。东京都江东区深川江户资料馆有展区重现了当时“剥身卖家”商人居住的长屋和扁担等道具。

深川江户资料馆中“剥身屋”的展品。可以看到里面的扁担和盆子
深川江户资料馆中“剥身屋”的展品。可以看到里面的扁担和盆子

鱼贝类和蔬菜是江户棒手振的两大业态,不过也有豆腐屋、心太(类似凉粉的食物——译注)等棒手振。棒手振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到昭和时期,虽然那时商人已不再肩挑扁担沿街叫卖,而是改为利用自行车或轻型机动车了。

豆腐屋(《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豆腐屋(《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心太卖家(《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心太卖家(《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现在大家熟悉的庙会上卖的糖人和金鱼等,在江户时代也是棒手振的商业领域。

金鱼卖家(《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金鱼卖家(《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吹糖人(《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吹糖人(《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江户名物“辣椒卖家”的奇思妙想

也有理性主义的棒手振,他们不只卖某种商品,而是配合四季变化卖不同的货物。虽然这类热爱钻研的棒手振并不算多,但对于本金微薄的行商而言,可以靠智慧和讨喜来增加收入,也是这种买卖的一大优势。

我们将棒手振卖的典型商品做了总结,列表如下。夏天有“冷水”——在清凉的泉水放入白糖,加点糯米圆子,就是一道江户时代的美味甜品了。“枇杷叶汤”是用枇杷叶子熬制的,据说可以预防“夏乏”和食物中毒,因此很受欢迎。

棒手振各个季节卖的商品

蕨菜、香菇、竹笋、香鱼、鲣鱼、鳟鱼
金鱼、牵牛花、蚊帐、心太、冷水、枇杷叶汤
大马哈鱼、葡萄、梨、鸭、绿雉、松茸
烤红薯、橘子、鳕鱼

作者参考各种资料汇列成表

还想介绍一个看着很有趣的棒手振。

这就是“辣椒卖家”。辣椒卖家的图,《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绘图》中有一幅。商人背着一个全长6尺(约180cm)的超夸张辣椒。

辣椒卖家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吸引小孩的目光。小孩子被吸引过来后,母亲们也跟着追过来了(《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绘图》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辣椒卖家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吸引小孩的目光。小孩子被吸引过来后,母亲们也跟着追过来了(《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绘图》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宽永年间,药研堀不动院(中央区日本桥)附近的一家店给辣椒加入六中调味料再卖出后,好评如潮。这就是七味辣椒。

“辣的是辣椒,麻的是花椒粉,微辣的是胡椒粉”

唱着叫卖小调卖东西的模样,加上极具视觉刺激的道具,让辣椒卖家也成了江户的一景。这也是靠创意致富的一个例子。拿到现在来说,大概就跟靠“软萌吉祥物”来吸引路人眼光的做法类似吧。顺便一提,《守贞漫稿》中虽然也提到了辣椒卖家,却没有留下夸张辣椒模型的图画。

另一方面,黑心商人也是有的,《守贞漫稿》称之为“妖卖家”。

“以售卖各种赝品为生计的欺世盗名者也”“去鸡雁肉,以豆渣作肉卖之”

说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口口声声说卖得是鸟肉,其实是豆渣。大概是把豆渣进行加工伪造鸟肉吧。这种生意想想就知道做不长久。不过,当时虽然有踏实工作的勤快人,但也确实有这类坑蒙拐骗的缺德小人存在。

标题图片:老江户们翘首以待的卖初鲣的棒手振。新绿时节(农历4月左右)的风物诗(《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京都 江户 蔬菜 大坂 豆腐 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