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诞辰100周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的索尼”

财经 文化 生活 国际

1月26日是索尼之父(Mr.SONY)盛田昭夫诞辰100周年。作为资深经济新闻媒体人的笔者带大家来回顾一下充满企业家精神的盛田昭夫的足迹,追忆他的人生点滴。

战后日本奇迹的象征

大约一年之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知日派、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在接受每日新闻社旗下周刊《经济学人》的采访时表示,“非常遗憾,日本已经失去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列举了“索尼的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本田创始人)和松下幸之助(松下创始人),认为现在日本已经没有类似这样曾在战后大显身手的企业家了。

大约一个月前的2020年12月,90高龄的傅高义教授与世长辞,日本各家报社纷纷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他在著书《日本第一》(1979年)中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分析。或许在他的眼中,盛田昭夫正是战后日本奇迹的象征。

大战结束第二年,25岁创业

今年1月26日是盛田昭夫诞辰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次年,也就是1946年5月,他和井深大一道,在满目疮痍的东京创立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当时,井深38岁,盛田25岁。在两人的带领下,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实现了惊人的发展,最终成为“世界的索尼”。

盛田负责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将井深不断开发出来的日本首创、世界首创的索尼产品推向世界。1971年,盛田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作为所谓的索尼之父,成为了体现战后日本经济成功崛起的代表人物。

走在时代前沿的更名行动

“SONY”这个品牌和公司名称源于盛田的点子,他认为公司名称必须让外国人也容易理解接受。像“东京通信工业”和“东通工”这样的名称,外国人无法正确发音。

在公司创立第九年的1955年,他与井深商量之后,决定将“SONY”四个字母作为公司产品的品牌。三年后,公司名称也统一为“索尼(SONY)株式会社”。当时,用日语假名给公司命名和用罗马字作LOGO的做法还很少见,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现在来看,他可谓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1999年年末,笔者在纽约偶然看到了一个回顾20世纪美国工业史大发展的电视节目,有一幕让我甚为惊讶。在幻灯片式的画面中,不停地闪现出杜邦公司的尼龙等推动美国企业征服全球市场的美国工业产品,其中,竟然出现了索尼的卡带式录像机。不知何故,这是其中唯一一件外国产品。

拒绝一笔“好买卖”

在SONY已经成为国际品牌的背景下,盛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断,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1955年,索尼成为全球第二家开发出晶体管收音机的企业,于是,盛田迅速打上“SONY”的商标,奔赴美国推销。

一家钟表巨头表示“愿意购买10万台”。对于这样一个达到公司数倍产能的天文数字,盛田一度狂喜不已,但很快就被对方开出的条件泼了一盆冷水。对方提出,毫无知名度的SONY根本没有销路,必须打上我们公司的品牌。换言之,对方要求索尼为其贴牌代工(OEM)。

盛田在心中给出了“NO”的答案,向东京方面汇报此事后,井深等高管纷纷表示“接受对方条件也不是什么坏事吧”。但盛田寸步不让,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订单。那家企业非常惊讶,嘲笑日本人鲁莽无知,称“我们可是花了50年时间才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盛田反击道:“50年后,我要让SONY这个品牌比你们的品牌更加有名。所以我拒绝贴牌代工。”

如果当时摘下“SONY”的商标,搞起贴牌代工,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即使作为拥有先进技术的代工企业,实现相应的发展,恐怕也不可能出现今天的索尼。盛田身上有一种斗志昂扬的企业家精神,企业虽小,也要凭借自己的品牌发展壮大。

让井深的玩具变成热销商品随身听

同时,他也有天才般的敏锐嗅觉,能够瞬间看穿什么东西会成为热销商品。立体声卡带播放器“随身听(Walkman)”的商品化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机缘巧合在于当时已经退居二线担任名誉会长的井深让技术人员为自己特制了一种小型卡带播放器。这种新型播放器抛弃了传统小型卡带播放器的录音功能,安装了立体声电路,改善了音质。开发初衷只是为了让井深去国外出差时可以在飞机上享受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玩具。

担任会长的盛田在井深的推荐下,试听了这个播放器的效果。他觉得音质非常不错。同时,凭着与生俱来的商业直觉,他一下子来了灵感——“这东西能行!”于是,他立刻着手推进播放器的商品化。

不过,公司内部许多人认为“没有录音功能的卡带播放器肯定不好卖”,销售店家也抱有疑问。盛田力排众议,于1979年7月推出了这款产品,瞬间引爆人气,于是就出现了后来众所周知的事情,日式英语的Walkman一词席卷了整个世界。

向世界顶尖舞台纽约进军

盛田是索尼全球化战略中的前锋,他的手法也可谓是打破了常规。1962年,他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了展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判断认为,要想激发各国消费者购买索尼产品的欲望,人来熙往的纽约核心地区正是最佳的舞台。同时,他也有一份雄心壮志,希望在众多国际企业比拼实力的这个地方“升起日本的太阳旗”。

第二年的1963年,42岁的盛田举家迁往纽约生活。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不在当地实际生活,就无法真正理解美国人的内心想法。虽说计划只待两年时间,但身为副社长,却搬到外国居住,一般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倡导自由讨论

出于融入本土社会的想法,他广交朋友,结识了许多外国大企业高管、国家元首、政治家和艺术家。然而,上世纪80年代,美欧各国出现日本威胁论,日美、日欧贸易摩擦日益激化。1989年,盛田也出版了和石原慎太郎合著的《一个可以说NO的日本》,引起了美国的反感。

对盛田来说,他出书是想给美国提供坦率的建议,希望告诉他们动不动就解雇劳工的经营方式无助于提升竞争力。后来,他也坚持通过演讲和撰文等方式,努力消除彼此的误解。另一方面,他还向日本的产业界建议,应该纠正劳动分配率偏低等“日本式经营”的负面问题,同样遭到了来自国内的抨击。

他的想法很单纯,只是希望通过意见的交锋,求得最佳的答案。他在《一个可以说NO的日本》中写道:“对外说NO的同时,也必须可以对我们国内说NO,这就是我的想法”。

盛田与年长13岁的井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两人的个性却迥然不同。一旦讨论起工作上的问题,激烈程度会让人觉得就像在吵架。他们的态度似乎非常明确,如果意见完全相同就没有意义。正如盛田所著的《学历无用论》那样,他和井深都不会以学历、年龄、性别和国籍等属性来判断一个人。因此,在索尼内部,不仅是盛田和井深,所有人都可以抛开上下级的关系,自由展开讨论。

出身名门世家,爽朗大气

初次见到盛田时,笔者感到敬佩的一点是,身为会长的他和普通员工一样穿着灰色的制服,满脸笑容爽快地接受了采访请求。我心中不禁在想,这个人平时都是在和全世界的大人物们对等交锋的吗?丝毫没有威严感,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谦恭。当年,人们议论纷纷,传说他会出任下一任经团联会长,笔者本想跟他套点话,他却和平时一样波澜不惊,以一句“您这是在开玩笑吧”而一笑置之。

盛田本是爱知县知多市一家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酿酒企业的少当家,早在战前,他家中就有了网球场、汽车和电冰箱,从小听着唱片机的音乐长大。或许正是因为身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接受了名门世家特有的修养和教育,所以他才养成了落落大方、处事不惊、积极向上、知书达理的性情品格。

1993年他因颅内出血而卧床不起,与病魔抗争六年后,1999年10月3日,78岁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国内外陷入一片危机的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像盛田昭夫那样以非凡的气魄带领日本从战后废墟中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企业家再次站出来。

标题图片:索尼的盛田昭夫(左)和井深大,1992年摄,共同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索尼 盛田昭夫 傅高义 随身听 井深大 日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