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与爵士乐的“酷”关系

文化

村上春树多次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小说受了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很大影响。对于这样的村上,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斯坦·盖茨(Stan Getz)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离开盖茨,就无从谈论村上文学的一大关键词“酷距离”。

与爵士乐的密切关系

村上春树格外热爱音乐,音乐融入了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音乐性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其中如果少了爵士乐,村上文学就无从谈起,他的作品就是如此与爵士乐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来说,或许村上的作品,更适合于“听”而非“看”。

经他组织起的语言,总有音符相伴,里面流淌着旋律,犹如在打着节拍的背景下,钢琴及小号等乐器演奏出旋律。这种文体特点让他的作品读起来非常舒畅,读者在不知不觉间一步接着一步地被吸引到他的故事当中。其他诸如和声、音调等所有构成音乐的元素都对村上的文字风格产生了影响。

只不过,易读并不意味着易解。实际上村上作品的主题经常是阴郁而沉重的,它绝非总在讨好读者,让读者高兴,这恰恰也是爵士乐的一个特性。正如爵士乐历史所反映的那样,其背后涌动的是残酷和浑浊的涡流。那其中既有统治阶级的冷酷,也有美国黑奴苦苦挣扎的史实。他们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奴隶制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就是最大的命题。爵士乐便是以音乐形式展现这条漫长旅程的产物。在蓝调诞生并逐步向爵士乐进化的过程中,黑奴靠着歌唱和演奏,熬过残酷的命运,摸索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诚然,黑奴们被迫过着不公平又无处讲理的生活,但这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即便在表面上看似已经获得解放的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没能完全拥有自由。他们不只是黑人,这世界还有许多人在看不见的歧视和压迫下苦苦挣扎。问题在于虽然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现实,但也不得不将苦楚压在心底,苟且偷生。许许多多现代人都陷入到一个封闭空间,而如何找到突破口,就成为我们最大的课题。如何从这种无形的束缚中解放自我,获得自由,就是村上作品的最大主题。这是一条通向“个体”自由之路,与爵士乐一直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换言之,村上作品在文体风格和主题的两个层面都很爵士乐。

隐藏在轻快中的沉重

对村上产生过影响的爵士音乐家很多,凭借收录有《伊帕内玛姑娘》的专辑《Getz/Gilberto》而一举成名的酷爵士(Cool Jazz)旗手斯坦·盖茨(1927-1991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酷(Cool),是指与黑人特有的音乐之间的微妙距离感之意。那么,让村上为之着迷的盖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

知名的酷爵士乐创始人斯坦·盖茨。村上春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Aflo)
知名的酷爵士乐创始人斯坦·盖茨。村上春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Aflo)

一言以蔽之,盖茨的演奏,从不会强行诠释“此即谓爵士乐”。他演奏出来的,是洋溢自内心的抒情而轻快的乐音,同时又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盖茨通过次中音萨克斯管向听众娓娓道来,而村上肯定从中感知到了些什么。人们常说爵士乐演奏家是通过音乐这一语言与听众交流,村上大概就是与盖茨能够进行这种灵魂对话吧。这对他之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村上的文体风格也有类似盖茨那种轻快的魔法般笔触,用富含旋律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他笔下的一词一句都各有其含义,没有丝毫废话,读来让人完全不会感到有无聊之处。他用这种独一无二的文笔先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世界,慢慢引导读者去思考他在字里行间埋下的社会性主题,去质疑历史认识,进而让读者超越个人经验,潜入到更深层的集体潜意识当中去。村上以小说为工具,就像操纵魔法一样游刃有余地完成了这一切。

绝妙的距离感

说到爵士乐,即兴演奏是其一大特征,而要使之成为可能,就必须通晓音乐语言。盖茨牢牢掌握了这门语言的规律,因而才有了他那天才般的即兴演奏。村上也同样,他精通小说语言及其语法,这是他通过大量阅读而掌握的,这也是他能够写出即兴演奏般文字的原因。而且,爵士乐的即兴,顾名思义它不是事先可以准备的,而是根据现场演奏时的不同情景而自然生成的。同样,村上写作也是信手拈来,下笔如神,之后再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完成作品。这种姿态应该也是从盖茨等爵士演奏家的即兴演奏中学到的吧。

盖茨并不像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和约翰·柯川(John William Coltrane)那样为爵士乐的发展历史带来革新,但他自成一派,确立了独特的风格。即便受到他人的影响,也从不会止步于模仿,而是不断超越。他讨厌一味的模仿,希望树立自己的音乐风格。虽说爵士乐是黑人音乐,但单纯地只去模仿是毫无意义的。不形成自己的风格,终归不过是赝品。于是,一种绝妙的“距离感”由此诞生,那就是自己和他人不同这种冷静的距离感。

这种姿态也一贯体现在村上身上。村上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的手法,而是努力想要创造一些符合时代的新语言。与盖茨一样,村上已经超越了既有的日本文学框架,比如他认为大江健三郎式的语言已经无法准确描述现今的时代,于是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像盖茨从心所欲地演奏爵士乐那样,村上也在描写他自己的世界。而读者则将自身重叠于从他的字里行间产生出的冷静的距离感中,进而意识到自己也可以自由地去生活。这或许正是村上文学最大的魅力吧。

给生活在闭塞社会中的人们传递的信息

说起盖茨的距离感,或许跟他的身世有关。他厌恶种族歧视。虽然他不是黑人,但也不是被称为“WASP”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而是乌克兰裔犹太人。这种身份在美国社会,尤其在爵士乐的世界,处境可能是非常微妙的。换而言之,他处在不属于任何一方的中间位置。正因如此,他可以冷静地观察两者的立场,最终这种中间的立场孕育出微妙的距离感,从而催生出他那独特的乐音。置身于种族歧视迄今依然势甚汹涌的美国社会,犹太人的身份想必为他带来了诸多困难。不管他是否有所意识,这种社会性压抑无疑对他的音乐性也产生了影响。

村上亦然。他的生活方式必然地让他产生出与社会的距离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没有按部就班地走大学毕业即就业这条路;而且,他也没有止步于仅仅做一个爵士乐爱好者,而是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经营一家爵士乐吧。在那个空间里,客人倾心聆听爵士乐,与爵士乐手们的音乐进行对话。

战后,“爵士乐咖啡馆”曾在日本流行,与我们现在这个基本上可以免费听音乐的时代不同,当时进口的爵士乐黑胶唱片非常昂贵。于是,买不起唱片的粉丝就聚集在那里,只要花钱点一杯咖啡,就能享受爵士乐。村上的爵士乐吧也可谓是这一潮流的延伸。那时,年轻的村上基本不跟顾客交谈,一味地沉浸在从唱片流淌出的音乐海洋。关店后当了小说家的他,一直在作品中继续播放着爵士乐唱片。

从村上的作品中,我们或许可以读取到他给生活于现今这个闭塞社会中的人们提出的建议。村上提倡从“集体”到“个体”的转变,就像爵士乐一样,在注重协作的同时,突出独自的个性。他强调活出真我的重要性,不可将自己埋葬于成规和传统之中,要更加自我解放。村上如是疾呼:“让我们活得更爵士乐一些,就是此时此刻。”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听到这种无声的呐喊。

标题图片:村上亲自担任DJ的广播节目《村上RADIO》公开录音时,村上春树(左三)和爵士乐界的传奇人物(从左到右依次为渡边贞夫、大西顺子、北村英治)齐聚一堂。2019年6月26日于东京千代田区的TOKYO FM(时事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历史 文学 村上春树 爵士乐 萨克斯 迈尔士·戴维斯 斯坦·盖茨 约翰·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