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京都清水寺篇

生活与旅游 历史 设计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日本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也因此催生了新的旅游形态和理念。笔者首先来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京都,围绕“与疫情同行”“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这一主题进行了采访。

眺夕阳西下,思极乐净土

下午6点闭门谢客时间一过,清水寺里就不见了游客的踪影。

我穿过正门仁王门,走上石阶,隔着西门远眺爱宕山。只见夕阳西下,山脊被染成了橘黄色。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陷入沉思。

拜殿风格的西门为敕使专用,现在也不允许一般参拜者通行。现存建筑重建于1631年,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天野久树)
拜殿风格的西门为敕使专用,现在也不允许一般参拜者通行。现存建筑重建于1631年,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天野久树)

清水寺执事助理森清显法师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心情,他对我说:“西门本来是为天皇敕使通行专门建造的大门。但是人们从这里极目远眺,火红的太阳在西方天空缓缓坠落之处,自古以来就让人对西方极乐世界浮想联翩,成为人们与逝者对话、为自己的往生祈愿的地方。站在这里遥望夕阳西下也可谓修习‘日想观’,即观落日而知极乐净土。日本人生死观的特点是强调与逝者的关联性,西门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象征性的空间。”

以清水舞台而闻名的清水寺,傍晚时分的“主角”是西门,这里被誉为“京都屈指可数的观赏夕阳的胜地”。这里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入口之门,是观想净土的日想观的圣地。

不久后日落西山,夜幕降临,西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了矗立在里侧的三重塔。三重塔高约31米,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丹漆塔,在华灯映照下,五彩斑斓的图案更加鲜艳夺目。

三重塔从京都市区清晰可见,自古以来就是清水寺的象征。始建于847年,现存建筑为1632年重建,内部供奉着大日如来像,四面墙壁上绘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绘着密宗佛画和飞天、龙等图案,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天野久树)
三重塔从京都市区清晰可见,自古以来就是清水寺的象征。始建于847年,现存建筑为1632年重建,内部供奉着大日如来像,四面墙壁上绘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绘着密宗佛画和飞天、龙等图案,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天野久树)

在正殿“内内阵”向观音菩萨许愿

欣赏完西门的夕阳和三重塔的夜景之后,我走进了经堂。

经堂内供奉着释迦三尊像,天花板上绘有团龙水墨画,据说是江户时代画师冈村信基的手笔。我在释迦三尊像前端坐,用寺里准备的毛笔在奉书纸(以桑科植物纤维制造的一种高级和纸——译注)上写下心中的愿望。写完后,带着奉书纸前往正殿。

三重塔旁的经堂重建于1633年。平安时代中期供奉着《大藏经》,全国的学问僧聚集于此讲经论道,因而发展为讲经堂。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船田幸夫)
三重塔旁的经堂重建于1633年。平安时代中期供奉着《大藏经》,全国的学问僧聚集于此讲经论道,因而发展为讲经堂。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摄影:船田幸夫)

过了轰门,就是以清水舞台闻名于世的正殿了。

正殿内部由巨型圆柱分隔为外阵(礼堂)、内阵和内内阵三部分空间。最里面的内内阵供奉着清水寺的本尊——十一面千手观世音菩萨。这是清水寺里最神圣的地方。除了一年一度的“千日参拜”等特别参拜活动举办期间之外,其他时候是不对外界开放的。

正殿(国宝)的内内阵区域设有5间宽(1间约1.8米——译注)的须弥坛,周围是低于木地板的石铺地面。须弥台上安放着三座佛龛(本尊千手观音立像、毗沙门天立像和地藏菩萨立像),平时也都秘不示人(图片提供:清水寺)
正殿(国宝)的内内阵区域设有5间宽(1间约1.8米——译注)的须弥坛,周围是低于木地板的石铺地面。须弥台上安放着三座佛龛(本尊千手观音立像、毗沙门天立像和地藏菩萨立像),平时也都秘不示人(图片提供:清水寺)

我将写有心愿的奉书纸放到佛前,森清显法师为之祈祷。祈祷结束后,我在佛前发声,在心中许愿。之后,我穿过正殿向内院走去。从内院舞台看到的正殿和京都市区景色是京都的旅游手册上常见的,但在夜色的映衬下,却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庄严氛围。“黑暗中的清水寺许愿仪式”就此结束。

“黑暗中的清水寺”活动诞生的背景

“黑暗中的清水寺许愿仪式”是新推出的一项活动,每天接待3组游客,总数限制在约20人以内,前来参观闭门之后的清水寺。费用为每人2万日元左右。作为应对“与疫情同行”“后疫情时代”的一种新尝试,受到京都市及其他城市酒店与旅游业相关人士的关注。

不过,这一尝试并不是为了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措施。负责策划运营该项目的机构是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巡礼。该机构代表理事船田幸夫如是说。

“我们是2019年5月开始推出‘黑暗中的清水寺’项目的。当时正是所谓‘过度旅游’的时期。所有事物和文化都以旅游的名义被消费,寺庙神社也卷入那股热潮之中。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和清水寺方面共同策划了这个活动项目,目的是展现出清水寺作为寺庙的本来面目——不是单纯的消费型旅游场所,而是礼佛祈愿场所。”

“例如,佛诞日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有时与母亲节重合。我们在佛堂内装饰康乃馨并举办法会,回顾佛祖的一生,同时围绕生命之宝贵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在失败中反复摸索,最终将‘祈愿仪式’作为‘许愿’的形式之一固定下来。”

森清显法师继续介绍道:“清水寺是观音净土在人世间显现的空间。人们欣赏这里的景色,呼吸这里的空气,从而心生感动,心灵得以放松,这就意味着感受到了观音净土。不过,我们平时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更进一步,让人们更近距离地与观音菩萨面对面结下善缘。为参与者提供一个与观音菩萨单独对话的机会和空间,以表达心中的愿望。这是仅仅通过视频等间接的接触方式无法实现的。”

清水寺执事助理森清显。毕业于立正大学研究生院,文学博士。佛法宣讲人、撰稿人、电台主播,致力于让人们深刻理解清水寺的观音信仰以及京都的文化与风俗习惯。兼任上智大学Grief care研究所外聘讲师、京都市社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摄影:天野久树)
清水寺执事助理森清显。毕业于立正大学研究生院,文学博士。佛法宣讲人、撰稿人、电台主播,致力于让人们深刻理解清水寺的观音信仰以及京都的文化与风俗习惯。兼任上智大学Grief care研究所外聘讲师、京都市社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摄影:天野久树)

2020年1月,船田等人发起了“黑暗中的清水寺许愿仪式”活动项目,并利用脸书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随后,日本列岛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许愿仪式”也被迫暂停,不久采取了疫情防控措施而恢复运营。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信息不断传播开去,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这个活动能以公开征集参与者的方式举办。为此,他们在6月份开设了官方网站,计划以每月一次左右的频率,专门为公开征集的参与者举办“许愿仪式”。

深吸“极乐净土”的空气

清水寺收藏着一幅名为《清水寺参谒曼荼罗》的绘画作品。

这幅作品相传创作于16世纪,生动描绘了当时清水寺的繁盛景象。画中分布着多座堂塔、伽蓝,寺内樱花烂漫,人们蜂拥来到清水舞台,满脸惊叹地眺望京都的美景。

总之,作为自古以来名闻遐迩的观音信仰的道场,清水寺既是观音净土的信仰空间,同时人们在此也能享受参拜道场之余游山赏景的乐趣。在那个社会动荡不安、快乐稀缺的时代,在感动于美景、惊叹于寺庙珍宝以及品尝美味米团中度过一天的时光,可谓当时最奢侈的生活。

森清显法师断言,这一本质无论当今还是将来都不会改变。“清水寺过去没有规定闭门谢客的时间,大家可以随时自由参拜。我们在古典文学里经常看到的幽居在神社或寺庙中斋戒祈祷以及百夜参拜等仪式,以前在清水寺也很盛行。但遗憾的是,在当今时代的社会现状下,这一切都已无法实现。尽管如今只能限制在为数不多的几天之内,我们还是苦思冥想,尽可能减少灯光照明,还原‘黑暗中的清水寺’的本来面目,让人们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五感,沉浸在观音净土之中。如今人们在新冠疫情中饱受煎熬,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愿望才更加强烈——希望大家在空无一人的正殿舞台上摘下口罩,尽情地深深呼吸这片观音净土的空气。”

从内院(国家重要文化遗产)舞台所见的夜景。于寂静中聆听,音羽瀑布的水声和虫鸣声不绝于耳(摄影:天野久树)
从内院(国家重要文化遗产)舞台所见的夜景。于寂静中聆听,音羽瀑布的水声和虫鸣声不绝于耳(摄影:天野久树)

黑暗中的清水寺

官方网站:https://kurayami.jp/

采访协助:一般社団法人 日本巡礼、旅游策划人船田幸夫

标题图片:在“黑暗中的清水寺许愿仪式”活动中所见的寺内景象。伫立在薄暮中的三重塔,令人叹为观止(摄影:天野久树)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清水寺 京都 旅游 疫情 日想观 千手观音 曼荼罗 夕阳 极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