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性别、心理问题……,东京奥运会是否实现了“多样性与和谐”?

东京2020 体育 社会性别・LGBTQ 社会

倡导“多样性与和谐”理念的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本届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且采用无观众空场形式办赛,充满了各种“史无前例”;并且,大会期间,针对歧视、性别和心理等涉及个人权利的问题,运动员们明确表达主张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这种现象象征着在过去历届奥运会上不曾看到的“多样性与和谐”,或许正是这次体育盛会给我们留下的一项宝贵遗产。

充分表达主张的运动员

8月8日闭幕的东京奥运会是一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奥运会。因为在“运动员表达主张”这个意义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幕又一幕。

最初引起关注的是英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7月21日,在与智利队展开首场小组赛之前,英国队球员们集体在球场上摆出了单膝跪地的姿势。这是一种抗议种族歧视的行动。作为对手的智利球员也效仿了英国球员的做法,在第二场英国对日本的比赛中也出现了相同的一幕。日本球员也通过单膝跪地的姿势呼应了英国球员。

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队长熊谷纱希就此表示说:“之前就听说她们在首场比赛中有所行动。这促使我们对种族歧视问题展开了思考,同时,为了向英国运动员们的壮举致敬,我们全队商量后决定效仿她们的行为。”

7月25日,德国女子体操队成为了关注焦点。参加了当日举行的团体预选赛的四名运动员穿着了长至脚踝的“全身式体操服”。作为女子体操运动员,传统上应该穿着三角高衩体操服。国内外媒体均对这种颠覆传统“常识”的行为大书特书了一番。

德国女子体操运动员Pauline Schaefer-Betz穿着“全身式体操服”参加平衡木比赛(2021年7月25日,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AFP/时事社
德国女子体操运动员Pauline Schaefer-Betz穿着“全身式体操服”参加平衡木比赛(2021年7月25日,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AFP/时事社

德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伊丽莎白・塞茨就此举的意图解释称:“问题在于怎么穿舒服。我们想表明,每个女性、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穿什么。”

此后直到团体决赛,四名队员都始终坚持穿着全身式体操服。

180多名运动员公开了LGBTQ身份

东京奥运会期间,除了新西兰女子举重选手劳蕾尔・哈伯德等跨性别运动员的参赛引起了关注外,共有超过180名运动员公开了自己LGBTQ(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

其中,夺得了男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和单人10米跳台铜牌的英国选手汤姆・戴利在比赛结束后表示:“我很骄傲地说,我是同性恋者,也是奥运冠军。”他坐在跳水比赛看台上织毛衣的样子也被媒体多次报道,同样引发了热议。

劳蕾尔・哈伯德参加女子举重比赛。最终三次试举失败,未能留下比赛成绩(2021年8月2日,东京国际论坛会馆)AFP/时事社
劳蕾尔・哈伯德参加女子举重比赛。最终三次试举失败,未能留下比赛成绩(2021年8月2日,东京国际论坛会馆)AFP/时事社

这些情景都是在以往历届奥运会上不曾出现过的。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东京奥运会倡导的主题是“多样性与和谐”。多样性源于对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性格等“个性”的尊重。不过,从以往历届奥运会的环境来看,实在难言运动员们能够表达自身的想法并自由地行动。

一个原因在于国际奥委会(IOC)的立场。禁止在比赛场馆和颁奖场所开展有关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宣传活动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因此,即使运动员想针对在自己的国家,或整个世界发生的政治、社会问题展开某些行动,也从未如愿。实际上,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期间,美国运动员曾在颁奖台上举起戴着黑手套的拳头低头,以这样的方式来抗议黑人种族歧视,结果遭到了驱逐。

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了运动员的抗议行动

近年来,体育界出现了越来越多像英国女足那样单膝跪地以示抗议的现象。对此,国际奥委会为保持一贯的立场,在去年春季已经明确表示不允许单膝跪地抗议。但终究无法抵抗激荡变化的全球潮流,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7月上旬,国际奥委会表示将会允许运动员在除了比赛过程中、颁奖仪式、开闭幕式和运动员村以外的场合和场所做出上述举动。这是奥运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球员田中美南(左)与英国球员在赛前单膝跪地抗议种族歧视(2021年7月24日,北海道札幌巨蛋体育场)AFP/时事社
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球员田中美南(左)与英国球员在赛前单膝跪地抗议种族歧视(2021年7月24日,北海道札幌巨蛋体育场)AFP/时事社

阻碍运动员坦率表达意见的,并非只有国际奥委会。历史上,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曾被旧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宣扬国威的机会,逐渐变成了一个国与国较量的舞台。运动员们也因此被剥夺了发声的机会。

以日本为例,无论从直接意义还是间接意义而言,不可否认运动员一直是被迫为国而战的。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届奥运会上,一名声称“享受了比赛”的运动员遭到了甚至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的猛烈抨击。“明明代表一个国家,竟然在享受,像什么话!”“既然没有拿到奖牌,应该先说‘对不起’吧”……。如果存在不允许运动员为了自己而比赛的舆论氛围,那么他们就难免会犹豫是否要坦率地表露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不过,这种氛围最终被打破了。正如国际奥委会顺应全球潮流允许运动员做出抗议种族歧视的行动那样,在体育界,运动员针对以男女平等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的现象已经不再罕见,不可能唯有奥运会事不关己,我行我素。

西蒙・拜尔斯夺得体操女子平衡铜牌后绽放笑颜(2021年8月3日,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AFP/时事社
西蒙・拜尔斯夺得体操女子平衡铜牌后绽放笑颜(2021年8月3日,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AFP/时事社

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的情况也是本届奥运会的一种象征。原本被大家预测将会在所有参赛项目中包揽金牌的拜尔斯,因为心理方面的问题中途放弃了团体决赛和其他多个单项赛,只参加了最后一项平衡木比赛。如果是在人们往往认为运动员代表着一个国家、背负着重大使命的过去,恐怕她会饱受谴责。但这一次,大家都向这位活出了自我的姑娘投去了温柔的目光。这也可谓是运动员和当今社会共同变化的一个例子。

毫不犹豫地抒发己见、坦率展示自己的人生活法——这样的运动员或许也对许多其他运动员产生了触动;同时,想必也对奥运会的观众们产生了某种影响。在日本社会,人们往往对抒发己见犹豫不决,如果本届奥运会上运动员们的行动能够成为促使这种社会倾向发生变化的契机,那么无疑是东京奥运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标题图片:托马斯・戴利(左)和马蒂・李(右)获得男子10米跳台金牌。戴利在自己的祖国英国拥有偶像般的人气(2021年7月26日,东京水上运动中心)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和谐 多样性 性别 抗议 东京奥运会 歧视 心理健康 LGBTQ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