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临粮食危机,自给率创新低

政治外交 财经 社会 自然与环境

日本粮食自给率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而新的问题”。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2020年度更是创下了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农作物歉收;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物流停滞,形势堪忧。日本还能对低粮食自给率这一问题置之不顾吗?专家对此敲响了警钟。

日本还算是独立的国家吗?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小麦为首的谷物价格、原油价格、化肥原料价格等涨幅扩大。这加剧了人们对近来日渐凸显的粮食及生产资料保障问题的不安。

以小麦为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合计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三成。对于日本来说,虽然目前的进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但放眼全球,进口替代国需求集中,小麦争夺战日益激化。

古巴作家、革命家何塞·马蒂说过:“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是奴隶之邦。”日本诗人、雕刻家高村光太郎也曾说过:“希望至少能做到食物自给自足。否则,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算不上真正独立。”

2020年度,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7.17%(以热量为基准),刷新了自1965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是时候追问一句:这样的日本还称得上是独立的国家吗?而面对难以预估的事态,保护好本国民众是作为独立国家的最低条件。

乌克兰危机激化了国际抢粮大战

近来,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增量明显超过人们的预期。单凭中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需求增长所致这一个原因并不足以解释这一趋势。以大豆为例,中国已经进口了1.03亿吨(2021年),而日本,纵然大豆消费量的94%都依靠进口,也不过339万吨(2019年),只是中国的零头。

假如中国提出稍微增加采购量,那么大豆出口国可能就不卖给日本了。如今的中国等国家完全有能力以高价大量采购。事实上,在日本,进口大豆的价格正在逼近国产大豆。加之集装箱货轮也逐渐不愿经停日本,运来日本的海运费用因而上涨。可以说,在采购大豆的竞争中,日本已然拼不过对手了。

再如化肥原料,日本的磷和钾100%依赖进口,但也因中国控制出口开始变得难以保障。就在此时,与中国齐肩的化肥原料生产大国俄罗斯等发生了纷争。可以想见,今后日本化肥原料的进口之路将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磷矿石生产国中,中国排名第一,俄罗斯排名第四;钾肥生产国中,白俄罗斯排名第二,俄罗斯排名第三,中国排名第四。

另一方面,异常气候变得越来越常见,这加大了全球供给的不稳定性,在供求紧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价格很容易就会上涨。比如高油价带动了原油替代品——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需求上升,扩大了谷物价格暴涨的幅度。国际纷争等无法预估的事态会让情况快速恶化,眼下的乌克兰危机正是如此。

粮食危机逼近,日本却无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2022年1月17日,岸田首相在施政方针演讲中阐述了“经济安全保障”,却没有提及“粮食安全保障”,而只在农业政策部分谈到提振出口和农业智能化(即充分利用机器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农业省力化、精细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粮食和生产资料价格已然高企,在抢购竞争中日本显然不再是中国等的对手,人们越来越担心国民的粮食如何得到保障,国内农业生产又将如何持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居然只强调提振出口和农业智能化,不能不说日本政府对粮食危机认识不足。

笔者并非否定提振农产品出口,但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7%,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极低水平。对于日本来说,在粮食危机逼近的当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提振出口,而应该是全力确保国内农业生产吧。

再者,日本称农产品出口额已达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7亿元),其实也是“假象”。有人估算过,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产农产品出口额不到0.1万亿日元,大部分都是像威士忌、咖啡、巧克力、豆酱、酱油等依赖进口原料的加工食品。要把出口额这一数字提高到5万亿日元,吹这么个“空无一物的广告气球”到底有多大意义呢?笔者也并非否定农业智能化,但鼓吹智能化能解决一切问题,靠这样痴人说梦来造势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以进口为前提的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已然失败

岸田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讲等内容依据的是自民党于2020年12月16日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虽然列有“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这一部分,但同样只字未提“提高粮食自给率”。这让人觉得他们终究只考虑如何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筹措粮食而已。

归根到底,他们认为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因此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就行了,这便是最便宜、最有效率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很明显这一思路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如果不正视这一点,安全保障就无从谈起。

推动贸易自由化,粮食依赖进口就是保障经济安全,这种论调从根本上来说缺乏长远、综合的视角。尽管短期内,维持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高于进口农产品,但考虑到“花钱也买不到粮食”等难以预料的事态,从长远来看,前者的成本实际上更低。在核电上,我们已经受到教训了——只看到眼前发电成本低,却忽视了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重大事故。

而且,如果只考虑狭隘的经济效率,将一切交由市场竞争解决,就会导致那些关乎生命和健康安全的成本遭到缩减,带来巨大的危险。特别是像日本这样,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37%了,一旦粮食数量得不到确保,那么即便品质堪忧,除了进口也别无他法。换句话说,数量和品质的安全保障将同时崩溃。

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所谓的“经济安全保障”却完全不涉及如何提高粮食自给率,偏离了“粮食安全保障”的本质。这种论调很危险,保护不了国民的生活和生命,也形成不了“安全保障”。

大米和鲜奶减产是缺乏危机意识的表现

在粮食危机风险越来越高的当下,日本政府以大米和牛奶过剩为由要求减产。可现在不是减产,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时候。这太短视了!现在的日本已经连粮食都可能无法正常进口了,为什么还要减产呢?

近30年来,日本人的收入持续减少,每年的食物消费量也在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降幅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吃却吃不到。所谓过剩并不是由需求减少引发的,而是对本该供应的地方供应得不充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恰恰要增产,通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救助消费者,进而减少库存,救助生产者,同时还能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

笔者再次强调,农业政策的重点不应该是提振出口和农业智能化。说是保障经济安全,却没有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这是政策缺陷。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能拿出比日本更多的资金来购买粮食,“花钱也买不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花钱就能买到”为前提的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已然失败。做好准备应对粮食无法进口的风险,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思路。

增强全体国民保护粮食的意识

现在的形势,正需要全体国民一起思考如何维持和扩大国内粮食生产。生产、流通、零售、消费及相关产业都是“命运共同体”。零售商不要过度砍价了,如果无视农户投入的成本,一味按照售价要求批发商压低产地进货价格,那么农户就会苦不堪言。一旦农户坚持不下去了,零售商也将无以为继。

消费者也不要觉得“便宜就好”了。没有农户就没有食物。我们要强化从生产到消费的网络,摒弃“只顾现在、只顾金钱、只顾自己”的观念,完善配套的公共援助,形成“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循环经济。

日本民众长期被灌输了一种误解,即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农业受到的过度保护力度是最大的,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农户收入减少,政府为此累计拨款3.3万亿日元用于直接补贴农户,并向农户收购3300亿日元的粮食发放给生活困难的人。而日本在这方面的花费几乎为零。

其实在实施紧急援助之前,美国、加拿大、欧盟还有相应的政策机制,即政府按照设定好的最低价格(指“融资单价”“支持价格”“干预价格”等)收购谷物和乳制品,用作国内外救济物资。这是日本所没有的。而且,为了补偿农户的生产费用,支付直接补贴还分两步实施。这也是日本所没有的。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换言之,日本农户获得的保护实际上是最不充分的,能够坚持下来堪称“精锐部队”。尽管如此,日本的农业生产额还实现了世界排名第10位的佳绩。希望日本的农户能够重拾这份自豪、自信,重拾保护国民的决心。

食物受制于人意味着丧失国家的独立性

与保护生命、环境、地区、国土和国境相关的产业要举全国之力支持,这在欧美国家是常识,在日本却不是。这样下去,日本将无法度过危机。国家应该投入财政资金,为防备不测事态构建安全网,制定解决措施。

例如,60公斤大米的价格从1.2万日元跌至0.9万日元,国家如果为700万吨作为主食的大米填补差价,只需要3500亿日元,这样就能保护国民的生命。再如,实现全国中小学免费供餐只需要5000亿日元左右,这样就能保护孩子们的未来。粮食才是国家防卫的关键。相比耗费6.6万亿日元从美国购买147架F-35战斗机(含维护费),这笔费用没有理由拿不出来。

日本政府应谨记,“粮食受制于人就意味着国民生命受制于人,国家也就此丧失独立性”,应重构农林水产业政策,将其作为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核心。国民希望的是,政府不再将国家利益拱手让给那些有利益勾连的日、美企业,而要绘制愿景并构建全面的政策体系,发动国民贡献一己之力来确保粮食安全,守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环境、社区和国土。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俄罗斯 农作物 全球变暖 原油 乌克兰 大豆 谷物 粮食自给率 气候异常 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