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新年的“三贺日”传统源于何处?

文化 历史 社会

在欧美国家,人们只在1月1日庆祝新年,从1月2日开始便回归普通的日常生活;而在日本,1月1至3日都是新年节日,还被称为“三贺日”,这种习俗对欧美人来说或许非常不可思议吧。为什么日本人新年要庆祝三天呢?请看万叶学者(研究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及其相关领域的学者——译注)第一人、国学院大学文学部特别专职教授上野诚的讲解。

在使用历法的地方,人们都会庆祝“元旦”“正月”。特别是在中华文明圈,人们将其视为重要节日。“正月”这一概念本身源自中国古代王朝,尤其从隋唐开始,传播至东亚其他地区,并逐渐相沿成俗。中华文明,可以说是以汉字、儒教、佛教和律令为核心的文明。古代,在中华文明圈,到了新年,臣子必须放下所有事情,赶往皇宫,觐见帝王,恭贺新年。这是臣子的本分。因此,正月不拜见帝王,会被视为一种反叛行为。

古时帝王居北,臣子在南,臣子需面北朝拜帝王(天子南面,臣下北面)。这是因为,古时天子被定位为北极星。上述便是正月朝觐庆贺之礼法“朝贺”的核心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华文明圈,宫殿几乎都有南广场,那是臣子们列队朝拜的地方。唐代的长安城、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冲绳首里城及韩国的各宫殿都是这种构造。“朝贺”结束后便是贺宴。实际上,日本的遣唐使们在台风季远渡东海,也是为了参加朝贺,拜觐中国皇帝。

一般认为,这种朝贺礼法传至日本,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后半期。而后,日本各地也逐渐开始举行朝贺仪式。在中央派驻地方的机关“国厅”工作的官员们集合在一起,面向都城的宫殿所在方位叩拜,然后举行贺宴。也就是说,这套在中央施行的礼法,在地方的国厅也同样实施起来。

过年的礼仪和问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

后来,这套礼仪逐渐普及至各地村落及寻常百姓家。过年时,首先要给一村之长、一家之长拜年。大量客人聚在一村或一家之长的家中,拜完年后,设宴待客。因此,家家户户必须在年末完成大扫除,而且,客人和主人都要准备好盛装。此外,还要准备招待客人的饭菜。当然,家中的新年装饰也必不可缺。

PIXTA
PIXTA

也就是说,过年的礼仪和问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在当今中国,这一节日被称作春节,按照农历举办。韩国过的也是农历新年。因此,在中华文明圈,岁末年初都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欧美国家,圣诞节假期之后,元旦只放假一天,但在中华文明圈这可是不行的,因为人们需要在新年时团聚。

成书于8世纪中叶的和歌集《万叶集》的最后一首和歌(*1),是在因幡(今鸟取县)国厅的元旦朝拜后举行的贺宴上吟咏的。天平宝字二年(公元758年),大伴家持(《万叶集》编纂者——译注)作为中央派遣的官吏赴因幡国厅任职。之后在那里迎来新年。天平宝字三年(759年)正月,白雪纷飞。在雪天完成朝拜后,大伴家持诗兴大发,赋歌一首:

三年春正月一日,于因幡国厅赐飨国郡司等之宴歌一首

献岁更新,今日初春,降兹瑞雪,弥益福臻。

(出自《万叶集精选》,钱韬孙译)

新年降雪被视为丰年吉兆,在新年的贺宴上,大伴家持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显然,表达恭贺祝福是正月和歌的主基调。以下为笔者拙译:

天平宝字三年正月初一,在因幡国厅款待国郡诸官员的酒席上作歌一首

新年伊始,
初春今日,瑞雪纷飞。
愿新一年的吉事,如此般漫天琼花,多多益善。

时光跨越1300年,现代日本人依然庆祝正月这段特殊的时光。正月之于日本人,就像圣诞节之于欧美人那样不同寻常。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万叶集》卷二十4516

正月 传统 儒教 佛教 日本人 新年 过年 庆祝 三天 朝贺 吉兆 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