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闪耀大阪世博会
科学-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国立极地研究所,是收藏南极陨石的极地宝库
国立极地研究所坐落在东京都立川市,是日本南极与北极科研的核心机构,也是日本南极地区观测队的活动基地。该研究所引以为傲的是它的“南极陨石收藏库”。所内的无菌室内,保存着多达17400颗来自南极的陨石,为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和陨石变质劣化,这里严格保持室温22摄氏度、湿度50%以下的储存环境。其“藏品”包括保存着太阳系早期信息的原始陨石,以及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等。
为何在南极能发现如此多的陨石呢?关键在于覆盖南极大陆的巨大冰盖(厚重的冰体)的运动及地形。坠落的陨石随积雪一同被卷入冰盖,冰盖以每年数米的速度从内陆缓慢流向海岸。陨石也随冰盖流动,历经数万年甚至更久被移至大海。通常,冰盖在海岸处形成冰山并在海中融化,但如果途中有山脉等障碍物阻挡,冰流就会受阻。在被阻挡的区域,强烈的下降风会侵蚀或升华表面的冰层,使内部的陨石逐渐堆积到地表。
在这样的陨石富集区,尤其是没有积雪且蓝色冰层裸露的裸冰带,黑色的陨石在冰面上格外显眼,易于被发现。发现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的大和山脉(位于昭和基地以南约350公里处,海拔约2000米)周边,正是满足这些条件的世界顶级陨石富集区之一。
发现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的南极大和山脉(中央)周边裸冰带。山脉最高海拔2500米,裸冰带海拔也达2000-2200米。1969年日本观测队在这里首次发现9颗陨石
世界最大的辉石之一
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呈橄榄球状,于2000年由日本第41次南极地区观测队发现。宽29厘米、厚22厘米、高17.5厘米,重达13.71公斤,是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大级别的单一火星陨石(因科研教学需要切取了一部分,世博会展出的样品重12.7公斤)。
这块陨石属于一种名为“辉橄无球粒陨石”的火星陨石。辉橄无球粒陨石主要由绿色的单斜辉石构成,是玄武质岩浆相对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火成岩,但质地脆弱,移动时非常容易剥落碎屑。这颗陨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辉橄无球粒陨石中体积最大的标本,学术价值极高。
在发现地附近,还找到了同为辉橄无球粒陨石的“Yamato 000749”(1.28公斤)和“Yamato 000802”(22克)两块陨石。这三者的成分和结构极为相似,特别是Yamato 000749,其表面的熔壳只有部分残留,这表明它们很可能原本是一块陨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前后发生了分裂。
在Yamato 000593陨石附近发现的Yamato 000749(左)和Yamato 000802
陨石发现背后的故事:冰原探险与奇遇
发现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的经过,要追溯到第41次观测队越冬期间执行的一次任务。包括地学专家今荣直也(现为极地研究所助教)在内的6名队员被选中执行此项任务,目标是在大和山脉周边的裸冰带搜寻陨石。
他们驾驶的是3辆大型雪地车,车后连接着装载燃料、食物、观测设备、居住舱、陨石储存箱等共计22台雪橇,宛如一支在冰原上行进的商队。2000年10月27日,队伍从昭和基地出发,经由中转地瑞穗基地,驶过了单程约630公里的路程。
向南极内陆进发的路途异常艰难。首先,强风侵蚀冰雪表面形成的崎岖地形“雪脊”阻挡着一行人的去路。坚硬锋利的冰棱连绵不断,雪地车不得不将时速减至5公里左右,极为谨慎地前行。还有极为危险的深达数十米的冰裂缝“冰裂隙带”要通过,零下15度以下的严寒也在不断消耗着队员的体力。途中还发生了装载食物的雪橇悬吊在被雪掩盖的冰裂隙上的险情,但队员们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在未丢失任何食物的情况下成功回收了雪橇,科考任务得以继续执行。
出发后的第19天,历经重重险阻,大和山脉终于出现在眼前。目的地周边的裸冰带,是一片古老冰层熠熠生辉的神秘之地。短暂休整后,为期54天的搜索工作开始了。在晴朗的天空下,3辆雪地摩托在蓝色冰原上前进,队员们仔细搜寻着陨石。
11月的一天,团队发现了一颗重约51公斤、主要成分为铁的陨石。这是当时在大和山脉发现的最大陨石,众人欣喜若狂。正在兴奋之际,仅约500米开外,另一块大石头映入队员们的眼帘——这就是后来编号为“Yamato 000593”的珍贵陨石。当时虽能判断出它是石质陨石,但其真正的价值尚需等待后续的研究分析才能揭晓。
发现者之一、今荣助教回忆道:“发现时,它独特的形状和泛着绿色的色泽令人印象深刻。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陨石类型,回国后立刻对它进行了分析。”
第41次南极地区观测队执行陨石搜索任务的车队,由3辆大型雪地车拖曳22台雪橇组成
陨石搜索工作现场,3辆雪地摩托与大型雪地车并行,在冰原上搜寻陨石
来自火星的时间胶囊,诉说着13亿年的旅程
运回日本后,这块陨石在极地研究所接受了精密的分析。科研人员运用高科技手段,首先确定了这块陨石来自火星。决定性依据在于陨石内部稀有气体同位素、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组成,这些数据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维京号”探测器测得的火星大气数据高度吻合。这是岩石形成时封存了火星大气的铁证。
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粘土矿物。粘土矿物通常在与水反应后形成,这表明它还在火星时期,其表层附近很可能存在过水。这为如今干燥的火星曾经拥有温暖湿润的环境提供了证据。
研究还揭示了这块陨石跨越浩瀚时空的旅程。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确定,其凝固形成的年代约为13亿年前,由火星内部地幔上升的岩浆在接近地表处冷却而成。同时,计算出它在宇宙空间中暴露的时间(宇宙线暴露年龄)约为1000万年。这意味着在1000万年前,火星曾遭受过一次巨大的陨石撞击,其冲击力将包括Yamato 000593在内的碎片抛射到了宇宙空间。
挣脱火星引力的Yamato 000593在浩瀚的宇宙中飘荡,一边绕太阳公转,一边逐渐接近地球轨道,最终被地球引力捕获,突破大气层,坠落在南极大陆的冰盖上。有趣的是,全球已发现29颗同样被认为约在1000万年前离开火星的陨石,这有力地印证了那个时期在火星上发生过大规模撞击事件。
光学显微镜下的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切片。其内部的橄榄石已部分蚀变并伴有粘土矿物,成为火星表层曾存在水的证据
南极陨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解开太阳系之谜的钥匙
像Yamato 000593这样已明确源自火星的陨石虽然稀少,但极地研所保存的整个南极陨石库对科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中许多是约45.6亿年前形成的原始陨石。这个年代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年龄,这些陨石近乎原封不动地保存了行星形成前尘埃和气体聚集的物质,堪称太阳系诞生瞬间的“化石”。
通过分析这些陨石,可以探究太阳和行星的形成过程、与生命起源相关的有机物生成等宇宙的根本性问题。每一颗陨石都是太阳系诞生拼图的重要一块。在分析2019年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小行星“龙宫”样本时,这个陨石库作为比较研究对象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起源的太阳系早期物质,科研人员对太阳系物质演化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南极的陨石搜寻工作今后仍将持续,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新的发现值得期待。
在世博会感受浩瀚宇宙的浪漫
大阪世博会上展出的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绝非仅仅是一块稀有的石头。它是来自于宇宙的“神秘使者”,13亿年前诞生于火星,历经1000万年宇宙旅行抵达南极,并最终被日本观测队发现。它的内部铭刻着火星上水的记忆和太阳系漫长的演化历史。
希望大家能够亲临世博会现场,亲眼目睹这块“火星的碎片”。当你感受到它厚重的存在感、独特的质地以及其中蕴含的宏伟壮阔的宇宙史诗时,定会对宇宙的浩瀚、地球的奇迹以及人类的探索精神产生全新的感动。
*本文所有图片由国立极地研究所提供
标题图片:日本观测队在南极发现的Yamato 000593火星陨石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