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批评下属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因担心“职权骚扰”,过半数青年管理层感到“难以领导下属”
Newsfrom Japan
财经 工作劳动-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你在管理下属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因为指出下属的工作失误,对方就变得萎靡不振;只是想给对方指导,却被理解为“严厉训斥”……
在日本,职权骚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两年前,日本开始实施《职权骚扰防止法》,在反职权骚扰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敏感,担心自己对下属说了哪句不得当的话,而被视为职权骚扰。
基于这种背景,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SMARQ针对企业管理层实施了一项关于“批评下属”的实态调查。
这是一项以日本全国30至59岁的企业管理层(男女共495人)为对象实施的网络调查(2022年6月21日至6月28日,由ASMARQ公司实施)。
对于“你批评过下属吗”这一问题,30至39岁男性受访者中选择“经常”和“有时”的人占比最高,达43.0%;最不经常批评下属的是50至59岁男性,占比为23.0%。
对于“是否因担心被下属视为‘职权骚扰’,而感到难以领导下属”这一问题,在30至39岁男性受访者中,有52.0%的人选择了“经常”或“有时”,比例最高,其后依次分别为30至39岁女性(48.0%),40至49岁女性(47.7%)。50至59岁女性受访者中有35.1%的人选择了“经常”或“有时”,比例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与40至59岁的管理层相比,在30至39岁的青年管理层中,“批评下属”以及“因担心职权骚扰而在指导下属时感到棘手”的情况都更常见。不过,调查也显示出,30至39岁的青年管理层并不会因此“停止批评下属”。
对于“是否在某一刻产生过后悔批评下属的想法”这一问题,在50至59岁女性受访者中有33.3%的人选择了“是”,比例最高,比例最低的为30至39岁女性(24.0%)。
此外,对于“你认为对于下属的成长来说,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吗”这一问题,在30至39岁男性受访者中有55.0%的人选择了“我认为”或“我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各年龄段的男女受访者中均有一半以上认为“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上述结果,调查实施方ASMARQ分析认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管理层中,都存在‘批评下属也是上司的职责之一’这种想法。为了消除担忧,顺利地领导下属,管理层需要明白什么样的批评方式会造成职权骚扰,什么样的批评方式不会造成职权骚扰。”
30至39岁这一代中,“被领导一路批评过来”的人逐渐减少
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管理层相比,尽管青年管理层认为批评下属有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会更担心自己造成职权骚扰。针对青年一代面临的这种左右两难的现状,以及会造成职权骚扰和不会造成职权骚扰的批评方式,我们对ASMARQ进行了采访。
——实施此次调查的契机是?
我们公司正在开展一项“企业合规与骚扰情况评估服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以简答的方式征询了“希望上司、下属、同事改进的地方或关于‘合规’的意见”,收到了诸如“管理者无法很好地领导员工”“动辄就被指出是职权骚扰,很难进行领导”等反馈,发现不少上司因为担心职权骚扰问题而难以领导下属工作。
近来常有人说:“许多人从来没被训过”“其实也有很多年轻人希望得到批评”,但同时,也有这样的声音:“因为总是被无理训斥,所以辞职了”。我们策划本次调查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梳理人们对“批评”与“被批评”的看法以及上司和下属的思维差异,来促进职场人对职权骚扰的理解。
——把人单独叫出去谈话,抑或是在众人面前大发雷霆……此次调查是如何定义“批评”的?
调查过程中没有限定行业和职业,不过考虑到批评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口头提醒、发邮件等等,因此我们没有限定情况,而是让受访者基于自身主观判断进行回答。
——担心职权骚扰问题而感到难以领导下属的管理层多为30至39岁的青年一代,40至59岁的人则较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状况?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测比较接近。我们认为,从时代背景来看,与四五十岁的人相比,30几岁这一代中,“被领导一路批评过来”的人逐渐减少。如果这一前提成立,那么,没有受过批评的人一旦站到了可能需要批评他人的立场上,可能就会对领导工作感到棘手。
——为什么30多岁的人最在意职权骚扰问题?
这与上述的“被批评”的经历的多寡也是有关系的。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30多岁的管理层所处的位置比较接近一线,他们的下属是经验尚浅的20多岁的人。
据说越年轻的人群离职率越高,对职权骚扰问题也越敏感。我想这也是造成许多青年管理层在领导下属时感到棘手的原因之一。
——尽管40至59岁的管理层并不对领导下属感到棘手,但仍有很多人在批评下属后产生过后悔。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四五十多岁的人年轻时多是在批评中成长的,因此他们对这种领导方式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少。他们的后悔可能源于自身行为没有考虑到职权骚扰问题,例如,当他们对年轻人进行了自己也经历过的批评后,导致年轻人辞职,就会因此感到后悔。
——“被批评的经历”较少,与“将批评与职权骚扰画等号”这种想法之间是否有关系?
我认为有。因为担心下属将批评视为职权骚扰,因此即使是在应该对下属进行指导的时候,也会感到难以提出批评,这种倾向或多或少是存在的。
下属不应将批评与职权骚扰简单地画等号
ASMARQ分析称,30来岁人群常常担心自身行为被视为职权骚扰这一现象有以下背景:他们不同于40至59岁的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批评较少;同时,自己的下属也不是“在批评中成长”的一代,但由于他们实践经验尚浅,使得身为上司的自己“不得不对下属进行批评”。
另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岁的公司普通员工中,“不曾被上司批评”和“基本不曾被上司批评”的男女受访者均占50%以上。
不过,调查也显示出,“在批评中成长”的40至59岁人群尽管并不抵触批评本身,但有些人会在批评了“不习惯受批评”的下属后,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是否构成职权骚扰产生担忧。
那么,对于拥有这类困扰的上司和下属,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对职权骚扰的过分担忧呢?上司应该如何进行批评,下属又应该如何理解批评呢?
——为了避免陷入“批评就是职权骚扰”的误区,上司和下属分别应该注意些什么?
上司在批评下属时,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对方的成长,要明确表达出对方能够理解的原因,以及自己不是在否定对方的人格。此外,为了获取对方的理解,不被误会为职权骚扰,应当注意态度,避免语气粗暴,失去理性。
下属则不应简单地将“受到批评”与“职权骚扰”画上等号,多关注自己受批评的原因和上司的想法,或许有助接受那些有益于自身成长的批评。
消除职权骚扰是一项重要议题,不过,如果上司与下属双方都能对批评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进行反思,或许有助于建立起一种健全的交流互动关系,而不是将批评与职权骚扰简单地画上等号。
(FNN Prime Online 8月18日刊载。日文原文)
[© Fuji News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