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冻疮有妙招!但需警惕症状相似的疑难病

生活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冻疮似乎已经不大听说,很多人也以为这个问题已经是“过去式”。然而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如今冻疮患者人数并没有减少。不仅如此,还有部分患者放任不管,因而错过了疾病隐患的信号。

那么,冻疮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及治疗?对此,我们采访了专科医生。

“冷热温差”引发冻疮

想必大部分人都认为冻疮发生在酷寒严冬之时,然而,福井红十字医院皮肤科医生加畑雄大告诉记者,实际上,许多患者都是在初冬或早春时节得冻疮的。

加畑雄大说:“每年11月下旬开始进入冻疮多发季。这一时期,天气时暖时冷,温差较大,因此很容易得冻疮,有必要特别小心。”

气温下降时,手指尖的血管收缩
气温下降时,手指尖的血管收缩

冻疮的症状之一是手指尖又痛又痒。引发这一症状的原因就是“冷暖温差”。气温下降时,手指尖的血管收缩,血流变缓。

气温回暖时,血流恢复
气温回暖时,血流恢复

而当气温回暖时,血管扩张,血流恢复。在冷暖交替中如此反复,指尖等肢体末梢部位承受的刺激不断累积,便会出现冻疮的症状。尤其是不戴手套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或是随年龄增长血液循环变差的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得冻疮。

加畑医生说:“冻疮的轻症,往往只是皮肤发红、痒痛。但如果症状加重,则可能发生指尖皮肤溃烂、结痂、内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冻疮”与“冻伤”字面相似,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症。

“冻伤”会造成指尖坏死,需要警惕
“冻伤”会造成指尖坏死,需要警惕

加畑医生解释道:“冻伤是指因寒冷造成手指尖血流停滞,引发坏死的病症。一旦发生坏死就无法恢复。登山时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若要预防冻疮,外出时佩戴手套和耳罩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保暖措施十分重要
保暖措施十分重要

如果手套和袜子处于潮湿状态,就会让手脚变冷,因此要及时更换。此外,紧身袜会影响血液循环,使冻疮恶化。天冷时应当佩戴手套和耳罩,做好肢体末端的保温。

加畑医生说:“冻疮是温度变化引发的皮肤炎症,做好保温便会恢复。平时应注意让室内保持温暖,容易脚冷的人应当穿上袜子和拖鞋。”

警惕潜在疾病隐患

冻疮的种种症状看似是小问题,但若放任不管,则可能错过潜在疑难病的信号。

加畑雄大告诉记者:“有些疾病会出现和冻疮类似的症状,例如系统性硬化症。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与冻疮类似。”

系统性硬化症(又称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发生异常的免疫系统攻击人体正常组织而引发,被日本厚生劳动省认定为疑难病。

系统性硬化症的症状包括夏天时指尖仍然冰凉,出现类似冻疮的症状,在寒冷的地方指尖会发白等。随着病情发展,皮肤逐渐变硬,血管变细并阻塞,乃至指尖坏死。中老年女性多发,但男性和儿童亦有发病风险。迄今为止病因尚不明确。

加畑医生提醒说:“有些患者以为自己得的是冻疮,便放任不管,直到来医院才发现问题。如果有下述症状,例如即使在夏天手指也常常感到疼痛,哪怕十分注意还是会出现冻疮症状等等,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福井电视台)

(FNN Prime Online 12月5日刊载。日文原文

https://www.fnn.jp/

[© Fuji News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预防 Fuji News Network 血管 血流 妙招 冻疮 冷热温差 红十字医院 皮肤科 手套 耳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