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面孔变得木然僵化?

社会 文化

女性杂志中推出“小面孔”专辑,面容温和的男性,在现代日本社会大受欢迎。时尚“面孔”呈现出何种寓意呢?身为信息工程学教授、又对“面孔”颇有研究的原岛博,从“面孔”的角度剖析现代日本。

原岛博 HARASHIMA Hiroshi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1945年生于东京。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工学博士。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及斯坦福大学客座研究员后升任东京大学教授。1995年创立日本颜学会并任代表。著有《面孔学的邀请》(1998年,岩波书店)、编著《假想现实学序曲》(1996年,共立出版社)等。

——以日本人的“面孔”为题,想请教一下现在日本人的形象及时代风貌。根据您的著述,最近的人类学研究成果显示,日本人有两个根。一个是数万年前从南方直接进入日本的先人,由于绳文时代就生存在日本列岛,所以被称为“绳文人”。他们生有南方种族的面孔,凹陷深,有立体感,而且胡须浓厚,整个面孔棱角分明。另一个则相对较晚,是大约二千数百万年前从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大陆深处南下,通过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先人,由于带来了农耕文化而被称为“弥生人”。为了适应严寒,他们的面孔面积比较小,是凹凸不分明的扁平脸,面部皮肤较厚,上眼睑也较厚而且是单眼皮。为了防冻耳垂也很小,还有胡须轻及体毛少的特征。

“沙司面孔”与“酱油面孔”


计算机合成的绳文人的面孔(图片提供:原岛博)


弥生人的面孔(图片提供:原岛博)

“从整体印象来说,绳文人面孔棱角分明,弥生人面孔比较扁平。用最近的说法就是‘沙司面孔’和‘酱油面孔’。意思是说绳文人的面孔近似于西洋人,弥生人的面孔则是东方特征。现在,蒙古出身的力士在相扑中十分活跃,很明显他们是弥生面孔的始祖。另外在历史上,后进入日本列岛的弥生人由于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及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取代了原住民绳文人而成为统治阶级。在这种相当长时期的弥生面孔与绳文面孔的关系中,形成了日本人关于面孔的基本认识和审美意识。不过明治时期以后,由于西洋人面孔的出现,出于对西欧的羡慕,绳文面孔重新被看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文化的大量传入,具有异国情调的绳文面孔更是备受瞩目。现在,沙司面孔与酱油面孔一比高下的价值观念已经不存在了。可以说两者都各具魅力。”

面孔是时代与社会的镜子

——作为现在日本人的一般面部特征,还有什么其它特别之处吗?

“正如‘面孔是时代与社会的镜子’所言,通过面孔窥视那一时代,可以知道许许多多的事情。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一鼓作气取得了西欧产业革命后数百年间获得的成果。二次大战后的发展更是快马加鞭。其影响当然也表现在面孔上。首先,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战后的日本人变得只吃软食。过去常说‘细嚼慢咽’, 吃一顿饭要花上一个小时,如今有5分钟、10分钟就结束了,咀嚼次数大大减少。由于热狗等食物根本没有必要咀嚼,人们的咀嚼能力也就逐渐减弱,上下颚得不到发育而逐渐变小。”

100年后的日本人的面孔(图片提供:原岛博)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日本人的面孔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与人类学家马场悠男一起在电脑上对日本人100年后的未来面孔进行了模拟。结果,虽然男女之间有细小差别,但共同之处是颚都变小了。男性的面孔成了倒三角形;由于颚变小,女性本来的圆脸变得更圆。特别是生活文化的急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牵强性的,所以在面孔上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比如说牙齿排列。即使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牙齿的大小并不会随之发生大的改变,包容牙齿的颚骨与嘴如果变小了,当然就包容不住牙齿,牙齿排列就会产生错乱。那不仅是美观不美观的问题,它与咀嚼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而就会引发胃及消化器官的问题。所以今后牙齿矫正医生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了。”

小面孔是幼儿化的象征

——脸型的变化是一方面,说到面孔的大小,所谓女性的“小面孔热”是时代的趋势吧?

“最近的女性杂志中,小面孔化妆术等‘瘦脸’专辑大肆泛滥。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时装。日本人的穿着从和服转向了洋装。和服适合于大面孔,而西服却是为了与身体相比面部较小的西方人设计的服装,合适于‘小面孔’。另外,‘小面孔’虽然有着物理角度上的大小区分,‘看上去像孩子脸’也是重要的一点。能剧脸谱中有著名的‘小面(koomote),那并不是小面孔,而是可爱面孔之意。也就是说,小面孔是指尚未长大成人的脸,或者说是幼儿一样的脸。所以,现在的小面孔热也就是可爱面孔热,其中反映出与大人相比孩子更加可爱的流行性社会心理。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社会心理与社会整体的幼儿化倾向有着密切关系。”

——小面孔倾向不仅局限于女性,也涉及到男性吧?

“是的。这实际上是违反自然的倾向。从动物学的角度讲,雄性为了威吓对方,提高自己的地位,正是采取了显示巨大面孔的战略。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狮子。雄师生长的鬃毛是为了把自己显示的比实际更为巨大。然而,最近受到年轻女性喜欢的男性艺人毫无例外都是小面孔。更进一步地讲,十几岁的女孩子虽然对男性感兴趣,但也怀着‘惧怕’心理,如果说偏向于哪一方的话,还是喜欢中性或女性化的男性。所以象征男性的胡须不被接受,更不用说体毛及浓厚的胸毛,清洁而光滑的面孔被视为最佳。另外,对这一年龄段的女孩子来说,如果不是女性化的男性,男性化的女性就会成为恋慕的对象。例如过去男孩子气的高年级女高中生,现在宝塚剧团女扮男装的明星以及女子专业摔跤运动员等,都是这类对象。”

“温柔”才像男子汉

“什么样的面孔受欢迎?其主导权掌握在女性手中。过去曾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按照男性的思维而行动,但是最近似乎是女性们在按照自己的希望来改变男性。比如说‘男人’的标志同以往发生了根本改变。当然在守护女性这一基本之处,今昔依然相同。从动物学的角度看也理应如此。守护女性使女性能够安心养育孩子是男人的基本。可是,在生存竞争激烈、周遭多有外敌的时代,排除外敌威胁的勇健成为了男性标志的核心。然而,在风平浪静之时,这种勇猛却可能变为灾难的根源。其威力如果施加于女性身上的话,就会成为DV(家庭暴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男人标志的基准从勇健变为了‘温柔’。这是社会变得和平的佐证,所以我也决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日本历史中的江户时代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时代。”

从3秒美人到30年美人

“所谓面孔并不是客观存在始终不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观看的人和被观看的人的关系之中。同一副面孔,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在什么样的关系中去看,感觉各有不同。我的观点是,美人有3秒美人至30年美人的多种。首先,在街上行走时,‘啊,美人’,这种令人情不自禁地回眸的,是3秒美人。这完全是限于外表,身材及服装是亮点,也许与面孔没有什么关系。其次是3分钟美人。其典型是接待问询处的小姐,虽然有3分钟左右的交流,对方只用培训出来的职业表情予以对应,而且自己与对方之间还隔着不可逾越的接待台这道屏障。再次是30分钟美人。有了30分钟的交谈便会出现自然的表情。不只是外表,自然表情的魅力成为其人的精彩之处。接下来是3天美人。不只是表情,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着其人的魅力。最后是30年美人。这是指人生经历了坎坷,尽管过去多少有过出轨行为,但最终还是‘你才是最好的’这种情况。”

——日本的男人还含有谦逊之意,通常在外对自己的妻子使用卑下的称呼。“愚妻”就是最卑躬的,将其直接翻译成“my stupid wife”,令美国人惊讶不已,成为笑谈。

“我期待有着美好面孔的人日益增加,所以归纳出了‘面孔训诫13条’。其第3条就是‘面孔通过被人赞赏才变得美丽’。”

美人论以女性杂志为中心

——“漂亮”、“可爱”虽然是便利的词汇,但在形容女性的美貌上,这是不是意外地反映出“语言贫乏”呢?

“说到目前在何处‘美人’一词被使用得最多,实际上是女性杂志中。过去是以男人的眼光在男性杂志中来谈论美人的。而现在则是以女性的观点进行杂志的编辑策划,‘变成○○美人’ 的专辑在女性杂志中盛行。也就是说,现在变成了女性自身按照自己的理想,设定出‘我想变成这样的美人’之类的未来目标,这是十分巨大的变化。过去,美的标准有赖于男性及社会的评判,但是现在,女性自己为自己设定“到多大年龄、要成为怎样的美人”这种目标。这个国家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在说‘人,不是面孔,而是心灵’。其背后有着‘面孔是父母给的,不可改变也不能改变’的思维方式。可是,如果通过努力能够将其改变,从而设定‘自己的面孔自己决定,到了50岁时想拥有这样的面孔’的目标,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与年龄相当的美丽是可以实现的,肯定这种成熟面孔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西欧社会。”

——外国女演员有过这样的表述:“这皱纹是经过努力而获得的自己的人生财产。”她以与年龄相应的美及个性化的面孔为魅力,确实在法国等国十分活跃。

“‘面孔训诫13条’的第10条是‘将美丽的皱纹作为人生的骄傲’。不过这句话并不太受女性的赞赏(笑)。我身边的女性受到触怒,叱责我:‘你根本不理解皱纹对于女性来说是多么可怕。无论如何也想那么说的话,请加上一行〈将美丽的秃顶作为人生的骄傲〉。’(笑)不过男性对女性的皱纹确实没那么在意吧。反过来讲,男性对自己的头发很在意,问问女性,她们对秃顶并没有过分注意。不管怎么说,塑造各个年龄段的美丽形象十分重要,‘20几岁是花样年华’ 的说法令人悲哀。希望一定要发现50岁的美丽并将其作为目标。也许现在正是时代的转折点。”

日本人的面孔变得木然僵化

——您1995年创立了日本面孔学会,至今已有15年。创立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以面孔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会,受到了媒体的注目。您还提出了“为什么现在要研究面孔”的问题。

“既是哲学家又是面孔学会会员的鹫田清一先生说的很贴切:‘胃的存在受到重视,对自己的胃感到担忧,都是在胃出现问题的时候。胃功能正常的时候,谁也不会对胃多加考虑。对于面孔不也是同样吗?现在,如果说对面孔有了关心,就是因为现在日本人的面孔变得非常木然僵化之故’。另外,他还指出:‘媒体中如此面孔泛滥的时代过去未曾有过。打开电视也全都是面孔。而且,都只不过是可以反复观看的作为物品的面孔。真正的面孔不无法那样凝视的,而是一旦视线对接,目光便会本能地回避。那才是真正的面孔。可是电视里出现的面孔并非如此。在作为物品的面孔大肆泛滥的时代,是不是意味着真正的面孔正在消失或变得木然僵化呢?’”

拓开新时代“匿颜”

——最近,在电车中化妆的女性增加了,她们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是啊,完全像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化妆一样,在电车中众人面前也毫无顾忌。随着大众媒体中作为物品的面孔的泛滥,令人不得不觉得面孔并不是真正的面孔,只不过是一种记号。”

“另外,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非面对面式的交流变得理所当然。以往人与人交流的时候,面对面是前提。说到电话,虽然无需见面,但从声音里似乎也可以感知对方的表情及态度。有了电子邮件,一切都变成了文字。至于网络的论坛区,连自己的名字都隐藏起来。我将这样的社会交流状态命名为‘匿颜’时代。‘匿颜’意为隐匿容颜,这当然是模仿‘匿名’一词而来的。也就是说,进行交流理所当然需要面对面的时代,没有必要去考虑面孔的存在。然而,既然进入了‘匿颜’时代,那么就有必要重新探讨面孔在交流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对现代人来说面孔有着怎样的意义这种问题。”

“从历史上看,近代市民社会的形成揭开了匿名时代的序幕。人们从农村聚集到都市,打破了封闭性的村落社会屏障,人们获得了自由生存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是说匿名性、不公开性成为都市的活力。同时,都市也成了犯罪的温床。但是,虽然有着这样黑暗的一面,却不可否认都市成为了创造近代这一时代的原动力。所以,‘匿颜’的背后也就存在着拓开新时代的可能性。对于网络的弊端有着诸多批评,但也决非只有负面。毫无疑问,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的动力一定会在网络社会中出现。”

——即使如此,我对鹫田先生所说的“日本人的面孔变得非常木然僵化”这一点,还是非常关注的。往往被认为有些“难见真容”的日本人,如果再加上一副木然僵化的面孔展现在国际社会中的话,那真是令人悲伤无比。切实希望“好面孔”的日本人能够有所增加,并在世界上扩大影响。在这个意义,最后附上先生的“面孔训诫13条”,作为结语。

面孔训诫13条

1. 喜爱自己的面孔

2. 面孔通过被人看才变得美丽

3. 面孔通过被人赞赏才变得美丽

4. 把与人不同的面孔特征视为自己的魅力所在(个性)

5. 自己不在意缺陷,他人也不会意识。

6. 蹙眉的同时,胃也在产生皱褶。

7. 舒展双目,人生的视野会变得宽广。

8. 口齿清洁,笑口常开。

9. 留心做出左右对称的和谐表情

10. 将美丽的皱纹和美丽的秃顶作为人生的骄傲

11.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睡眠,就寝前要有一副安详平静的面孔。

12. 有了快乐的面孔,就有快乐的心灵,也就有了快乐的人生。

13. 好面孔、坏面孔可以人人相传

 

采访人:河野通和 KONO Michikazu(原《中央公论》总编)

(根据2009年10月的采访撰文)

(原文日文)

原岛博 河野通和 面孔 小面孔 网络社会 男人标志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