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那些非小说不可为之事”作家 平野启一郎
社会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日本之所以被选为此次书展的主宾国,理由之一是因为发生了大地震,想必“震灾”将成为本届书展的一大主题吧?
“即使没有震灾,像法国和日本这样在文学方面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的作家们,能有机会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进入21世纪后,网络飞速普及,恐怖主义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世界进入了一个激荡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家能够写什么,应该怎样描绘这个新世界,我们有许多话题可以交流。然而,这次日本遭遇的是与恐怖事件不同形式的、其他发达国家几乎都未曾经历过的巨大灾难。经历过这一事件的作家们以如此庞大的阵容齐聚一堂,从各种角度谈论日本,意义重大。每一位作家应该都抱有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意识。希望法国的读者和作家能从这些各不相同的意见中感悟到一些东西。”
——我认为,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日本的作家们将在法国传递出怎样的讯息,不知平野先生有何打算。
“我倒没有特意准备发言内容。我觉得借助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许多法国人都已经相当了解地震及核电站的相关信息了。在此次活动中,日本的作家将有机会向法国民众传递讯息,同时,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了解外界是如何看待日本的一次机会。我期待通过与读者和作家的近距离接触,有助于大家彼此都能体会到通过媒体所无法获得的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值得交流的内容。我想,在交流中会有许多发现。”
地震引人深思 “时间”
——法国民众都很关注核电站的问题,可能这方面的提问会比较集中。
“作为个人来说,我是反对发展核电的。我认为应该关停核电站。已经发生了那么严重的事故,再坚称安全就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了。此次地震,令政治、环境、能源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浮现出来。不过,文学不同于新闻学。写小说,有些东西是从皮肤感觉开始起步的。从描写一个人的生活出发,然后在某个阶段达到广泛适用于整个人类的表述,这就是小说。因此,我始终是作为一名小说家发言,作为小说家去理解人们的感悟方式。另外,此次前往法国后,我希望将交流的成果最终转化为小说的素材。”
——我知道您从去年9月开始在漫画周刊《Morning》上连载长篇小说。那您的作品是否受到了地震的影响呢?
“当然有影响,不过,早在地震之前我就已开始构思了,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直接涉及地震。讲述核电站、讲述重建、讲述对灾民的援助确实非常重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非小说则无法很好表现的东西。作为小说家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比如,时间的问题。我们经历了千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又面临着还将残留10万年的核电站废弃物的问题。这种难以想象的时间应当如何与日常的时间感觉磨合?或者说,就在昨天还存在的城市转瞬间被夷为平地,昨天还和你交谈聊天的人突然间不见了踪影,你会怎样面对?我打算坚持不懈地通过小说去思考、表现这些问题。”
——听说在法国翻译出版的日文原著数量仅次于英文原著,其中大部分是漫画。不可否认,与漫画相比,小说让人觉得有些缺乏活力。您在漫画杂志上连载小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您感觉如何呢?
“由于日本的漫画杂志都是由综合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即便是在漫画部门,也有不少编辑人员内心其实是想搞文艺的(笑)。《Morning》的编辑部里也有喜欢我小说的人,所以很久之前我就收到了他们表示希望连载的邀请。而从我的角度来看,《Morning》的发行量大大高于(*1)文艺杂志,如果与他们合作,将有利于扩大自己的读者群,我对此很感兴趣,所以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谈到漫画与小说,我认为它们毕竟属于不同的类别,所以各自所处的状况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在巴黎,进入日语系的大学生中确实有很多人是因为动画、漫画或电影而开始接触日语的。我希望此次在巴黎举行的活动能促使大家感受到日本文学的有趣之处。”
——近年来,日本民众对法国文学的关注度较过去有所降低。您对这种情况有何感想?
“我从小就喜欢法国文学,除了日本以外,法国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国家。整体上看,自上世纪70年代的新小说以后,日本人逐渐远离了法国文学,不过,80年代末出现了现代思潮,进入21世纪后,最近法国文学似乎又逐渐恢复了影响力。尤其是米歇尔・乌洛贝克对日本年轻一代的作家和评论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许在今后,法国的作品又将受到日本读者的追捧。尽管法国民众已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日本文学了(笑),但新锐作家的作品也开始了翻译介绍,非常令人期待。”
协助采访:驻日法国大使馆
采访人:原野城治(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理事长)
摄影:川本圣哉
巴黎国际图书沙龙 Salon du livre de Paris 2012
平野先生等人出席了在法国大使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招待晚宴,席间,Christian Masset驻日大使向来场的宾客阐述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
创立于1981年,每年春季举办,是世界最大规模图书盛会之一。本届书展将在位于巴黎西南部的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办。届时,将有约1200家出版社参展,它不仅对于欧洲出版业而言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展览会,参观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超大书店”,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将是一次的难得的机会。主办方将举办签售会、互动交流和讨论会等多项活动,书展也将成为读者与作家展开交流的场所。2011年在为期4天(3天面向公众开放)的展会期间,共吸引了18万名参观者。
每年,巴黎书展都会选择特定的国家和语言作为主题,而今年,为了纪念地震1周年,日本在时隔15年后再度被选定为书展主宾国。除平野启一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岛田雅彦、江国香织等小说家外,还有诗人吉增刚造、漫画家萩尾望都等各个领域的共20名作家收到了主办方的邀请。除了上述作家与法国作家的交流活动外,主办方还紧凑有序地设计了众多引人关注的活动项目。此外,在特别开设的“日本馆”内,将展示并现场销售大约2万册日本及与日本有关的图书,并将举办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主题的图片展。
(*1) ^ 《Morning》是一本周刊,单期发行量为311,000册。而同样由讲谈社出版的月刊文艺杂志《群像》的单期发行量仅有7000册(2011年10月-12月刊,日本杂志协会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