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中国——化逆境为动力的日本人

文化 生活

近来日中两国关系处在长期紧张状态之中。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不乏有许多决心扎根中国,化逆境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挑战未来的日本人。请看常驻北京的撰稿人小林小白合的采访报道。

矢野 浩二 YANO Kōji

1970年生于东大阪市。2000年首次在中国的电视剧中扮演角色,此后,出演了电视剧《记忆的证明》、《狙击手》、《翡翠凤凰》、谍战片《东风雨》等大量影视作品,并在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担任主持人,深受观众喜爱。2012年9月获得日本内阁府国家战略担当大臣授予的“传播‘日本’、活跃于世界的日本人”感谢奖状。出版了自传《大陆俳优,为中国喜爱的男人》(YOSHIMOTO BOOKS)。
官方博客:http://www.yano-koji.jp(日文),http://blog.sina.com.cn/shiyehaoer(中文)

迫 庆一郎 SAKO Keiichirō

1970年生于福冈县。1996年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进山本理显设计工场工作。2004年自立门户,在北京设立了SAKO建筑设计工社,同时期还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研究员。迄今,他以北京为据点,在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和西班牙先后经手了80多个项目。现任北京的日本创业者网络“北京和侨汇”会长。最新著作有《创造希望 不认输 灵魂的工作》(WAVE出版)等。
SAKO建筑设计工社:http://www.sako.co.jp

改变中国人心中日本兵形象的演员 矢野浩二

北京市内的某饭店。当身着黑色皮夹克、头戴鸭舌帽的矢野帅气精神地出现在碰头地点时,他那飒爽的身姿,顿时令饭店里年轻的女服务员们欢呼雀跃,纷纷拿出智能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

矢野向女服务员们挥着手,说道:“在这种时候,人们仍然喜爱我这个日本人,真的非常高兴。这对我是一种激励,我也总是用微笑回应他们。”

出演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矢野浩二(右一)

在大阪的高中毕业后,矢野当了一段时间的飛特族(指非正式雇佣的兼职者或计时工——译注);之后为当演员,他上了东京,成为森田健作(现为千叶县知事)的跟班兼跑龙套演员,默默无闻地度过了9年屈居人下的生活。2000年,他只身来到中国。在一部描写现代中国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中扮演了一个日本年轻人,这是他在中国出演的第一个角色。此后,他拓展戏路,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从杀气腾腾的日本兵到滑稽可笑的中国人等各种类型的角色。在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之一《天天向上》(湖南卫视)中,还成为主持阵容中的一员,用流畅的中文将他那大阪人与生俱来的捧哏搞笑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扩展了粉丝群。他的微博粉丝已超过120万人(2013年3月)。

日中关系恶化,工作剧减

矢野浩二作为日本演员在中国工作已经12年有余。他回顾说,自己走过的路程“坎坷曲折”,可谓“人生一世有起有落”。特别是2012年秋季日中关系恶化以后,矢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去年秋天,已签约的电视连续剧剧组发来了推迟演出的通知;原定以演讲人身份参加的鹿儿岛市日中友好城市专题讨论会,也因中方暂不出席而无期延期了。”

工作量剧减、看不到出路的不安,曾令他感到窒息,甚至彻夜难眠。在日本出差时,还因为极度的压力引发了呼吸困难,平生第一次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动力来自中国粉丝的声援”

在这样的时刻,给矢野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的,是“希望早日在电视上见到浩二”这种来自粉丝、友人们温暖人心的声援。

“通过‘微博’、邮件,我现在仍收到大量的鼓励之词。虽然日中在政治上产生磨擦,关系恶化,但中国的粉丝接纳了我这个日本人,让我切身感到能在中国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正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后盾,对此我深感幸运。”

说到这里,矢野略微绷紧的表情也终于松缓下来,绽现出一如平常的笑容。

演绎出形象真实的军人角色

在以中国近代革命为题材的谍战片《盛宴》中饰演一名地下党

此次的痛苦经历,对长年从事演员工作的矢野来说,似乎也是一个机会,令他第一次暂停了一下匆忙的脚步,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

在中国,为进行爱国教育,每年都会拍摄几百部涉及抗日战争内容的电视剧。直到近几年,提起日本兵的角色,几乎都是中国人扮演的惨无人道的公式化的反面人物。但矢野在演绎时为他们注入了悲哀、痛苦、内心的纠葛这种人类的情感,受到观众的注目。

“其实我对总是演日本兵也有抵触,存在着希望不再扮演军人这样一种作为演绎者的执著之念。不过,因此次日中关系恶化而暂停了许多工作之故,使我有时间仔细思考了这些问题,重新认识到,如果作品中塑造的军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是一个能够改变许多中国人抱有的‘日本军人都是坏人’这种印象的角色,那也就有扮演的价值。”

最近,矢野签了一部3月开机摄制的中国历史剧演出合同。外景拍摄在即,矢野每天都在专心致志于研读剧本。

“虽然不能排除工作受到政治形势左右这种不安,但演员这个行当就是要在拍摄现场演戏。我相信,作为邻国的日本和中国,无论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中,民间交流、文化交流应该继续下去。在发展潜力依然很大的中国演艺界,我还要发奋努力,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演员。”

在个人生活方面,2010年,矢野与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中国女性结婚,现在有一个已经2岁的“可爱得不得了”的女儿,是一位称职的好爸爸。他还公开表示,希望女儿象中国女性那样生命力顽强,所以为女儿加入了中国国籍并决定在中国培养孩子长大。

无论狂风骤雨,看来矢野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国的大地上。

建造中国各地地标的建筑师 迫庆一郎

北京东部规模庞大的商务中心区北京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在它的中心地段,有一片由玻璃幕墙外观的写字楼、小型办公房、大型配套服务设施等组成的“建外SOHO”, 迫庆一郎的办事处就设在这里。

“这里是把我和中国牵系在一起的地方”,迫说道:“2000年秋,我还在日本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时,参加了‘建外SOHO’的指名设计比赛并且中选。这就是一切的开始。我采取了开放式的设计,同时又兼顾到安全和舒适,去除了中国的建筑中常见的围墙,似乎在这方面受到了高度评价。”

迫设计的“北京像素”是一个7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区,规模与六本木新城相同

这一带有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的总部大楼,它的外形犹如一个巨大的闸门,高达330米的超高层大楼鳞次栉比,在被称为“建筑试验地”的中国,这里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展现出一派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迫称,就象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央视新大楼那样,这种代表性的建筑都采用了外国人的设计,中国在某些方面是相当开放的。

“因为这里能够接受独出心裁的大胆设计,对建筑师来说很有挑战价值。中国具备日本那样的成熟市场已很少见的发展阶段特有的活力和灵活性。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力,但可以通过工作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勇于决断,发奋前进

迫于2004年独自开业,在北京设立了“SAKO建筑设计工社”。迄今在中国各地设计的大型建筑和内部装修有70多项,其中包括:浙江省金华市的办公楼和餐厅“金华正方体长方体”,它是由一个正方体建筑和一个长方体谐调组合而成的;北京积木阳光公寓“北京冲击”,它的外观犹如积木错落重叠,非常别致。这种新颖而富于个性的设计令人“过目难忘”,吸引了许多中国人的眼光。

“金华正方体长方体”(左)和“北京冲击”(右)

许多民间开发商都会提出要求,“希望设计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要求日本建筑师的设计标新立异,以此来吸引买主。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新奇古怪,其他就可以不加考虑。我总是力争使建筑与所在地区及其环境相谐调。对建筑师来说重要的,是对建筑物所在地区应该抱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在决定设计方案时有一种‘好,就这么干!’的勇气”, 迫铿锵有力地说道。

日中关系“肯定会比现在好”

在反日游行声势日渐浩大的2012年9月,迫遇到了这样一些事情。比如,在拍摄天津市内幼儿园和小学的竣工照片时,当地的管理人员中发出了“让日本人进来合适吗?”的声音。我在北京住了10多年,还不曾遇到过这样的反应;在和中国人同乘一部电梯时,有时会因在意周围的反应而犹豫是否用日语接听手机电话……。

“我感受到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压力。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耗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不过,项目本身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中,象我从事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创意度较高的产业,大概是受影响最小的。”

迫在北京经历了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2005年、2010年的反日游行,切身感到此次日中关系的恶化“是据我所知最严重的”一次。但是,正因为长年生活工作在中国,他还是很乐观。

“和以往一样,还是会反弹回来,肯定会变得比现在好。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不是吗?人想永远发脾气是要花费很大气力的,肯定是不能持久的。日本和中国应该携起手来,我相信总会找到解决方法的。”

如何参与现实,造福未来?

现在,北京的办事处(日中两国员工约30人)着手实施的项目大小共有10余件,如果把策划阶段的项目也包括在内则约有20个。此外,诸如捐赠四川地震灾区的抗震性强的幼儿园项目(四川幼儿园捐建项目)、在日本宫城县名取市建设一座海拔20米的人工岛以有效防御海啸的“东北SKY VILLAGE构想”等,他们还在逐步推进一些有关支援震后重建的项目。

“开夜车对我来说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多次前往当地,我都记不清作过多少次设计方案说明了(笑)。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如何在日本和中国参与震后重建,是对建筑师的考验。我希望能够创出一些成果,让它们成为重建的象征,并可在未来的世界上引以为豪。”

这样的满腔热情始终推动着迫,令他不断奋发前进。日本和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SAKO建筑……。它们在迫那不可动摇的信念和热情中诞生。

撰文、摄影:小林小百合

复兴 中国 东北 设计 日中关系 电视 尖阁诸岛 中日关系 建筑 北京 演员 钓鱼岛 海外 戏剧 矢野浩二 连续剧 天天向上 盛宴 迫庆一郎 SARS 非典 反日游行 震灾 采访 东北SKY VILLAGE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