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神主韦尔齐克・弗洛里安

文化

韦尔齐克・弗洛里安,从孩提时代就对日本抱有兴趣,曾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日本学”专业,如今成为了一名外国人神主。他说“神道并非宗教,而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优秀智慧”。我们向韦尔齐克先生讨教了神道的精神性这一问题。

韦尔齐克・弗洛里安 WILTSCHKO Florian

1987年生于奥地利的林茨。从小就对日本产生了兴趣,14岁时和家人一起首次到日本旅游,从此更加关注日本。服完兵役后,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日本学”。2007年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名古屋市的上野天满宫,常驻学习神道。后来,回到祖国完成维也纳大学的学业后,再次来到日本,进入国学院大学攻读神道学。专业课程结业后,2012年被任命为涩谷区金王八幡宫的权弥宜(神社的职阶之一,最低位的神职——译注),任职四年后的2016年5月,因结婚而移居三重县津市久居的野边野神社。

日本是世界的正仓院

——听说韦尔齐克・弗洛里安先生您从小就对日本文化抱有兴趣,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起初是被那些在其他国家看不到的风景、建筑和装束所吸引。在逐一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感到非常有意思。我觉得亚洲各种文化的精华都浓郁地保留在了日本。据说有这样一种说法“日本是世界的正仓院”,而奈良的正仓院内收藏了许多1300年前的有趣物品,也保存得非常完好。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的。

想必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很珍视从海外传来的文化。时至今日,日本人还是很喜欢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并按照本国国情加以改造。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牛肉咖喱。咖喱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是不可能用牛肉做咖喱的。可是牛肉与咖喱很搭,很好吃。日本有许多像这样按照日本人的喜好进行改造的有趣作品。

我认为其原动力在于神道的精神。就拿现在的神社的形式来说,日本原有的东西应该没那么多。无论是修建御社殿的构思还是御神体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佛教和密教等海外传来的思想的影响。可谓神社必备之物的狛犬也是舶来品。不过,日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将之转变为日本特有的形式,制成新的东西,这一点很有意思。

在神社前

神道并非宗教

——您说神道精神是您所迷恋的日本文化的原动力,到底什么是神道精神呢?

比如,在长野县,像诹访大社那样四角伫立四根柱子的神社非常多。而到了奈良,则会看到红色的御社殿,如果翻过山,来到三重,像伊势神宫那样用原木建造的御社殿就会比较多见。真是不可思议啊。既然都是神道,那大家都应该建造一样的神社才对呀,可现在怎么搞得没有统一感呢?

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是因为神道并非宗教。原本日本是没有“宗教”这个概念的,这个词也是在明治时代根据英语的religion创造出来的。religion一词的定义是成员身份,我想恐怕在古代欧洲社会是通过属于什么组织来确认身份和民族的。

要成为一个组织的成员,当然就要有相关的资格和规则,而神道完全没有这些东西。入口处的鸟居,不能像门那样关闭,所以可以接纳任何人,即使是不同宗教的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自古就没有“宗教”的概念。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在奈良时代接纳了佛教。如果从religion的思维来考虑,要么接纳后全盘佛教化,要么完全排斥。“神佛混融”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出现的。

从野边野神社南鸟居眺望御社殿

——人们常说,因为日本是个小岛国,所以大家只能和睦相处。并且,日本拥有接纳各种文化的历史。这么说来,其根源原来就在于神道的精神吗?

在欧洲,国界是人为决定和划设的。如果想要更多国土,就会攻打其他国家,但在日本却无法这样做。

另外,日本虽然自然灾害频发,但土地肥沃,四季景色优美。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不可能将这个国家的神明统一成一个神。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样不合理。你以为拜了那个神就可以平安无事了,谁知五分钟后就发生大地震,大家都不幸遇难,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各个神明都有各自的职司,每一个都必须拜到。

不过,要是在沙漠,条件就迥然不同了。那里原本就没有舒服的地方。要想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如果不独信一个神明,把自己想象成是这个神明选中的民族,恐怕就没办法生存下去的。

可以依靠的神道智慧

——您曾说过神主是“天职”,那您为什么选择了神道呢?

神社里没有任何东西是无用的。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存在必要性,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深奥的、美好的世界。

但是,由于几乎从来没有过外国人当神主(对神社神职人员的泛称,如同佛教的“和尚”——译注)的例子,所以我也曾担心大家会怎么想。不过,前辈鼓励我说“如果说外国人就不能当神主,这可不是日本的作风”。

在祝词殿

有句话叫做“神道是天地悠久之大道”。意思是神道是时空上无限延续的大道。但如果说排斥外国人,那就是有了限制。拒绝接纳就是在制造界限。

我希望现代社会的日本人更多地发挥这种接纳的力量。遗憾的是,如今人们容易把接纳曲解为“迎合”。

——抛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就是所谓“没有主见的日本人”这样的解释吧。

这种“迎合”的解释,恐怕具有逐渐淡化甚至磨灭日本的优点这样一种危险性。接纳佛教那时也并非完完全全地迎合佛教。而是进行了一些改造,使之适应于日本。

接纳,然后进行改造。神社正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定要原封不动地保留旧的形式,而是尝试接纳新的东西,尽可能地创造更好的东西。虽说“自古不变”,但实际上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到底什么是不变的呢?不变的只有“思想”。

——不变的“思想”指的是什么呢?

日本人原本是非常开朗,倾向于积极思维的。

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也就是说,人一开始就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通过拼命努力,包袱会一点一点地变轻。但因为是“原罪”,所以并不会彻底消失。

而神道的根本观点认为,人最初的状态是干净、光明、纯洁的。婴儿是最接近神的存在。可是在生存过程中就会犯下罪孽,就会玷污自己的灵魂。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回到最初的洁净状态,那就是“驱邪”。“驱邪”可以让人从肩上卸下一直背负的沉重包袱,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光明的思维方式。

烹制牛肉咖喱、接纳佛教,我认为能够做到这些都是因为有了“驱邪”的思维。总之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回归纯洁的状态,以沉静的心态对话交流,在此基础上,接受种种事物,然后塑造美好的将来。

我认为神道是人生宝贵智慧的结晶,是可以予以寄托的东西。好好利用,人生就会变得快乐;在艰难时刻,可以学习如何品味艰辛,这样人生也会变得轻松。

八百万神明的“思想”

——神道的智慧能否通行全世界?

我认为让全世界保持一致,全都按照相同想法行动的“国际化”是不可能的。各个地区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文化,这些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每个地方都当然存在最适合自己的形式。地方变了,思维方式也会变化。

就将来而言,我认为“认同”对方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并不是说要迎合对方的标准,而是记在心里——“原来如此,还有这种思维方式啊”。只要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既没有必要否定,也没有必要复制。

神道对这一点进行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因为存在八百万神明,所以就没有简单的对或错。正解有无数个。

野边野稻荷社

假如将整个世界变成了英语圈,日语之美将会去向何方?难道日本不是拥有着无数日本独有的、值得引以为傲的文化吗。

——的确是这样。您对当今社会的日本人有什么见解吗?

我觉得我在从事这项事业的过程中,希望日本保持自己个性的这种心情愈发强烈。当然,如果日本民众也能这样想,那就最好不过了。日本拥有许多非常巨大的魅力,希望大家认识到这些魅力,并以此为傲。另外,我觉得胸怀永远保持光明状态的这种“思想”非常重要。如果我能为此贡献一点力量,那么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生的使命,或者说是一种职责。

野边野稻荷社

摄影:川本圣哉

标题图片:身着正装的韦尔齐克・弗洛里安先生在野边野神社的祝词殿

神社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