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眼中的北海道,魅力无限的北方大地

文化

毛丹青在上海发行《在日本》杂志,倾力向关注日本的中国人介绍活生生的日本;同时他也是神户国际大学的教授,现在正带领来自中国的媒体人采访初冬的北海道。让我们一起来听毛丹青讲述冰雪覆盖下的那片北方大地。

毛丹青 MAO Danqing

中国北京市出生。北京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赴日,供职于某商社。2000年成为双语作家,2008年出任日本观光大使。主要著作有《日本虫眼纪行》等。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来北海道采访?

毛丹青: 这次是我首次邀请我在上海发行的《在日本》杂志的采访团队和中国知名报社记者、影像作品制作人来到冬天的北海道,这些成员主要是2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也包括北京电台的当红主持人。我组织这个采访团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年轻的媒体人体验冬季北海道的魅力,并在中国积极介绍报道。

——采访团是沿怎样的路径深入北海道的呢?

毛: 第一天从新千岁国际机场乘车径直前往不远处的北国牧场采访。然后前往十胜、阿寒湖和摩周湖,最后我们决定去知床和网走。知床和网走我也是第一次去,现在就已经在翘首企盼了。听说从那里可以眺望到北方领土(指南千岛群岛—译注)。

——您组织这么一个富有特色的北海道采访旅行,契机是什么呢?

毛: 2004年我曾经陪同好友,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前往北海道旅行。莫言通过高品质的书籍和报刊向中国介绍了北海道的迷人之处,为中国人将目光投向北海道提供了契机。当时对北海道的推介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13年过去了,这回我尝试策划由年轻媒体人的团队前往北方大地再次进行采访活动。

——您所感受到的北海道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呢?

毛: 第一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国牧场。北海道最美的风景要数一望无垠的雪地。日本这个国家的美体现在细微之处,而北海道和日本的这种审美不同,给人以 雄壮之感。

这个采访团的成员大多来自中国南方的贵州、安徽等省,很少看得到雪,所以都格外兴奋。中国也下雪,不过由于空气污染,雪景显得不那么纯白洁净。从这个意义上讲,北海道白茫茫一尘不染的雪景对中国游客是十分特别的。

和雪景相媲美的还有这里丰富多彩的饮食。我们到达的当天,晚饭吃的是法国菜,螃蟹、海胆、十胜牛、色拉等,食材大量使用了山珍海味和农作物,自制的面包和餐后甜点蛋筒冰淇淋也很好吃。北海道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食材本身非常新鲜美味。大家一边欣赏冬天的美景,一边开心地交谈,共同度过了悠闲的晚餐时光,内心洋溢着幸福之情。

——那么,吸引中国人的北海道魅力之精髓是什么呢?

毛: 我感觉这片土地最迷人的地方是孕育着无尽的“故事”。

在北国牧场,我们遇到了一位倾注满腔爱情培育赛马的女性。她牵着赛马从对面走过来的情景让我的心头为之一振——那匹马竟然将头倚靠在她的肩膀上。我们迅速调好摄像机,对她进行了采访。她自幼就渴望能从事和马匹相守的工作。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北海道工作。她无所畏惧的气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谈到来自中国的游客,首先浮现在脑中的就是成群结队的旅游团,这种固有印象至今依然没有消除吧?

毛: 现在对中国游客来讲,他们正在努力拓展北海道入境游的第二个阶段。之前的入境游只是停留在以旅游团的形式体验“风景”和“饮食”,没有像我们的采访团这样和当地人的接触。不过,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随团游客减少,自由行的比例大幅增加。旅游的意义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今天我在机场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正打开地图向一位女店员询问着什么。在迷路或者寻找美食的时候,向当地人寻求小小的帮助,交流便由此加深。在机场的商店里,不懂中文的店员努力和年轻情侣进行着问答,那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个人对北海道也很感兴趣吗?

毛: 我在神户国际大学担任教授,这所大学的创办人八代斌助的故乡就是北海道。他1900年出生在函馆,少年时代是在钏路度过的,在东京的立教大学读书时,他选择了基督教传教士和教育家作为自己的人生之路。

他身材魁梧,据说年轻时爱好相扑,留下了很多逸闻趣事。19岁那年,他来到中国的青岛,独自空守着一间小教堂。他的人生历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视剧。正是在北海道度过的少年时代,为他打下了人生的根基。能够访问我所尊敬的人物的故乡,从这一点来讲,北海道也有让我心动神摇的地方。

采访人:清野由美

北海道 中国 北海道 毛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