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依相随的日本机器人

向人类求助的“垃圾箱机器人”

科学 技术 社会 生活

又是要人去捡垃圾,又是要人牵手—丰桥技术科技大学(爱知县丰桥市)的机器人个性独特,同时却让人感到有些靠不住。然而正是这份“柔弱”,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与机器人关系的线索。

重要的是与人的沟通能力

扫地机器人把房间打扫得一干二净,大受人们欢迎,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冈田美智男教授等人开发的“Sociable Trash Box(垃圾箱机器人)”却不知何故,非但不会扫地,就连捡个垃圾也不会。毫无疑问垃圾箱机器人上USB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轮子等装置一应俱全。但它在室内各处转悠发现垃圾后,采取的行动只是犹如鞠躬一般向人前倾身体。这种靠不住却又惹人怜爱的举动仿佛是在向人求助说:“喂……帮帮忙,把垃圾拾起来吧。”

劳人帮忙的“Social Trash Box”

大多数机器人都是为助人一臂之力而开发的。在这层意义上,需要求人帮助的垃圾箱机器人可谓是另类。在思考人与机器人共生的社会时,确实机器人个体的完整性、完美性或许非常必要,但更为重要的难道不是与人类的沟通能力吗?

冈田研究室,正在开展以社会性机器人学和沟通认知科学为主题的研究

冈田教授的专业是社会性机器人学和沟通认知科学,他通过类似垃圾箱机器人这种独特却无法指待的机器人,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在有一种自动售货机,售出饮料后会用合成音向人道谢。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这和店员答谢顾客意义相同,但我们却无法从机械性的声音中感受到谢意,大概也不会有人去回应自动售货机吧。这是人与机器沟通失败的一个‘好’例子。”

 

柔弱无助诱发出的交流沟通

机器人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共生社会终将来到

在沟通交流上,语言未必重要。婴儿既会嚎啕大哭来要求喝奶或换尿布,也会以停止哭泣来表达满足之意。而母亲则会从婴儿的哭法和反应,了解其要求并进行相应的照料。可见母亲与婴儿之间即使没有语言交流,也能相互建立起完美的沟通。

而且,育儿并不是母亲对婴儿单方面的行为,它是在母亲与婴儿的“互动”中成立的。一方面,婴儿受母亲照料,获得想要的牛奶;另一方面,母亲因婴儿对自己的依赖而感到喜悦,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又确认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婴儿通过自身的柔弱无助,诱发出母亲的慈爱与帮助,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沟通方式,是否也能在人与机器人之间实现呢?冈田教授的研究便是以这种“共生”实践为目标的。“垃圾箱机器人”实在是逗人喜爱,以柔弱为武器,获得周围人的帮助,达到了拾取垃圾的目的;相反,人类通过帮助机器人,体会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然,如果面对垃圾箱机器人的是孩子,也许还会从小养成他们看到垃圾随手拾捡的习惯。

“人与机器人在互助相依之中,构筑起“双赢”关系,互创新的价值,这难道不就是“共生”吗?”。朝着这个目标,冈田教授的研究还在继续。

采访、撰文:林爱子
摄影:川本盛哉

丰桥技术科技大学 冈田美智男 Sociable Trash Box 垃圾箱机器人 USB摄像头 红外线传感器 社会性机器人学 认知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