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博多——探访古代日本的门户
Guideto Japan
社会 文化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发现亚洲 (1)】距离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竟然这么近!”
中文翻译G说,她是第一次来九州。刚一上飞机,她就盯着航空杂志上的路线图看入了迷,嘴里还嘟囔着:“九州到首尔的距离绝对比东京近!”她说的没错,若是以福冈为起点,最近的首都的确是首尔。而东京则与上海一起位于半径1000公里的同心圆上。博多与大陆之间的交通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在没有飞机、没有轮船的时代,绝佳的地理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用了1个小时45分钟,从东京抵达福冈机场。然后坐在地铁里晃荡了5分钟,终于来到了这座城市的中心街区。
福冈市博多区数据
博多自古以来就是与中国大陆进行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还是一座商人的城市。如今,博多与曾经的城邑市街——位于自己西侧的福冈一同构成了福冈市(人口约150万人)。每年从福冈机场和博多港入境的外国人超过70万人,其中韩国人占6成,中国人占2成。本文将介绍以博多为主的福冈市街区。
【发现亚洲 (2)】外国的贵客啊,欢迎您!这里是古代日本的迎宾馆
这是一个绘有花鸟图案的绿色物体。是8~9世纪时在唐朝制作的陶瓷枕头。“我们先来看一下博多与大陆交流方面的源头吧!”在福冈市的鸿胪馆遗迹展览馆中,我们与这件出土文物相遇了。即便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也足够时髦可爱。在当时,一定是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超级”贵重物品。可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这里是鸿胪馆的遗迹所在地,鸿胪馆是古代日本(飞鸟~平安时代)的迎宾馆。当时,日本在现在的京都、大阪、福冈三地设立了鸿胪馆。福冈市相关负责人吉武学先生告诉我们:“鸿胪馆之所以设立在博多和福冈,是因为唐朝和新罗的外交使节和商人来日本时,必定首先要在这里登陆。”看来这里真可称为古代“日本的门户”。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稀世珍宝,都是从这里进入日本的。
在吉武先生的推荐下,我们参观了展览馆旁边的福冈城寻古馆。刚一进馆,突然间不知道这双脚该往哪里放了。因为整面地板都绘满了古地图。17世纪初,黑田长政在这一带建造了福冈城。地图是按江户时代后期绘制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城池恰好位于鸿胪馆上方。在地图上,只有城池部分被作成了立体假想模型,游客可以品味凌空俯瞰江户时代街市的奢侈感受。
【发现亚洲 (3)】从中国归来的僧人留下的 “第一步”
航海来到中国大陆的日本人再次返回祖国时,最先踏上的还是博多和福冈这片土地。他们将佛教带回了日本,JR博多站附近还留存着好几座“日本最古老”的古刹。据说在以前,曾经有过大片这样的寺院。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神定气闲地徜徉于寺院之间,这也是博多和福冈的魅力所在。
我们首先来到了东长寺。相传将真言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空海于806年曾在此祈愿“密宗东渐”。作为空海开创的寺院,可算得上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了。听说这里的福冈大佛是日本最大的木造佛坐像,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礼拜。再次从寺内出来时,我们发现了一排身穿统一服装的地藏菩萨。“这是为了配合博多祇园山笠,每年的这个时候会给菩萨们换上这种图案的衣服。我是觉得,请寺庙的菩萨们也一起参加祭祀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住持师傅说道。
接下来我们去了与东长寺一街之隔的圣福寺。圣福寺在东长寺的斜对面,是日本最早的禅寺(创建于1195年)。我们在寺院事务所了解到,“这座寺院是源赖朝大人赐下土地,荣西禅师所开创。圣福寺是打坐修行的专门道场,这在整个九州地区也是少有的。现在还有行脚僧(年轻的修行僧)在这里学习呢!”寺院也接收普通人前来体验,不过条件是至少坚持一年,听说现在参加的人数有30~40人。寺院内绿意盎然,附近的白领们也常常来这里小憩。
最后,我们来到了从圣福寺徒步几分钟就能到达的承天寺。这里有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的各种物品的石碑,寺庙也因此而闻名。这些物品有乌冬面、荞麦面、包子等等。这些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博多的这座寺院里?虽说各地都有乌冬面的所谓“传入地”,不过根据承天寺的说法,博多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寺庙迎来的圣一国师将面粉制作技术从中国大陆带回了日本。从此以后,面粉开始大量生产,普通百姓也能吃上这些食品了。
【发现亚洲 (4)】源于宋朝、长在博多的“博多织”
许多从大陆流传到日本的工艺品至今仍为博多人所喜爱。“博多织”(用宋朝织造技术改良后生产的博多丝绸——译者注)就是其中之一。和圣一国师一起远赴宋朝的年轻博多商人学会了宋朝的织造技术并将它带回日本,由此诞生了“博多织”。博多织的代表作是被称为“献上柄”的和服腰带,从前每年都进贡给德川幕府,因此得名。(用博多织做成的和服腰带——译者注)。
从与寺院林立的街区出来,徒步几分钟就到了博多传统工艺馆,这里展示着博多的优秀工艺品。博多织自然是主要展品之一。“博多织的丝绸质感好,扎起腰带来很轻松,因此很受欢迎,所有日本人都很喜爱博多织做的和服腰带。”据工作人员坂口侑里女士介绍,“献上柄”的“柄”在日语中是图案之意,这些图案都是有深意的。复杂的花样多以佛事用具为主题,粗线表示父母,细线表示子女。“粗线在外表示父母守护子女,反过来细线在外则表示子女守护父母。”另外,颜色也是效仿中国的阴阳五行说,紫色代表德,蓝色代表仁,红色代表礼,黄色代表信,藏青色代表智。对此,G也听得津津有味。
剪刀第一次传入日本也是在博多
在众多的展品中,我们发现了剪刀。现在普遍使用的剪刀也是在大约700年前,由谢国明(*1)从中国大陆带回博多后才逐渐在日本普及的。在此之前,日本人使用的剪刀是U形的剪线小剪子,使用时手指用力使刀片咬合来剪线。如今仍然坚持制作“博多剪”的手工艺人只剩下一家了,不过人气非常火爆,即便现在预约也要等上一年半!
听说可以观看纺织博多织的现场表演,我们便去了博多传统工艺馆旁边的“博多町屋”乡土馆。表演的地点,是将明治中期博多织纺织厂家的住所兼工厂“町屋”迁筑后复原的建筑物。当天的表演者是青年作家泷口凉子女士。她以前是工薪族,后来立志走上手艺人之路。“博多织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经线。将纬线用力打入后再用经线织出图案。看,就是这样。”她那麻利的手法令我们不禁看呆了。在凉子女士的邀请下,我们也尝试了织布。“这样的传统工艺在中国也有许多,不过它们在日本得到精心保护,真是一件好事!”G说道。
摄影:草野清一郎
(*1) ^ 活跃于日宋贸易的宋朝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