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中的传统美“Cool Traditions”

和纸的世界 纸寿千年

文化

2014年,“日本传统手抄造纸技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元五至六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如今,正仓院仍保存着八世纪初制造的用来记载户籍的国产纸(美浓纸)。在长达1300年的日本纸“和纸”历史中,造纸技术不断发展,日本各地制造出各具特色质地的和纸。

融入日本人生活的和纸

长期以来,日本人的生活中都有和纸的身影。

用手抄造纸技术制成的纸触感柔和,薄却坚固耐用。古人自然不会对这种珍贵的材料视若无睹。

它们不仅关乎吃穿住等日常生活,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比如,上漆后制成器皿、涂上苏子油后制成油纸伞,还将轻而透气的纸衣当雨披穿。此外,用它们制成灯笼或纸罩座灯,可用于夜间照明;做成折扇或团扇,在酷暑季节可用来纳凉。

遇上红白喜事时,系上传统装饰纸绳;在神龛前挂起长长的纸幡,双手合十祈祷;向佛主祈愿,在纸上抄写佛经。此外,还用纸糊的达摩不倒翁、招财猫或纸娃娃来装饰房间,为生活增色添彩。纸天窗为日式住宅的房间带来柔和的光线,培养了日本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共生的感性。这些都依托了和纸的特点--薄而透光,又能自然而然地阻隔外部空气。

主要用于日本画创作的“鸟子纸”。用切纸刀切除纸张边缘后完成

美浓地区(现在的岐阜县南部——译注)被认为是日本上乘窗户纸的产地,据说,“本美浓纸”新糊上窗户时略泛亚麻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会变得纯白漂亮。

过去,江户(现在的东京——译注)城里火灾频发,遇到商店失火,商家会将账本投入井中免遭烧毁。和纸风干后便会恢复原状,墨迹也不会遇水消失。另外,和纸既不易破损又防虫耐水。用途广泛且坚牢的手抄和纸,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张张手工打造

和纸能够具备这些特点的秘密,在于精选的原料和高超的手抄技术。

先蒸煮楮皮、结香、雁皮等材料,去除表皮后取出纤维并进行打料,将水和黏性黄蜀葵混制成纸浆原料,用抄纸帘把它们从纸浆池中一张一张抄出来。在抄纸帘上让纸浆和植物长纤维错综交织,使制造出的纸张坚韧耐用。

从抄纸帘上取出纸浆膜,一张张堆成纸胚(左);用抄纸帘抄起纸浆,缓慢晃动,制成厚薄均匀的纸张(中);传统的抄纸工艺是严冬季节与冷水打交道的艰苦作业(右)

虽然造纸工序日本全国都是一样的,但各地水质、风、湿度和温度等气候风土不同,因此生产出的和纸各具特色,质感也有差异。据说,过去的和纸鉴定师仅凭看和摸就可以判断产地。

手抄和纸的制作方法,一般认为是七世纪上半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这种造纸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原料自身的强度,基本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西方传入的“洋纸”,则使用机器和化学药剂来提取纸浆,根据纸张用途不同,通过加入添加剂来调整颜色、光滑度和触感。这样的造纸法成品率高,适合量产,但药剂破坏了原料纤维,使纸张容易发生劣化。

明治时代初期,伴随着洋纸的进口,日本人开始把自己生产的纸称为“和纸”。日本人逐渐养成西式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洋纸价格低廉,使手抄和纸一路走向衰落。

跨越千年的越前和纸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和纸仍顽强地幸存下来。比如,越前的手抄和纸“鸟子纸”,据称已有千年“寿命”。一撕就破,沾水变皱,遇火则焚烧成灰,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纸。要说它延年十个世纪,大概谁让人不知所云。

江户时代中期的百科词典《和汉三才图会》(1712)中,对“鸟子纸”是这样描述的:“此纸温润,易于书写,坚韧耐用,可谓‘纸王’”。

被誉为“纸王”的鸟子纸,是一种光润的雁皮纸,坚韧结实,曾供日本朝臣和武士阶层使用。

然而“鸟子”这个名字却很奇妙。让人感到似乎有什么缘由……。但实际上,好像只是因为它的颜色近似鸟卵色而得名。后来,这个颇具古风的名字与手抄工艺一起保留了下来。

福井县今立町大滝是越前和纸的故乡。沿着山涧清流,分布着一家家手抄纸作坊,村落的居民自古就以造纸营生。

在岩间平三郎造纸所,笔者参观了“鸟子纸”的制作过程。在这里,除了鸟子纸之外,还以楮皮、结香为原料制作其他各种手抄和纸。

长年的搭档协同配合抄制大张纸。制作大张纸时,在纸与纸之间要垫上一层布以便剥离。抄纸帘很重,需用起重机来操作

在江户时代,作为“御用纸职”,这里为将军家族制作手抄和纸。明治政府发行的纸币和1955年以前使用的百元纸币,用的也是今立町的手抄和纸。

有关人员介绍说,“清澈的软水和严寒的气候,成就了独特的越前和纸。只有在和过去一样的环境中,才能抄出优质和纸”。福井县是雪国,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的积雪可达一米厚。在这样的低温严寒中生产的手抄和纸坚韧耐用,品质上乘。用大锅煮木皮,然后入水清洗,让纤维变得光润丝滑,再仔细地除去灰尘。之后将其打散,混入黄蜀葵制成纸浆原料。

除垢作业,去掉木皮纤维中的不纯物。熟练工可以准确发现细微的伤痕和色差

原料的除尘处理需要特别仔细。“如果在这道工序上偷懒,就不可能造出好纸”。在水中去除混夹在纤维里的杂质、树皮和瑕疵。他们屈身弯腰,整日蹲在水桶前清洗手中的木料纤维。

除垢作业时,一直是这种前屈的姿势,手一直放在冷水中。员工们充分保暖,以避免腰腿受凉

“哗啦、哗啦、哗啦”……,水声响彻整个安静的抄纸作坊。天窗射进来的昏暗光线,将抄纸工们化作剪影画中的主人公,他们脚穿橡胶靴,腰围橡胶围裙,卷起袖子,在严寒中呼出白雾般气息,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劳作之中。

两个抄纸工拿着大型帘纸帘,上下荡动乳白色纸浆,配合默契,大张纸就这样一张张抄了出来。

“如果开灯,就看不清楚纸的厚度了。”抄纸作坊里光线昏暗,抄纸工根据透光程度进行判断,抄出厚薄均一的纸张。微妙的色调,非自然光线无法准确分辨,抄纸工们依靠的是透过磨砂玻璃映照进来的外部光线。

在严寒季节手抄而成的“鸟子纸”。该名字来源于鸟卵的颜色

除了炭炉上的热水可以温暖冻僵的双手之外,没有其他取暖器具。只有在这种严寒环境下,才能制造出优质和纸。

如果是大张纸,一天可制作60至70张。在越前,自古以来,整日站着抄纸都是女人的工作。现在,男人也加入到了抄纸工作中来。在寒冬的冷水中,双手冻得通红,隐约冒出热气。

“如果不接触纸,手就会变得干硬粗糙。”虽然光着手从事严寒季节的水中工作很辛苦,但这句话却传达出抄纸工的气魄。正是经过多道精心的手工工序,才使树皮变成了“纸王”。

手抄和纸的工具 放在帘模上的抄帘

采访、撰文:陆田 幸枝
摄影:大桥 弘

标题图片:严寒季节,没有暖气也没有电灯的越前和纸手抄工作间。工作人员根据从窗外射进来的自然光来目测纸张的透光度,用眼睛判断并抄出厚度均一的纤薄湿纸

和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