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世流中传统承继的礼法
社会 文化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700年传统如何传承?——守护与创新
松冈心平 能乐的独特之处在于,无论是舞台还是剧本,甚至演出方式都较多地保留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室町时代(1336-1573)的能乐面具至今仍在使用。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为什么在历经如此悠长的岁月变迁后,传统仍然能够传承下来呢?
观世清和 我想首先是因为,能乐表现的主题具有普世性。在能乐的各种演出剧目中,如同通奏低音一般,流淌着一种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能够在人类中引起共鸣的主题。许多剧目都是描写爱与恨这些人类共通的性情,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观众都会在心中产生共鸣。
松冈 不过,依靠观世家(*1) 这样一种个人经营方式,能够让这门传统艺能(*2)传承700年(*3)之久,实在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现在您已经是观世家的第26代宗家了,是否可以说“宗家制度”在艺能传承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观世 的确如此。历代的先人们费尽苦心守护着“宗家制度”,将观世家的技艺与精神传承下来。如果只是一味守成,这项艺能恐怕早已在某处断绝了。纵观观世家漫长的历史,每当传统的桎梏越来越紧时,打破桎梏的力量便会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能量,能乐就会渐渐失去其戏剧的魅力。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不间断的矛盾冲突,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日。
观世家代代相传的能乐面具。小面,江户时代,能乐面具制作师:庸久。般若,室町时代,能乐面具制作师:夜叉(图片左起)
小癋见,镰仓时代,能乐面具制作师:赤鹤。翁(肉色),平安时代,能乐面具制作师:弥勒(图片左起)
(*1) ^ 观世流宗家。在观世宗家门下,有观世銕之丞家、片山九郎右卫门家等众多“宗家”。能的流派(仕手,能乐的主角)有观世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其中观世流是最大的流派,拥有大约900名能乐演员。
(*2) ^ 日本传统艺能,是日本自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与技能的泛称。起源于特定阶级的教养、娱乐、仪式、祭祀等活动,经系统化的传承流传至今。除能乐外,还包括茶道、落语、歌舞伎、雅乐、陶艺等。
(*3) ^ 观世流起源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活跃在大和(现在的奈良县)的一个猿乐艺能剧团——结崎座(猿乐,又称“申乐”,是日本古代、中世表演艺术之一。能乐和狂言的源流)。当时担任结崎座大夫(大夫,剧团团长)的是观阿弥清次(1333-1384),也是观世流的开山鼻祖。观阿弥与其子世阿弥(1363-1443)一起来到京都,得到了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赏识,在其庇护下势力逐渐壮大。第2代观阿弥凭借其在能乐方面的天赋,将能乐升华到了艺术的境界。在世阿弥之后,世阿弥的侄子音阿弥(1398-1467)继承了观世流。从此以后,历代的大夫们将能乐传统传承至今。
传统的继承从未中断
《鹭鸶》这个剧目重在演出清纯淡泊的意趣,演主角的能乐演员并不佩戴面具。只有少年或年过六十的人才能表演
松冈 如今,令郎三郎太君继承了能乐的传统,请问您平时都传授给他哪些内容?
观世 例如我在训练他表演《鹭鸶》(*4)这个剧目时,不会对他进行任何详细的讲解。只是把父亲教给我的东西传授给他。
松冈 上一代宗家教了什么呢?
观世 父亲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并非人类,而是一只鹭鸶。”就拿某个动作来说吧,父亲从不会对我说: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他会说:“我会把基本动作示范给你,你来模仿。试着做一遍相同的动作。”每天的训练便是重复这个过程。我对三郎太也会说:“你要做的就是模仿我的动作。”我从不给他任何技术方面的建议。
正在表演《鹭鸶》的观世三郎太。13岁的三郎太将会继承观世家的能乐传统
可是,如果只是照搬祖父和父亲的表演风格,也是不行的。必须充分理解、细细体会学来的东西,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独有的技艺。所以,这种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固然造成表演风格与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相类似,可最重要的还是日复一日的磨练技艺,从而达到自身技艺的顶峰。
松冈 据说《鹭鸶》只能由成年以前或是六十岁以后的能乐演员来表演。这是为什么呢?
观世 因为这出戏的关键元素是白色。演员身穿“白无垢”(*5)上台。白色是没有任何污点的纯净颜色。因此这个剧目要由尚未成年的纯洁的孩童表演,然后由肉体枯竭的老人再次表演。虽然现在的60岁老人还没怎么枯竭…(笑)。我父亲10岁时、我11岁时、三郎太13岁时都演过这部剧。
松冈 能乐的“型”(*6)便是通过这种方法深深地刻印在纯洁无暇的身心里,并一代代继承下去吧。
世阿弥的秘籍专为宗家而写
松冈 “宗家制度”(*7)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观世 我的家族至今还保留着700多年前传承下来的能乐面具和能乐服装。面具的里侧或许还有观阿弥(*8)或世阿弥(*9)的汗渍。我也会带着这些古老的面具起舞,表演时当然也会流汗。于是我的汗水和先祖的汗水就融为一体了。每当我想象这样的场景,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宗家”的历史。
松冈 原来如此。
观世家代代相传的能乐装束。郁金地铁线唐花文样唐织,年代不详(左)。赤地菊樱枝文样唐织,江户时代
观世 还有就是世阿弥亲笔书写的秘籍。每当我看到那些洇在纸上的墨迹,就会感慨:“他在创作这本书时是怎样的心境呢?”有时甚至觉得先祖就在身边。
松冈 我听说观世家对于能乐的理论书籍——秘籍类书籍一直都是精心保存。
观世 这是我们这个家族的传统,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我们不仅会以演员的身份登台表演,而且还会用写下理论著作的形式将传统传承下去。我能够感受到这种坚定的、强烈的想法。如果世阿弥没有留下《风姿花传》(*10)等理论书籍,老实说,我不知道能乐能否世代相传700年之久。
松冈 世阿弥创作的这类理论书籍并非面向一般大众,而是专门写给继承自己衣钵的特定的某个人看的。世阿弥在写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意识:只有充分理解书中内容并有潜力拓宽戏路的人,才能成为观世流的领袖人物。在那个人的带领下,“宗家”将会一直繁盛不衰。以前宗家的弟弟芳伸先生曾说,他从没见过世阿弥亲笔书写的秘籍。当时我有些惊讶。看来观世家都有一个默契,只有宗家和他的嫡子才能看秘籍,宗家之外的人是不能看的。
观世 那是在我成年之后的事了。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仓库里,对我说:“清和啊,万一到了危急关头,你就带上这个包袱,只管逃命去吧!”我问父亲:“那家人呢?”他说:“家人总会有办法。”总之这个包袱是最最重要的。于是我又问,包袱里装的是什么?“这还用问?是观世家第一重要的祖传秘籍啊!”
松冈 当时您打开包袱查看了吗?
观世 没有。我31岁时,上一代宗家突然逝世,我继承衣钵之后才战战兢兢地打开了包袱。
(*7) ^ 宗家制度是指由宗家来统率整个流派的制度。日本传统艺能界普遍采用宗家制度传承艺能。
(*8) ^ 观世流的开山鼻祖。他对猿乐进行改革,创作出具有全新魅力的能乐,并使能乐发展成熟。观阿弥虽然是身材魁梧的男子,但在饰演女性角色时其演技十分细腻,凭借高超的演技和歌唱实力受到欢迎。作为能剧的创作者,他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写有《自然居士》、《通小町》和《卒都婆小町》等著作。2013年是观阿弥诞辰680周年。
(*9) ^ 观阿弥的长子。1399年,观阿弥逝世,22岁的世阿弥成为第2代观世大夫。他在观阿弥奠定了基础的“猿乐能”中加上了优美的歌舞,将能乐发展成蕴含深刻思想性的表现幽玄之美的艺术。世阿弥是一位优秀的能乐演员,同时也是创作了50多部剧作的能剧作家,还是一位通过多部理论书籍记录下日本美学的思想家。他的代表剧目有《高砂》、《井筒》、《融》、《西行樱》等。2013年是世阿弥诞生650周年。
(*10) ^ 这是世阿弥在继承父亲观阿弥思想的过程中创作的能乐理论书。通常人们称之为《花传书》。世阿弥把观众的感动称作“花”,写书的目的就是“花”的阐明与传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书都是密不外传,明治时代被发现并出版。
在网上公开秘籍——因为这是全人类的财产
松冈 家族秘籍原本是不外传的,可是您却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断:面向普通大众在网络上公开了秘籍。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观世 我觉得应该用更广阔的视角来阅读这些书籍。我期待着学者和一般人士从各种角度找到新发现。比如书里有许多用红墨添加的注释,是谁加了这条注释?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可以勾起人们的无限好奇。
松冈 将能乐推向更加广阔的开放的世界,这对于今后的传承也十分重要吧。
观世 因为能乐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能,先祖留下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财产。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活在21世纪的家族传人,把秘籍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是我的职责所在。
平成21年,在京都府宫津市的智恩寺,观世清和与观世三郎太(左)父子共舞《丹后物狂》
松冈 看来不能只是固守传统,有时也需要“主动出击”呢。
观世 宗家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海内外的人们领略能乐的精妙,努力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能乐堂欣赏能乐。最理想的结果是,人们不仅来现场观看表演,还会参加能乐训练。要想将传统传承下去,除了增加观众之外,还要增加演员的人数。我尤其寄希望于年轻人。我希望自己现在经营的这份事业能够以一种好的方式传承给三郎太。不过,现在的三郎太正痴迷于篮球,在他眼里恐怕篮球比能乐训练要重要得多吧…(笑)。
图片、编辑合作:社团法人观世会人物摄影:大久保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