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日本經濟復甦的關鍵

財經 社會

瀨口清之 SEGUCHI Kiyoyuki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CIGS)研究主幹。亞洲之橋株式會社董事長。1982年供職於日本銀行,1991年擔任日本駐華使館經濟部書記官,2006年擔任日本銀行北京事務所所長。2009年4月起任現職。

2015年9月8日,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CIGS)研究主幹瀨口清之在東京千代田區的一橋講堂作了題為「中國經濟:減速與失速的不同~走向轉機的日美中關係」的演講。瀨口先生表示「眼下的中國經濟保持穩定」,今年6月以來的股市暴跌只是經濟泡沫的一種調整過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限。

就在瀨口先生髮表演講之前,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土耳其安卡拉(Ankara)召開,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會上承認股市存在泡沫,針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他表示「在人口紅利消失、資本回報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正著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以期提高生產率」,並重申了經濟成長率將保持在7%左右的觀點。樓部長同時表示,「今後5年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還指出了需要數年時間來消化過剩產能和過剩庫存的嚴峻形勢。由於受此坦率表態的影響和對中國未來財政投入的期待,各地股市一度出現大幅反彈。

就業和消費穩定,中國經濟在推進結構調整

針對股市劇烈波動的背景原因,瀨口先生在8日的演講中指出,「去年年末,不動產投資遭遇困難,巨額資金無處可去,流向股市後引發了股價上漲,於是追求股票差價收益(資本利得)的資金洶湧而至,雖然沒有推動股價上升的因素,卻因這種金錢遊戲而導致了股價急劇上漲」。當今年6月股價處於頂峰時,當局首次實施了信用管制,市場出現超過預期程度的反應,引發了堪稱「真空下落」的暴跌,「市場實際上陷入了癱瘓狀態」。

作為股市出現混亂的背景原因,瀨口先生列舉了以下3點原因。第1,市場經濟化發展過程中,當局缺乏具有實務經驗的人才;第2,政策運作缺乏透明性;第3,毫無準備的市場干預。他認為,中國政府還不習慣與市場對話,「尚未擺脫『市場可控』這種傳統思維」。

基於上述情況,針對中國經濟現狀,瀨口先生分析認為,從零售總額、城市新就業人數等近期統計數據來看,「消費依然實現了10%以上的成長,城市僱用保持穩定」。他同時指出,從各產業的GDP占比來看,由於第三產業早在數年前就超過了第二產業,所以在一直被認為必須擺脫對製造業依賴的中國經濟中,「服務產業化進程也在快速發展」,並且較為樂觀地認為此次股市劇烈波動並不能表明實體經濟像一些輿論哄嚷的那樣糟糕。此外,針對「克強指數」這個採用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來分析中國經濟的指標,瀨口先生表示耗電量大的重工業和逐漸被公路運輸所取代的鐵路運輸都是過時的指標,可不必太過重視。

「不當報道」:媒體的責任重大

關於各方對源於股市暴跌的中國風險的憂慮,瀨口先生批評道,將5%左右的小幅貨幣貶值斷言為「為促進出口而誘導人民幣貶值策略的開端」、拙劣而迅速地將股市暴跌、進口減少與中國經濟失速聯繫在一起等,這些包括海外媒體在內的新聞報道機構做出的「不當報道十分突出」。他解釋稱,「專事中國經濟問題的記者且精通已開發國家金融和外匯市場動向的人才」不多,許多人是在沒有理解大形勢的情況下,寫出了這種將此次股市暴跌與中國經濟拉扯在一起的文章。如果他們並非不理解,而是明知內容不妥,卻進行誇大報道以吸引讀者,那就要「負重大責任」了。

重新認識日本的重要性,經濟復甦的關鍵在於「中國經濟學」

此外,在日中關係方面,2014年11月到2015年,日中首腦實現了兩次會談,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率3,000人訪華,今年9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閱兵活動也沒有出現大問題。瀨口先生預測稱,「戰後70週年首相談話也算順利過關,日中關係今後很可能進一步得到改善」。

中方對日態度出現軟化,瀨口先生認為其中原因在於這段時間以來,以中國地方省市為中心,日本的重要性得到了重新認識,「中國企業同日本企業合作的意願正在不斷加強」。他同時指出,「中方因為日中關係的改善而變得可以坦率表達真實想法了」,以中國人在日本掃貨的相關報道為契機,中國國營電視臺開始反覆介紹日本的技術和工匠特質的優勢,此前一直期待關係改善卻始終保持克制的中國地方政府也開始頻繁接觸日中經濟協會,諮詢招攬日本企業的事宜,日中關係已經出現了種種積極動向。

基於這些現象,瀨口先生認為擁有超過3兆美元外匯儲備,並在動用金融和財政政策方面留有充分的自由決定權的中國經濟,發生失速的可能性「現在極低」,指出「日中可以構建合作雙贏關係」,「日本經濟復甦的關鍵仍然在於中國」。針對逐漸顯得無計可施的安倍經濟學,瀨口先生建議應該將中國經濟置於其核心地位,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中國經濟學」。

撰文、編輯:三木孝治郎(nippon.com高級編輯)

標題圖片:瀨口先生發表演講(圖片提供: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

中國 媒體 日本 經濟 泡沫 G20 減速 失速 股市暴跌 結構調整 陣痛 中國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