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

在日語中,「防災」一詞具有廣泛的含義,其中包括了如何在災難發生前做好準備和當災難發生後應該如何應對。日本的兒童很早就開始學習防災知識,政府也會定期組織公眾宣傳活動和防災演練,特別是在每年的9月1日——關東大地震(1923年)紀念日這一天,各地都要舉行防災演練。歷史上的這場浩劫使幾近摧毀整個東京,並致使10萬人喪生。作為加強防災意識的舉措之一,東京都政府向東京市區的所有家庭發放了新的防災手冊。

應急產品

日本的居民能夠在商店中買到用於減輕災難影響的防災專用商品,甚至還有一些出售此類用品的專門店。在這類商品中,很多都是應急物資,包括超長保質期的瓶裝水和各種食物,如壓縮餅乾、罐頭麵包和自熱食物等。此外,還包括可以捲起收放或充氣的臥具、用於保暖的熱反射「太空毯」,以及可在沒有自來水時使用的應急洗漱包。

一家商店中的防災產品促銷貨架

手搖式收音機兼手電筒

在地震中,翻倒的家具是致死致傷的主要原因,因此有防災用品專用於固定家具。例如可以將電視固定在機架上的雙面黏墊、可以避免櫥櫃和其它體積較大的家具傾倒的支架和打包帶等;頭盔或頭罩,則可以在人們疏散去附近避難所時,用於保護頭部不被墜落的建築物殘骸和碎片砸傷,例如屋頂的瓦片、破碎的玻璃等。

層出不窮的創新防災產品裏包括了手搖式收音機兼手電筒,一些新型產品甚至能為智慧手機充電,但必須連續數分鐘不斷地旋轉發條,才能為電池充上少量的電。另外,一個具有獨創性的產品就是能在供電不足時使用的鹽水發光LED燈,換一次水可連續使用8小時。

實用須知

2015年9月起,東京都政府開始向市內居民家庭發放名為《東京防災》的新防災手冊。手冊時尚的設計風格吸引了媒體的目光,因為這與人們印象中一貫中規中矩的政府防災知識手冊相去甚遠。新手冊中有災區倖存者敘述的親身經歷,以生動的漫畫形式描繪了東京地震時的景象。手冊中還出現了一個頭戴「防」字頭盔的卡通犀牛形象——在日語裏,犀牛的發音為「sai」,正好與「災」(sai)的發音相同。

東京防災手冊

新手冊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實用性。例如手冊建議,與其購買防災專用食品,不如日常盡量多采購一些日常用品,以確保家中的庫存。政府鼓勵市民在自家儲備充足的日常用品,目的在於說明防災是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易行之事,並非像很多人認為的那麼難以辦到。

此外,手冊也提供了很多小竅門,幫助人們以日常用品替代緊急時刻無法獲取的應急之物。例如,報紙可以用於包裹身體或夾在衣服裏保暖;保鮮膜可用來幫助固定夾板;寶特瓶可以改造成杯子或盤子,等等。手冊還建議,用塑膠袋包裹住鞋,可以防水防潮;此外再在鞋底用繩子綑綁上一塊硬板,還可以保護雙腳不致在瓦礫或碎玻璃上行走時受傷。

手冊中還描述了防災公園計劃,展示了如何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融入防災理念。在這些專門的公園中,下水道正上方安裝有人孔蓋,發生災難後,可以將蓋子移除,在上方搭建簡易洗手間和帳篷供災民使用。長椅也可以改造成廚灶,只需拆除座位即可。公園中還配有太陽能電燈和手動馬達,以供在市政基礎服務被切斷時使用。

防災可以提高生存機率

手冊在開篇就提到,東京在今後30年內發生地震的概率是70%。人們很難準確預測自然災害,但是1995年和2011年的大地震也使人們明白要接受教訓,積極普及防災知識。

雖然在災難中倖存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做好充分的防災工作也能提高人們的生存機率或減少災後的困苦。東京防災手冊列出了以下災難倖存者認為有價值的物品:

水、攜帶式瓦斯爐和氣罐、常用藥物、應急洗手間、手電筒、電池、收音機(可充電型等)、塑膠袋、保鮮膜。

中文版本也提供了很多實用資訊,其中大部分內容在東京以外的城市也通用。防災手冊《東京防災》

東京 地震 防災 災難